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9466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4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选择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采用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剂量为每公斤鱼体重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6mg马来酸地欧酮(DOM),雌鱼注射两次,雄鱼注射一次,之后放入底部铺设有人工鱼巢的产卵池中,在25-27℃温度下效应8小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流水孵化槽中孵化后,获得叉尾鲇鱼苗。不用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能获得大量的叉尾鲇受精卵,受精率高、孵化率高,且温适性较强,产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属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叉尾鲇Wallago Bleeker 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鱼类,分布于澜沧江下游。叉尾鲇生长速度快,产卵的当年就能得到1公斤以上的叉尾鲇,1+龄可超过2公斤,产量非常高,且肉质细嫩,口感好。但现有的人工繁殖技术需要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导致亲鱼成本增加,且存在受精率低、孵化率低的缺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人工繁殖方法来降低亲鱼成本、提高受精率、孵化率,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不用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而通过人工诱导叉尾鲇亲鱼性腺成熟,使之自然产卵授精,获得大量叉尾鲇受精卵,且受精率高、孵化率高,为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叉尾鲇提供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这样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雌鱼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的同时,对叉尾鲇雄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雄鱼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c、将步骤b注射完成后的叉尾鲇雌鱼和叉尾鲇雄鱼放入底部铺设有人工鱼巢的产卵池中,控制水温在25-27℃范围内,当效应时间达8小时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d、将步骤c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流水孵化槽中进行孵化后,即获得叉尾鲇鱼苗。所述步骤d获得的叉尾鲇鱼苗,经常规养殖后,当年就能得到1公斤以上的叉尾鲇,且温适性较强,产量高。所述步骤c的产卵池及人工鱼巢均为常规技术。所述步骤d的流水孵化槽为常规技术,在流水孵化槽中进行的孵化也为常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过人工诱导叉尾鲇亲鱼性腺成熟,使之自然产卵授精,最终获得大量叉尾鲇受精卵,不再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具有受精率高、易于孵化等优点,当年就能得到1公斤以上的叉尾鲇,且温适性较强,产量高。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为规定化、产业化叉尾鲇的养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满足高产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的同时,对叉尾鲇雄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c、将步骤b注射完成后的叉尾鲇雌鱼和叉尾鲇雄鱼放入底部铺设有常规人工鱼巢的常规产卵池中,控制水温在25℃范围内,当效应时间达8小时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d、将步骤c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常规流水孵化槽中进行常规孵化后,即获得叉尾鲇鱼苗。实施例2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的同时,对叉尾鲇雄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c、将步骤b注射完成后的叉尾鲇雌鱼和叉尾鲇雄鱼放入底部铺设有常规人工鱼巢的常规产卵池中,控制水温在26℃范围内,当效应时间达8小时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d、将步骤c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常规流水孵化槽中进行常规孵化后,即获得叉尾鲇鱼苗。实施例3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的同时,对叉尾鲇雄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c、将步骤b注射完成后的叉尾鲇雌鱼和叉尾鲇雄鱼放入底部铺设有常规人工鱼巢的常规产卵池中,控制水温在27℃范围内,当效应时间达8小时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d、将步骤c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常规流水孵化槽中进行常规孵化后,即获得叉尾鲇鱼苗。专利技术人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华能澜沧江糯扎渡鱼类增殖站内实施多次叉尾鲇人工繁殖试验。其中:2011年和2012年对叉尾鲇进行人工繁殖时,采用了多种催产药物剂量和注射方式进行组合,但催产效果均不理想,不仅如此,在进行人工授精时均要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且受精率低,仅为30-40%,授精卵的孵化率也低,为70-75%。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无需再剖杀雄鱼取其精巢进行人工授精,尤其通过人工诱导叉尾鲇亲鱼性腺成熟,再进行自然产卵授精,能获得大量叉尾鲇受精卵,且受精率高达90%,孵化率也高,为85%,从而为规定化、产业化叉尾鲇的养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雌鱼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次注射的同时,对叉尾鲇雄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雄鱼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12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c、将步骤b注射完成后的叉尾鲇雌鱼和叉尾鲇雄鱼放入底部铺设有人工鱼巢的产卵池中,控制水温在25-27℃范围内,当效应时间达8小时时,叉尾鲇雌鱼和雄鱼在鱼巢上完成自然产卵授精,4小时后捞取产卵池中的带授精卵的鱼巢;d、将步骤c的带授精卵的鱼巢放入流水孵化槽中进行孵化后,即获得叉尾鲇鱼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a. 选择4+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雌鱼和3+龄以上性成熟的叉尾鲇雄鱼,且雌、雄比例为1∶1;b. 对叉尾鲇雌鱼进行下列胸腔注射外源激素,诱导叉尾鲇雌鱼性腺成熟:按每公斤鱼体重注射3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的量进行第一次注射后,间隔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时按每公斤鱼体重的量,注射9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6mg马来酸地欧酮DOM;在对叉尾鲇雌鱼进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晨江郭朝辉罗永新王烈恩马建颜王海龙薛绍伟欧阳习斌雷春云梅传保王文玉孙昳张正兴代方舟邢敦翔杨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