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8143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以亚麻木脂素、细菌纤维素和螺旋藻多糖为原药有效成分,生物抑菌实验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生物制剂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离体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在马铃薯种植播种期时,作为拌种剂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田间防控效果较好,且在用药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A Biological Agent for the 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害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会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甚至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马铃薯晚疫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后,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会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则会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而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可见,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的种植具有巨大的危害。现有技术中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选用无病种薯,以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3、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5、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6、施行种薯消毒,可选用适宜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7、在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适宜药剂在植株发病初期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在上述防治方法中,在种植初期对种子进行相应的抑菌处理,能够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起到显著的效果,而开发一种高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对于马铃薯的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质量比为1-3:3-8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具体的,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质量比为2:5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优选的,所述生物制剂还包括螺旋藻多糖。具体的,所述亚麻木脂素、细菌纤维素和螺旋藻多糖的质量比为1-3:3-8:2-4。更优的,所述亚麻木脂素、细菌纤维素和螺旋藻多糖的质量比为2:5: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用于制备马铃薯种子拌种剂的用途。具体的,所述生物制剂的用量占所述马铃薯种子质量的1-3wt%。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制剂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生物制剂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由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添加常规助剂、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得到的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具体的,所述生物制剂在所述拌种剂中的质量含量不低于20wt%。具体的,所述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可以包括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就水分散粒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K-12(十二烷基硫酸钠);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硫酸铵、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适量水相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水分散粒剂。就水悬浮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乳化剂选自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S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所述水悬浮剂的制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然后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以亚麻木脂素、细菌纤维素和螺旋藻多糖为原药有效成分,生物抑菌实验显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制剂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离体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本专利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在马铃薯种植播种期时,作为拌种剂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田间防控效果较好,且在用药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其有效成分包括质量比为2:5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本实施例所述拌种剂,以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为有效成分,按照现有技术常规方法,选择合适的助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水分散粒剂,本实施例控制所述拌种剂中,上述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为20wt%。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其有效成分包括质量比为3:3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本实施例所述拌种剂,以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为有效成分,按照现有技术常规方法,选择合适的助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水分散粒剂,本实施例控制所述拌种剂中,上述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为30wt%。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种子拌种剂,其有效成分包括质量比为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为1‑3:3‑8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为1-3:3-8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为2:5的亚麻木脂素和细菌纤维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制剂还包括螺旋藻多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木脂素、细菌纤维素和螺旋藻多糖的质量比为1-3:3-8: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木脂素、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马立国齐军山祁凯张悦丽李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