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981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型测量标志组件,涉及测量标志领域。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包括测量标志,测量标志包括中空的托盘和托盖、位于托盘内的内珠、以及位于托盘下方的垂球,托盘基本呈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垂球通过坠线基本连接于托盘的底部中心;托盖呈与托盘基本相同、且开口向下的半球形结构,托盖与托盘连接后形成密闭空间;内珠位于封闭空间内部,内珠的体积与封闭空间的体积基本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精度较高、使用时固定性能较好。

Concave measuring mark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型测量标志组件
本技术涉及测量标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型测量标志组件。
技术介绍
测量标志是标定地面测量控制点位置的标石,传统的测量标志一般包括一体成型的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安装时凹陷部分位于埋设平面(例如地面)下面,凸起部分位于埋设平面上面,该测量标志存在以下缺陷:(1)安装缺陷:测量标志的中心点标记在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因为测量标志安装时,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容易发生倾斜(如同在水平面订钉子,钉子容易发生倾斜),所以测量标志在安装后,其实际中心点可能与标记的中心点不同,即安装精度降低,进而导致后续测量坐标时发生误差,测量精度较低。(2)使用缺陷:测量标志的凸起部分一般为弧面(因为弧面会存在最高点、且能够放置测量设备),在凸起的弧面上架设测量坐标所需的测量设备(例如对中杆)时,凸起的弧面与测量设备难以稳固固定,凸起测量标志的抗风、抗震能力较差,测量设备容易发生滑落;当测量设备滑落后,需要人工重新对中,无法避免的会存在人为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设计出一种安装精度较高、使用时固定性能较好的凹型测量标志。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包括测量标志,测量标志包括中空的托盘和托盖、位于托盘内的内珠、以及位于托盘下方的垂球,托盘基本呈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垂球通过坠线基本连接于托盘的底部中心;托盖呈与托盘基本相同、且开口向下的半球形结构,托盖与托盘连接后形成密闭空间;内珠位于封闭空间内部,内珠的体积与封闭空间的体积基本相同。由此可知,本技术的凹型测量标志安装时,能够通过与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托盘中心连接的垂球对中心点进行定位后,在通过填料固定托盘;因为凹型的托盘整个位于埋设平面下面,所以托盘在固定过程中不易受到外力影响、且垂球很好的保证了托盘中心不易发生变化。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中心点容易发生倾斜的凸起测量标志相比,本技术的中心点不易发生倾斜,安装精度较高,进而显著减小了后续测量坐标时发生的误差,测量精度较高。与此同时,与现有技术中难以稳固固定测量设备的测量标志相比,本技术使用时,测量设备部分位于凹型托盘内部,难以从凹型托盘内滑落,抗风、抗震能力较好;而且测量设备能够靠重力自动在托盘的内球面上滑移至中心点,以此实现自动对中的效果,避免了人为对中误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测量标志还包括接线管,托盘的球心和底部中心均位于接线管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接线管的一端与托盘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坠线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测量标志还包括固定于托盘开口上的托盘螺纹管、以及固定于托盖开口上的托盖螺纹管;每个螺纹管的高度基本相同、且2端面基本平行;1个螺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另1个螺纹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珠包括结构相同的上半球和下半球,上半球贴合于托盖内球面,下半球贴合于托盘内球面;上半球和下半球通过一个圆管连接,圆管贴合于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管的内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凹型测量标志组件还包括测量辅助装置,测量辅助装置包括球底对中杆底座,球底对中杆底座包括对中球体和设置于对中球体上的圆管柱组件,圆管柱组件包括若干由内至外设置的用于固定对中杆的圆管柱;对中杆底座使用时,对中球体位于托盘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管柱组件除最外侧的圆管柱之外的每个圆管柱上各设置有1个盖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管柱组件包括2个圆管柱:外侧圆管柱和内侧圆管柱。