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142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步骤:(1)亲鱼的选择,(2)亲鱼池处理;(3)对亲鱼进行空腹运输,20~21℃低温海水,运输密度为20~30尾/m

A Method of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Basket 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点篮子鱼(Siganusguttatus),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属(Siganus),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和西太平洋,在我国分布于南海海域,为浅海近岸水域杂食、暖水、广盐性鱼类。近年来,篮子鱼作为池塘及网箱混养的品种,利用其摄食藻类的习性可抑制藻类的过量繁生,起到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的产量及效益的作用,但篮子鱼多为成群巡游、栖息和摄食,且鱼群品系单一,篮子鱼容易受惊吓,引起应激反应,且成鱼比幼鱼更甚。鱼类应激反应是鱼体对各种环境因子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应激原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营养的。现有在篮子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往往因养殖不合理性,导致篮子鱼在长期的应激中对机体产生一定危害,特别在高密度养殖(网箱、池塘)的条件下,容易受到各种天然或者人为造成的应激因子的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繁殖能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尤其是在亲鱼的培养阶段或产卵前,因应激反应过大,导致亲鱼发育不良,降低亲鱼的生殖能力,造成发病率高、卵粒小,精子少,受精率低,孵化率低,畸形多或者提前产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亲鱼的抗应激能力,降低亲鱼的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保证亲鱼的良好发育和生殖能力,实现篮子鱼的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有利于形成工厂规模化的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亲鱼的选择选择于传统网箱中养殖的,且体重为雌鱼大于0.4~0.5kg/尾,雄鱼大于0.3~0.4kg/尾的野生篮子鱼作为亲鱼;(2)亲鱼池处理选用亲鱼池面积为40~50m2,用水泵抽取砂过滤后的海水进入池塘,水体深度为1.5~2m,水体盐度为20~22,水温为22~25℃,引入质量比为(5~1):(3~2):1丝状绿藻、褐藻和硅藻藻类,池塘透密明度<45cm;(3)亲鱼运输采用活鱼运输车对亲鱼进行空腹运输,运输前1~2天停止幼鱼投喂,将运输水箱装20~21℃低温海水,并0.3%加入浓度为1~3mg/L的VC;运输密度为20~30尾/m3,运输时间<6小时,于晚上10点~凌晨3点阶段进行运输;(4)亲鱼培育a.水温调控:将亲鱼放入亲鱼池,放养密度为8~13尾/m3;在入池15~20天期间,将池塘水温调整为26~28℃,在入池20~30天期间,将水温调整为29~32℃;在一个月后将池塘水温恢复为22~25℃,夏季水温日变化幅度小于2~3℃;冬季水温日变化幅度小于1~2℃;b.盐度调控:在入池10~20天后,将亲鱼在盐度为10~15条件下驯养,次周将盐度下调至5~10进行驯养,在一个月后将池塘的水体盐度恢复至20~22;c.水质调控:每2~3天换水5~10%,每3~4天进行1次池底污物清除,投饵时停止增氧1~2小时,水体溶解氧为5.8mg/L以上;每隔2~3天轮换加入2~4mL/m3地衣芽孢杆菌和1~2mL/m3枯草芽孢杆菌调节水质;d.饵料投喂:亲鱼入池1~2天后开始投喂饲料,饲料为由人工配合饲料、软丝藻、免疫多糖、维生素和益生菌混合制成的软颗粒饲料,在入池50天前日投饵5~7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4%,入池50天后日投饵3~5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2%~3%;(5)人工催产待亲鱼腹部明显膨胀后,1~3天后进行人工催产,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方式向亲鱼分两针等量注射催产剂,两次注射时间间隔为5~8小时;经人工催产的第2~3天后,亲鱼开始逐渐产卵;(6)受精卵的采集和孵化在收集受精卵时,采用集卵网收集受精卵,用新鲜海水冲洗,去除坏卵和杂物;将采集的受精卵先用以0.5~2mg/L的青霉素钠海水溶液消毒0.8~1小时,再投放入幼体培育池中的规格为lm×lm×lm,200~250目网箱中孵化,孵化水温25~27℃,盐度为18~19,pH7.5±0.5,孵化密度为200-230万粒受精卵/m3,孵化时间28~50小时,待孵化出膜后将仔鱼放入幼体培育池中培育。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采用了低温海水、短时空腹运输的亲鱼运输方式,有效降低亲鱼在运输过程的应激反应的基础上,进行了亲鱼培育阶段和产卵前的强化,将水温、低盐、水质调控因素和饵料投喂方式进行统一调控,以使亲鱼在性腺成熟之前进行有效的强化驯养,从而提高了篮子鱼亲鱼的抗应激能力,降低亲鱼的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保证亲鱼的良好发育和生殖能力,并且通过相应的人工催产和受精卵采集和孵化处理,从而实现篮子鱼的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有利于形成工厂规模化的篮子鱼的人工繁殖。