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76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属一种充气泵组成结构,包括支架体,支架体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齿设在径向轮面上,第一锥齿轮与第一缸体的活塞连杆偏心动力连接;第一锥齿轮通过中轴与偏心轮动力连接,偏心轮还通过连轴与第二缸体的活塞连杆动力连接;第一锥齿轮还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用于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缸体的活塞连杆往复运动,于此同时第一锥齿轮还同时带动偏心轮转动,由偏心轮带动第二缸体的活塞连杆往复运动,使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同步进行运转,提升充气泵的充放气效能,并且两个气缸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有效提升了充气泵联动结构的整体性。

Double Cylinder Linkage Device for Inflatabl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泵组成结构,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车用充气泵又叫充气机、打气机、充气泵,通过内部马达的运转来工作。原理为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使用了大气压的原理来同汽车轮胎、皮球、橡皮船充气。目前,市面上的车载充气泵大多为单缸结构,充气效能有限,而也有部分充气泵采用双缸的结构,但其双杠为分体结构,使用和生产成本较高,同时齿轮结构也不合理,运转效率较低,因而有必要针对充气泵的双杠联动装置结构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缸充气泵充气效能有限,双缸分体式结构生产成本高,运转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包括支架体,所述的支架体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设在径向轮面上,所述第一锥齿轮还与第一缸体的活塞连杆偏心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还通过中轴与偏心轮动力连接,所述偏心轮还通过连轴与第二缸体的活塞连杆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还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用于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的出气端均与集气腔相连通,所述集气腔还与气流管道相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锥齿轮也通过连轴与第一缸体的活塞连杆动力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锥齿轮与偏心轮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轴线与第一锥齿轮的中轴线相互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由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缸体的活塞连杆往复运动,于此同时第一锥齿轮还同时带动偏心轮转动,由偏心轮带动第二缸体的活塞连杆往复运动,从而使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同步进行运转,提升充气泵的充放气效能,并且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呈一体的安装在支架体上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有效提升了充气泵联动结构的整体性,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支架体、2为第一锥齿轮、3为第一缸体、4为活塞连杆、5为中轴、6为偏心轮、7为第二锥齿轮、8为电机、9为第二缸体、10为集气腔、11为气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包括支架体1,该支架体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第一锥齿轮2的齿设在径向轮面上而非齿轮的边缘上,如此的结构设置,可将电机横向安装在支架上,有助于提升充气泵的整体性;更为重要的是,前述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偏心动力连接,当第一锥齿轮2转动时,可带动与之偏心连接的活塞连杆4进行往复运动;此外,前述第一锥齿轮2还通过中轴5与偏心轮6动力连接,偏心轮6还通过连轴与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动力连接,如此,在前述第一锥齿轮2转动时,同时带动偏心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往复运动,即采用偏心轮6作为传动部件,同时带动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进行往复运动,根据两个缸体的活塞连杆4端部在偏心轮6与第一锥齿轮2上安装的位置,可决定两个缸体的活塞是进行同步往复运动还是交替往复运动;另外,前述的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前述第二锥齿轮7用于安装在电机8的输出轴上,以便于进行动力传输。正如图中所示出的,第二锥齿轮7通过斜向啮合的方式与第一锥齿轮2相啮合,从而进行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锥齿轮7带动第一锥齿轮2转动,从而由第一锥齿轮2转动带动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往复运动,于此同时第一锥齿轮2还同时带动偏心轮6转动,由偏心轮6带动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往复运动,从而使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同步进行运转,提升充气泵的充放气效能,并且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呈一体的安装在支架体1上由同一个电机8驱动,有效提升了充气泵联动结构的整体性。正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充气泵结构的整体性,上述联动装置在使用时,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的出气端还可均与一个集气腔10相连通,该集气腔是一个密闭的腔体,并且该集气腔10还与气流管道11相连通,由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产生气流进入该集气腔10中,然后由与之连通的气流管道11排出,或者由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在该集气腔10中产生负压,然后由空气由气流管道11进入集气腔10的内部。进一步的,为提升上述第一锥齿轮2传动的便利性与稳定性,可将其也通过上述的连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动力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集气腔10以及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均安装在支架体1上,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呈上下重叠的方式安装在支架体1上。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该联动装置中需包括电机8,并且电机8也安装在支架体1上,与联动装置呈一体的结构,并且该电机8需采用减速电机,即通过减速装置给电机8进行减速增力;同时为了保证联动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还可在将上述第一锥齿轮2与偏心轮6设置为相互平行,并且第二锥齿轮7的中轴线与第一锥齿轮2的中轴线相互垂直。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电机8带动第二齿锥齿轮7转动,由第二齿锥齿轮7带动第一齿锥齿轮2转动,从而使第一齿锥齿轮2带动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进行往复移动,于此同时,第一齿锥齿轮2还带动其下方的偏心轮6转动,由偏心轮6同步带动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电机8同时驱动两个气缸体同时运行,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的气流进入集气腔10中,由气流管道11排出,当需使用抽气泵进行抽气时,由电机8带动第一锥齿轮2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反向运动,从而在集气腔10产生负压,在适应性的调整第一缸体3与第二缸体9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后,即可实现抽气的技术目的。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包括支架体(1),其特征在在于:所述的支架体(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所述第一锥齿轮(2)的齿设在径向轮面上,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偏心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通过中轴(5)与偏心轮(6)动力连接,所述偏心轮(6)还通过连轴与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7)用于安装在电机(8)的输出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包括支架体(1),其特征在在于:所述的支架体(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所述第一锥齿轮(2)的齿设在径向轮面上,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一缸体(3)的活塞连杆(4)偏心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通过中轴(5)与偏心轮(6)动力连接,所述偏心轮(6)还通过连轴与第二缸体(9)的活塞连杆(4)动力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还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7)用于安装在电机(8)的输出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泵的双缸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清卢海群李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沿途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