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02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包括盒盖与包埋盒主体,所述盒盖包括包埋盒盖、小孔、搭扣、包埋盒盖连接杆,所述包埋盒主体部分包括包埋盒本体、防漏滤纸、卡槽、标签、分槽、夹爪,所述包埋盒本体内部底端分布有分槽,分槽内包含夹爪,防漏滤纸位于包埋盒主体内部四周,包埋盒盖通过包埋盒盖连接杆与包埋盒主体连接,包埋盒主体外侧前端有卡槽,侧面有标签,包埋盒盖上有小孔与搭扣。其优点表现在:本装置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小组织直接包埋于包埋盒中,并减少小组织掉落的风险,当活检成功取出小体积标本后,直接放入新型包埋盒中,然后关紧盖子,可以起到防止组织流失的作用。

A New Pathological Embedd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卫材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
技术介绍
用于病理诊断的石蜡切片需要经过取材、固定、洗涤、脱水、浸蜡、包埋、切片、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和封片等步骤。包埋是利用有机塑料、金属、石蜡等包埋剂将需包埋的材料粉末或其他块体结构包裹起来以提供性能支撑或化学保护的过程。包埋盒主要用于病理组织的前期处理工作。当病理组织体积较小时,打开包埋盒盖时可能会导致组织飞溅到外面,使组织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如果需要样品较多时,多组包埋盒共同使用较为混乱。因此,亟需一种合适的病理组织包埋装置,在取材到切片这一系列的步骤中,包埋盒对于样本组织的保护和存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放入包埋盒中,关好包埋盒,然后开始上述的处理流程。包埋盒中存在小的孔隙,是为了固定、洗涤和脱水时利于试剂通过。这适合于大块组织的处理。然而,日常工作中,有些小的标本,尤其是一些活检的标本,包括胃肠镜和一些穿刺标本,其体积多为0.3*0.2*0.1cm,也有小于0.1*0.1*0.1cm的组织出现。这些小组织容易在取材放入常规包埋盒中后在固定、洗涤、脱水期间从常规包埋盒中丢失,导致珍贵的组织样本丢失,并影响对患者的诊断。目前为了防止小组织丢失,使用滤纸或者纱布包裹小组织,然后放于包埋盒中。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小组织的丢失。但是,实际操作中,一方面滤纸纱布等的包裹是二次操作,也容易造成丢失;另一方面,当取材任务繁重时,使用滤纸或者纱布包裹极大的降低了取材的效率和速度。此外,现有的包埋盒,一种盒盖只能对应一种包埋盒本体,在进行组织脱水的过程中,一旦盒盖丢失,包埋盒本体很难找到与之相吻合的盒盖,包埋盒本体就等同作废,无形之中会增加了成本,并且延误了时间和精力,影响检测结果。再者,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胃肠道、囊壁等组织脱水后包埋时要求将组织立起包埋,这样能够充分的观察壁层各个层次的病变情况,而现有技术大多是在包埋框内注入融化蜡液,将组织立在其中,再将脱水盒置于溶解的蜡上待蜡凝固,这样组织很容易歪斜,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专利技术人设计了本装置。中国专利申请:CN201100858Y公开了一种病理包埋盒,属于医疗用品
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盒体和盒盖,其特征是盒体底部和盒盖上固定设有纱网。中国专利申请:CN206057065U公开了一种新型病理组织包埋盒,包括盒体及盒盖,盒体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凹槽,盒体包括两个长边、高宽边、低宽边,盒体的低宽边的高度低于其它三边的高度,两长边的内侧边上均设有长条状凹槽,盒盖为片状长方体,包埋盒通过盒盖与长条状凹槽穿插啮合相连接。但是关于本技术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主体和盒盖,所述包埋盒主体包括包埋盒本体(1)、防漏滤纸(2)、卡槽(6)、标签(7)、分槽(9)、夹爪(10),所述盒盖包括包埋盒盖(3)、小孔(4)、搭扣(5)、包埋盒盖连接杆(8),所述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连接有防漏滤纸(2),内壁底端有分槽(9),分槽(9)内部连接有夹爪(10),包埋盒本体(1)外表面侧方有标签(7),前方连接有卡槽(6),包埋盒本体(1)通过包埋盒盖连接杆(8)与包埋盒盖(3)连接,包埋盒盖(3)上还连接有搭扣(5),搭扣(5)嵌入卡槽(6)内使用,小孔(4)分布于包埋盒盖(3)和包埋盒本体(1)底端。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包埋盒本体(1)的形状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防漏滤纸(2)与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防漏滤纸(2)的尺寸与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的尺寸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包埋盒盖(3)与包埋盒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包埋盒盖(3)的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小孔(4)是直径为0.05-0.01cm的圆形小孔。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标签(7)采用条码标签、书写标签或二维码标签。