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高效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60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粉碎得中药粉末,加入到共溶剂中,常温常压搅拌浸提2‑24小时,得混悬液;将混悬液过滤后加入电加热真空反应釜中,加入蜡和其他原料,打开真空泵和搅拌器,加热,完全脱去油蜡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加香、灌注成型、脱模后即得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共溶剂由中药浸提油和有机溶剂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共溶剂浸提法,利用有机试剂与动植物油的相似相溶原理制备油相‑有机相共溶剂,小分子有机试剂更容易突破中草药植物细胞壁的屏障进入细胞内部,大大提高了对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同时,该工艺缩短了传统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时间,且避免传统热回流法对活性物质的破坏。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lip functional cosm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高效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高效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唇部化妆品包括唇膏、口红和唇釉等,主要成分有油脂、蜡、保湿剂、抗氧化剂、功能成分、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等。口唇部位没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官,且该部位角质层较薄,由于口唇部位的皮肤特点,给唇膏产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产品应没有毒性,因为人们在饮食时很容易将部分唇膏带入体内,唇膏所用的原料应是食品级;其次由于口唇部位的皮肤特点以及它距口腔粘膜很近,导致其对外来物质的刺激十分敏感,因此要求唇膏产品没有刺激性。然而目前在化妆品领域内,对唇膏和口红的成分并没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来自石油残渣的白蜡以及各种改进膏体稳定性的合成化工材料都被广泛应用在唇膏和口红的生产中。包括唇膏和口红中最常见的溴酸红染料、合成氯氧化铋等珠光颜料、羊毛脂及其衍生物、地蜡和液体石蜡等膏体改良剂,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人体和环境均不友好。为了避免这些对人体健康不友好的化工级改良剂,寻找食品级替代原料,制造完全食品级的唇膏是一次化妆品领域的技术和应用革新,也是食品专业的跨领域应用。我国的药食两用中药资源非常丰富,但应用方式比较单一,一般应用于保健食品,因此其高值化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传统中药提取均采用高温热回流提取技术,而长时间高温回流会导致中药中热敏活性物的丢失,药效大打折扣,如青蒿中的青蒿素,是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其过氧基团对热极不稳定,一般提取温度不超过5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快速高效制备工艺,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粉碎、共溶剂低温浸提、过滤、油蜡混合、溶剂回收等工艺流程可简单快速高效制备可直接应用的中药唇部功能唇膏、口红、唇釉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药粉碎得中药粉末,然后加入到共溶剂中,常温常压搅拌浸提2-24小时,得混悬液;(2)将混悬液过滤,滤液加入电加热真空反应釜中,加入蜡和其他原料,打开真空泵和搅拌器,加热至50-90℃,保温20-60分钟,完全脱去油蜡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加香、灌注成型、脱模后即得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将反应容器中蒸发出的气态有机溶剂经冷凝器冷凝,回收后重复使用。步骤(1)所述的中药为药食两用中草药,包括但不限于紫草、白芷、黄柏、积雪草、黄芩、连翘、青蒿、没药、丁香、小蓟、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果、决明子、肉豆蔻、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阿胶、昆布、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胖大海、茯苓、桃仁、桑葚、桔红、桔梗、荷叶、莲子、高良姜、淡竹叶、菊花、黄精、紫苏、葛根、黑芝麻、槐花、蒲公英、橘皮、薄荷、薏苡仁、覆盆子、藿香、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中的一种以上。步骤(1)所述的共溶剂由中药浸提油(油相)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油相的体积占比为50-90%,有机溶剂的体积占比为10-50%;所述的中药浸提油为食用级动植物油,包括但不限于: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乳木果油、荷荷巴油、亚麻油、小麦胚芽油、茶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羊毛脂、猪油、牛油、马油、水貂油或蛇油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正己烷或己烷中的一种以上;上述皆为小分子有机溶剂,分子量为40-90Da,沸点在30-85℃。低分子量的有机溶剂比动植物油更易于突破中草药植物组织屏障,进入组织中提取出活性物质,且低沸点的特征使其在油相中极易除去,从而制备出合格的食用级唇膏。