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不仅通过在亲鱼运输的过程中,采用20~21℃的低温海水,并进行短时空腹的凌晨运输方式进行亲鱼运输,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Vc,提高亲鱼运输的存活率,而且在将亲鱼放入池塘前,还通过对池塘的水体进行砂过滤,并控制水温和盐度,以及引入适量比例的藻类,使亲鱼在整个过程中,均处于较低且稳定的温度下,大大减少运输和放养过程的环境因素对亲鱼的刺激,而引起较大的应激反应。(2)在亲鱼培育的过程中,通过将水体温度根据亲鱼的放养时长来设定不同的水体温度、盐度和饵料投喂方式,在入池20~30天期间,将水体温度进行短期的升温培育,且控制升温幅度,并且在亲鱼入池20天后的次周,将盐度均匀地逐渐下调至5~10,使亲鱼在短期的低盐度高温条件下驯养,大大提高亲鱼对水温和盐度的适应能力,使亲鱼的抗应激能力增强;同时,进行了合理的水质调控和饵料投喂方式,以多次少量进行投喂,提高亲鱼的摄食量,采用由人工配合饲料、软丝藻、免疫多糖、维生素和益生菌混合制成的软颗粒饲料,增加亲鱼的营养和免疫力,提高亲鱼的存活率,并且在亲鱼投喂的过程,亲鱼入池50天后,其适应性明显增强,可适当降低日投喂量,保证亲鱼适当摄食量,提高亲鱼的生长发育,促进性腺的成熟,提高亲鱼的生殖能力。(3)最后经过人工催产,采用分次注射的方式进行催产,并将采集的受精卵在一定的孵化条件下进行孵化,得到较高的孵化率。进一步说明,步骤(2)中,将亲鱼放入池塘前一周,采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并在投放亲鱼时,将水温调整至23~25℃。对池塘进行消毒,降低亲鱼培育的发病率。进一步说明,步骤(3)中,亲鱼运输采用活鱼运输车对亲鱼进行空腹运输,运输前1~2天停止幼鱼投喂,将运输水箱装20.5℃低温海水,并加入浓度为2mg/L的VC,运输密度为25尾/m3。减少亲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存活率。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所述软颗粒饲料包括按重量比8:(5~6):(2~1):2:1混合的人工配合饲料软丝藻、免疫多糖、维生素和益生菌。采用该软颗粒饲料结合合理的饵料投喂方式,控制亲鱼的适当摄食量,提高亲鱼的免疫力。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进行饵料投喂前,采用干净淡水湿润饲料后再投喂,沿养殖池四周均匀投喂。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水质调控还包括增氧处理,每2天开启增氧机5~8小时,增氧期间水体溶解氧为6.2mg/L以上,在进行投饵时停止增氧2小时。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在水温调控时,由喷头均匀向池塘的四周喷洒温度差<2℃的热水或凉水。进一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亲鱼的选择选择于传统网箱中养殖的,且体重为雌鱼大于0.4~0.5kg/尾,雄鱼大于0.3~0.4kg/尾的野生篮子鱼作为亲鱼;(2)亲鱼池处理选用亲鱼池面积为40~5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亲鱼的选择选择于传统网箱中养殖的,且体重为雌鱼大于0.4~0.5kg/尾,雄鱼大于0.3~0.4kg/尾的野生篮子鱼作为亲鱼;(2)亲鱼池处理选用亲鱼池面积为40~50m2,用水泵抽取砂过滤后的海水进入池塘,水体深度为1.5~2m,水体盐度为20~22,水温为22~25℃,引入质量比为(5~1):(3~2):1丝状绿藻、褐藻和硅藻藻类,池塘透密明度<45cm;(3)亲鱼运输采用活鱼运输车对亲鱼进行空腹运输,运输前1~2天停止幼鱼投喂,将运输水箱装20~21℃低温海水,并0.3%加入浓度为1~3mg/L的VC;运输密度为20~30尾/m3,运输时间<6小时,于晚上10点~凌晨3点阶段进行运输;(4)亲鱼培育a.水温调控:将亲鱼放入亲鱼池,放养密度为8~13尾/m3;在入池15~20天期间,将池塘水温调整为26~28℃,在入池20~30天期间,将水温调整为29~32℃;在一个月后将池塘水温恢复为22~25℃,夏季水温日变化幅度小于2~3℃;冬季水温日变化幅度小于1~2℃;b.盐度调控:在入池10~20天后,将亲鱼在盐度为10~15条件下驯养,次周将盐度下调至5~10进行驯养,在一个月后将池塘的水体盐度恢复至20~22;c.水质调控:每2~3天换水5~10%,每3~4天进行1次池底污物清除,投饵时停止增氧1~2小时,水体溶解氧为5.8mg/L以上;每隔2~3天轮换加入2~4mL/m3地衣芽孢杆菌和1~2mL/m3枯草芽孢杆菌调节水质;d.饵料投喂:亲鱼入池1~2天后开始投喂饲料,饲料为按重量比8:(5~6):(2~1):2:1混合的人工配合饲料、软丝藻、免疫多糖、维生素和益生菌,制成的软颗粒饲料,在入池50天前日投饵5~7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4%,入池50天后日投饵3~5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2%~3%;(5)人工催产待亲鱼腹部明显膨胀后,1~3天后进行人工催产,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方式向亲鱼分两针等量注射催产剂,两次注射时间间隔为5~8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有蔡有森黄春仁蔡镇辉蔡四川蔡建顺蔡惠明蔡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