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分槽(9)的个数是10-20个,分槽(9)的截面形状包括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夹爪(10)分为左夹爪和右夹爪,一个左夹爪和一个右夹爪构成一套夹爪,每个分槽(9)内包含有一套夹爪(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包埋盒本体(1)侧方还开设有关闭孔,关闭孔是直径为0.1-0.2cm的圆形孔。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装置设置的防漏滤纸可有效地起到防止微小组织丢失的作用;进一步地,包埋盒本体底部设置的夹爪用于将微小组织夹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织易歪斜的缺陷,在给病人进行胃肠道、囊壁等组织脱水后包埋时能够避免组织歪斜,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地,包埋盒盖与包埋盒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有效的避免了包埋盒盖易丢失的问题时,为工作人员增加了便利,另外,包埋盒盖上设置的搭扣配合卡槽使用,可有效的起到了防止组织标本丢失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夹爪对组织标本夹持松弛的时候,为防止组织标本丢失,可将关闭孔关闭,此时,关闭孔可起到防止组织标本丢失的作用;在对包埋盒内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处理时,可将关闭孔打开,将多余的水分流出;进一步地,用标签区分管理,使得实验过程规范化、合理化,在医疗实验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2、本装置结构简单,各部分构件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对患者的治疗也会增加了一道健康防线,可很好的应用于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病理包埋盒盒底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病理包埋盒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1.包埋盒本体2.防漏滤纸3.包埋盒盖4.小孔5.搭扣6.卡槽7.标签8.包埋盒盖连接杆9.分槽10.夹爪实施例1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请参照图1,附图1是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主体和盒盖,所述包埋盒主体包括包埋盒本体1、防漏滤纸2、卡槽6、标签7、分槽9、夹爪10,所述盒盖包括包埋盒盖3、小孔4、搭扣5、包埋盒盖连接杆8(见图3),所述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连接有防漏滤纸2,内壁底端有分槽9,分槽9内部连接有夹爪10,包埋盒本体1外表面侧方有标签7,前方连接有卡槽6,包埋盒本体1通过包埋盒盖连接杆8与包埋盒盖3连接,包埋盒盖3上还连接有搭扣5,搭扣5嵌入卡槽6内使用,小孔4分布于包埋盒盖3和包埋盒本体1底端。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包埋盒本体1的形状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防漏滤纸2与包埋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主体和盒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盒主体包括包埋盒本体(1)、防漏滤纸(2)、卡槽(6)、标签(7)、分槽(9)、夹爪(10),所述盒盖包括包埋盒盖(3)、小孔(4)、搭扣(5)、包埋盒盖连接杆(8),所述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连接有防漏滤纸(2),内壁底端有分槽(9),分槽(9)内部连接有夹爪(10),包埋盒本体(1)外表面侧方有标签(7),前方连接有卡槽(6),包埋盒本体(1)通过包埋盒盖连接杆(8)与包埋盒盖(3)连接,包埋盒盖(3)上还连接有搭扣(5),搭扣(5)嵌入卡槽(6)内使用,小孔(4)分布于包埋盒盖(3)和包埋盒本体(1)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主体和盒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盒主体包括包埋盒本体(1)、防漏滤纸(2)、卡槽(6)、标签(7)、分槽(9)、夹爪(10),所述盒盖包括包埋盒盖(3)、小孔(4)、搭扣(5)、包埋盒盖连接杆(8),所述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连接有防漏滤纸(2),内壁底端有分槽(9),分槽(9)内部连接有夹爪(10),包埋盒本体(1)外表面侧方有标签(7),前方连接有卡槽(6),包埋盒本体(1)通过包埋盒盖连接杆(8)与包埋盒盖(3)连接,包埋盒盖(3)上还连接有搭扣(5),搭扣(5)嵌入卡槽(6)内使用,小孔(4)分布于包埋盒盖(3)和包埋盒本体(1)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病理包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盒本体(1)的形状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病理包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滤纸(2)与包埋盒本体(1)内壁四周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防漏滤纸(2)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立人高峰邓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