步骤(2)所述的蜡为蜂蜡、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微晶蜡、大豆蜡或羊毛蜡中的一种以上;步骤(2)所述的其他原料为抗氧化剂、着色剂、防腐剂和助剂中的一种以上;优选地,步骤(2)中,各原料的占比如下(质量百分比):所述的抗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茶多酚(TP)、生育酚、黄酮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类、谷胱甘肽、硫辛酸、尿酸、胡萝卜素或泛醌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着色剂包括但不限于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兰;亮兰铝色淀、靛兰、靛兰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B-胡萝卜素、二氧化钛、诱惑红;酸性红等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植物色素(如叶绿素等)、动物色素(如紫胶红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等)或无机色素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防腐剂包括但不限于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的酯类、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及亚硝酸盐、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乳酸链球菌、纳他霉素或过氧化氢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助剂为可以增强功能活性或改善膏体性能的加工助剂,包括但不限于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寡肽、寡糖、神经酰胺类、维生素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酶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糖苷类、萜类、酚类、醌类、鞣酸类、甾体化合物类、内酯类或苯丙素类中的一种以上。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共溶剂浸提法,利用有机试剂与动植物油的相似相溶原理制备了油相-有机相共溶剂,小分子有机试剂更容易突破中草药植物细胞壁的屏障进入细胞内部,大大提高了对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同时,常温高效的共溶剂浸提工艺,缩短了传统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时间,且避免传统热回流法对活性物质的破坏。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减压加热反应釜中将溶剂脱除和油蜡混合步骤合二为一,最终经反应釜油蜡混合后直接获得最终合格的功能唇膏、口红和唇釉等,流程简单,对生产线和装备无特殊要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产品质量,适合大部分生产环境。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整个流程未引入水等难于去除的极性杂质,因此溶剂回收简单,经冷凝回收的有机溶剂可直接用于共溶剂浸提,无需进一步纯化除杂;所用到的有机试剂均能回收再利用,全程无废液废气排放,环保安全高效,适合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食用级紫草功能唇膏的保湿度测定结果。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食用级白芷功能口红的保湿度测定结果。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食用级紫草功能唇膏的感官评价蛛网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食用级白芷功能口红的感官评价蛛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食用级紫草功能唇膏的制备,具体制备工艺流程如下:1)取紫草5kg,清洗、烘干、粉碎后得紫草粉末;2)将紫草粉末加入大豆油-正己烷共溶剂中(共溶剂的体积占比分别为:大豆油70%,正己烷30%),紫草粉与共溶剂所占比例为1:10(质量:体积),在浸提罐中常温常压搅拌浸提6小时,得混悬液;3)将混悬液经过滤机过滤后泵入电加热真空反应釜中,同时按照以下食品级唇部化妆品配方,加入除油脂以外的其他食品级原料:紫草滤液65%,蜂蜡25%、番茄红素5%、谷胱甘肽4.9%,苯甲酸0.1%,打开真空泵和搅拌器,真空加热搅拌30分钟,温度50℃,完全脱去油蜡混合基料中的有机溶剂,经检验,有机试剂含量均达标,然后加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药粉碎得中药粉末,然后加入到共溶剂中,常温常压搅拌浸提2‑24小时,得混悬液;(2)将混悬液过滤,滤液加入电加热真空反应釜中,加入蜡和其他原料,打开真空泵和搅拌器,加热至50‑90℃,保温20‑60分钟,完全脱去油蜡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加香、灌注成型、脱模后即得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步骤(1)所述的共溶剂由中药浸提油和有机溶剂组成;所述的中药浸提油为食用级动植物油;所述的有机溶剂,分子量为40‑90 Da,沸点在30‑85℃。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药粉碎得中药粉末,然后加入到共溶剂中,常温常压搅拌浸提2-24小时,得混悬液;(2)将混悬液过滤,滤液加入电加热真空反应釜中,加入蜡和其他原料,打开真空泵和搅拌器,加热至50-90℃,保温20-60分钟,完全脱去油蜡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加香、灌注成型、脱模后即得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步骤(1)所述的共溶剂由中药浸提油和有机溶剂组成;所述的中药浸提油为食用级动植物油;所述的有机溶剂,分子量为40-90Da,沸点在30-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共溶剂中,中药浸提油的体积占比为50-90%,有机溶剂的体积占比为1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浸提油为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乳木果油、荷荷巴油、亚麻油、小麦胚芽油、茶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羊毛脂、猪油、牛油、马油、水貂油或蛇油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正己烷或己烷中的一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中药为紫草、白芷、黄柏、积雪草、黄芩、连翘、青蒿、没药、丁香、小蓟、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果、决明子、肉豆蔻、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阿胶、昆布、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胖大海、茯苓、桃仁、桑葚、桔红、桔梗、荷叶、莲子、高良姜、淡竹叶、菊花、黄精、紫苏、葛根、黑芝麻、槐花、蒲公英、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洁刘雷林涵玉艾丽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伴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