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托盖的外球面为磨砂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垂球为锥形钢制垂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珠的材质为磁性材料,所述托盘和托盖的材质均为非磁性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型测量标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托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底对中杆底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型测量标志的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底对中杆底座使用示意图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底对中杆底座使用示意图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球形棱镜对测量标志对中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测量标志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示意图。图中:1-托盘,11-托盘螺纹管,12-接线管,13-十字丝,2-内珠,21-上半球,22-下半球,23-圆管,3-托盖,31-托盖螺纹管,32-圆孔,4-吊线,5-坠线,6-垂球,7-球底对中杆底座,71-对中球体,72-外侧圆管柱,73-内侧圆管柱,74-盖片,8-填料,9-球形棱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包括测量标志,测量标志包括中空的托盘1以及位于托盘1下方的垂球6,托盘1基本呈开口向上、壁厚基本为2mm的半球形(以此形成凹型测量标志),垂球6通过坠线5(本实施例中坠线5采用钢丝绳)基本连接于托盘1的底部中心。由此可知,本技术的凹型测量标志安装时,能够通过与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托盘1中心连接的垂球6对中心点进行定位后,在通过填料8固定托盘1;因为凹型的托盘1整个位于埋设平面下面,所以托盘1在固定过程中不易受到外力影响、且垂球6很好的保证了托盘1中心不易发生变化。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中心点容易发生倾斜的凸起测量标志相比,本技术的中心点不易发生倾斜,安装精度较高,进而显著减小了后续测量坐标时发生的误差,测量精度较高。与此同时,与现有技术中难以稳固固定测量设备的测量标志相比,本技术使用时,测量设备部分位于凹型托盘1内部,难以从凹型托盘1内滑落,抗风、抗震能力较好;而且测量设备能够靠重力自动在托盘1的内球面上滑移至中心点,以此实现自动对中的效果,避免了人为对中误差。优选的,参见图2所示,测量标志还包括接线管12,托盘1的球心和底部中心均位于接线管12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接线管12的一端与托盘1底部固定,另一端通过绳卡与坠线5固定。接线管12能够保持测量标志的重心,起到便于安装的作用。参见图3所示,为了便于识别托盘1的底部中心,托盘1的底部刻有十字丝13,十字丝13的中心与托盘1底部中心基本为同一位置。优选的,参见图1所示,垂球6为锥形钢制垂球6,如此结构的垂球6便于保持重心、且抗冲击力较好。优选的,参见图1所示,测量标志还包括托盖3,托盖3呈与托盘1基本相同、且开口向下的半球形结构,托盖3与托盘1连接(开口连通)后形成密闭空间,参见图1和图4所示,托盖3的顶部中心开有圆孔32,圆孔32内固定有1根具备一定承载能力的吊线4,托盖3与托盘1连接后,通过吊线4能够吊起整个测量标志。优选的托盖3的外球面为磨砂表面,以便于从托盖3与托盘1形成的密闭空间上取下托盖3。优选的,参见图2和图4所示,测量标志还包括固定于托盘1开口上的托盘螺纹管11、以及固定于托盖3开口上的托盖螺纹管31。每个螺纹管的高度基本相同、且2端面基本平行,每个螺纹管的壁厚均与托盘1相同;1个螺纹管(托盘螺纹管11)的内壁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包括测量标志,其特征在于:测量标志包括中空的托盘(1)和托盖(3)、位于托盘(1)内的内珠、以及位于托盘(1)下方的垂球(6),托盘(1)基本呈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垂球(6)通过坠线(5)基本连接于托盘(1)的底部中心;托盖(3)呈与托盘(1)基本相同、且开口向下的半球形结构,托盖(3)与托盘(1)连接后形成密闭空间;内珠(2)位于封闭空间内部,内珠(2)的体积与封闭空间的体积基本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包括测量标志,其特征在于:测量标志包括中空的托盘(1)和托盖(3)、位于托盘(1)内的内珠、以及位于托盘(1)下方的垂球(6),托盘(1)基本呈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垂球(6)通过坠线(5)基本连接于托盘(1)的底部中心;托盖(3)呈与托盘(1)基本相同、且开口向下的半球形结构,托盖(3)与托盘(1)连接后形成密闭空间;内珠(2)位于封闭空间内部,内珠(2)的体积与封闭空间的体积基本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志还包括接线管(12),托盘(1)的球心和底部中心均位于接线管(12)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接线管(12)的一端与托盘(1)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坠线(5)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志还包括固定于托盘(1)开口上的托盘螺纹管(11)、以及固定于托盖(3)开口上的托盖螺纹管(31);每个螺纹管的高度基本相同、且2端面基本平行;1个螺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另1个螺纹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型测量标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珠(2)包括结构相同的上半球(21)和下半球(22),上半球(21)贴合于托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卿蒋思君杜操赵荣徐钰鑫李施展王新平王光富吴聪阚颖涛郭少鹏刘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