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1404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加快赤松茸栽培种的生产,缩短栽培种的培养周期,每平米的栽培基质接种栽培种的用量节省了20%。

A Method for Rapid Production of Tricholoma koraiensis Cultivated Spec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又称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赤松茸可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做栽培基质,进行生料地栽的食用菌,其口感脆、嫩、滑,营养丰富,是一类极具推广价值的食用菌。赤松茸栽培种菌包培养常规需要45~60d,生产周期长,不利于赤松茸的推广栽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缩短获得赤松茸栽培种的周期。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优选的,每升栽培基质中接种8~12g赤松茸原种。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玉米芯用水浸透后与麦麸、生石灰混合、发酵2~3d,得到发酵物;2)将所述稻谷用水浸泡20~28h后、沥水,将得到的浸泡稻谷与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混合,调节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为55~65%,得到栽培基质。优选的,所述步骤1)发酵为自然发酵。优选的,在发酵过程中,每天进行2~3次翻堆。优选的,所述步骤2)稻谷在浸泡期间换水3~5次。优选的,所述稻谷为带谷壳的大米。优选的,所述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的容量为800~1200mL。优选的,所述灭菌的条件包括:所述灭菌的时间为50~70min,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5~121℃。优选的,所述暗培养的温度为23~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本专利技术中的栽培基质可使得赤松茸原种的菌丝活力旺盛,而且使用的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透气性好,将栽培基质置于塑料盒中,增加了赤松茸原种与栽培基质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赤松茸原种迅速长满,缩短了赤松茸栽培种的生长周期。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的容量优选为800~1200mL,更优选为1000mL。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能有效利用矩形灭菌锅空间,提高灭菌效率;塑料盒较传统的薄膜袋更容易操作,接种速度更快;由于接种的赤松茸原种与栽培基质的接触面积大,透气性好,缩短了栽培种菌种从接种到长满整个容器的时间,进而可大幅度缩短赤松茸扩繁时间。本专利技术对所述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优选为玉米芯76~80份、稻谷14~16份、麦麸5份和生石灰1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栽培基质培育的赤松茸的菌丝活力旺盛,进而可缩短栽培种的生长周期。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玉米芯用水浸透后与麦麸、生石灰混合、发酵2~3d,得到发酵物;2)将所述稻谷用水浸泡20~28h后、沥水,将得到的浸泡稻谷与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混合,调节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为55~65%,得到栽培基质。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玉米芯的来源和粉碎程度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售玉米芯即可,粉碎程度采用常规培养食用菌的程度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优选为自然发酵,本专利技术优选在发酵的过程中每天进行2~3次翻堆。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稻谷用水浸泡的时间优选为20~28h,更优选为24h。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稻谷在浸泡期间优选换水3~5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稻谷优选为带谷壳的大米。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优选为55~65%,最优选为6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菌的时间优选为50~70min,更优选为60min;所述灭菌的温度优选为115~121℃。本专利技术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优选将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盖上盖子后再进行暗培养。本专利技术对所述赤松茸原种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得到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暗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3~28℃,更优选为25℃。本专利技术对赤松茸原种的其它暗培养条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即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将84kg份玉米芯浸透水后加入5kg麦麸、1kg生石灰粉,建堆自然发酵2天,期间每天翻堆3次,得到发酵物;10kg稻谷(带谷壳的大米)提前1天浸水,期间换水5次,24小时后沥水后加入上述发酵物中混合均匀,补充水分至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在60%,得到栽培基质;以1000mL的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为培养容器,将上述栽培基质装入塑料盒中,稍压紧;125℃高压灭菌1小时;接种赤松茸固体原种菌种10g,25℃进行暗培养。20天后赤松茸菌丝长满栽培基质,赤松茸菌丝洁白粗壮,赤松茸栽培种每盒重约400g,每盒为一个菌种。将培养得到的赤松茸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25℃存放1个月的菌种每个接种7.5kg玉米芯基料,放入10L塑料盆中培养,22℃培养30d后菌丝长满,覆土后昼温25℃,夜温16℃,湿度90%以上,培养3周后出菇。实施例2将74kg玉米芯浸透水后加入8kg麦麸、2kg生石灰粉,建堆自然发酵2天,期间每天翻堆3次,得到发酵物;16kg稻谷(带谷壳的大米)提前1天浸水,期间换水5次,24小时后沥水后加入上述发酵物中混合均匀,补充水分至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在60%,得到栽培基质;以1000mL的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为培养容器,将上述栽培基质装入塑料盒中,稍压紧;125℃高压灭菌1小时;接种赤松茸固体原种菌种10g,25℃进行暗培养。20天后赤松茸菌丝长满栽培基质,赤松茸菌丝洁白粗壮,赤松茸栽培种每盒重约400g,每盒为一个菌种。将培养得到的赤松茸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24℃存放1个月的菌种每个接种7.6kg玉米芯基料,放入10L塑料盆中培养,22℃培养29d后菌丝长满,覆土后昼温25℃,夜温16℃,湿度90%以上,培养3周后出菇。实施例3将80kg份玉米芯浸透水后加入6kg麦麸,建堆自然发酵2天,期间每天翻堆3次,得到发酵物;14kg稻谷(带谷壳的大米)提前1天浸水,期间换水5次,24小时后沥水后加入上述发酵物中混合均匀,补充水分至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在60%,得到栽培基质;以1000mL的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为培养容器,将上述栽培基质装入塑料盒中,稍压紧;125℃高压灭菌1小时;接种赤松茸固体原种菌种10g,26℃进行暗培养。20天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栽培基质装入pp料带盖方形塑料盒后进行灭菌,将赤松茸原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进行暗培养;所述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芯74~84份、稻谷10~20份、麦麸3~8份和生石灰0~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升栽培基质中接种8~12g赤松茸原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玉米芯用水浸透后与麦麸、生石灰混合、发酵2~3d,得到发酵物;2)将所述稻谷用水浸泡20~28h后、沥水,将得到的浸泡稻谷与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混合,调节得到的混合物的含水量为55~65%,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君文林宏李裕荣陈之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