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71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包括承台底座、顶升承台、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承台支柱,承台支柱的周围对称设置有钢筋砼墩,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上,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均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顶升承台固定在千斤顶的顶部且顶升承台与所述顶升限位机构轴承式连接,顶升限位机构的顶部设置限位平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双重限位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顶升平衡作用。

A Lifting Limi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升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一种顶升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许多建筑、桥梁等需要改建,但是其中不乏很多仍然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建筑物,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拆了重建将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各种顶升技术,移位技术和重点加固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利用建筑物,保护建筑物的最科学最先进的方法。在建筑物顶升的过程中,确保柱、梁、板等构件不受损坏并顺利顶升到位是成功顶升的关键,顶升装置一般包括顶升承台、顶推设备、钢墩铺助设备,房屋的顶升需要在柱1/3处浇筑顶升承台,在顶升承台周边布置千斤顶及钢墩,千斤顶作顶升向上顶推作用力,钢墩为每级顶升时辅助的安全装置,每顶升一级,即采用钢锲板塞紧钢墩与顶升承台的空隙,确保顶升的安全,顶升顺利实施与房屋每根柱的精准计算轴力有关、是否采用适合型号的千斤顶,千斤顶布置位置、钢墩布置以及竖向顶升限位装置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如果设置不合理,将会影响顶升过程中出现倾斜或倒塌事故,造成经济及人员较大损失。现有技术中的顶升限位装置,在顶升过程中容易出现偏位现象,同时顶升承台下降复位时由于惯性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顶升承台过运动对千斤顶造成压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重限位作用和良好平衡力的顶升限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包括承台底座、顶升承台、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上设置有承台支柱和钢筋砼墩,承台支柱设置在承台底座的中部,钢筋砼墩对称分布在承台支柱的周围,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上,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均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顶升承台固定在千斤顶的顶部,所述顶升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杆和导套,所述导套嵌入固定于所述的顶升承台内部,所述导杆顶部设置有平衡板。所述千斤顶位于承台支柱的左右两侧。所述顶升限位机构位于承台支柱对角线的方向上。所述承台底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钢墩,所述限位钢墩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且限位钢墩的顶部高度与千斤顶的原始顶部高度一致。所述限位钢墩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上。所述限位钢墩对称设置在承台支柱前后两侧。所述导杆的底部嵌入固定于对应的钢筋砼墩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千斤顶、顶升限位机构以及限位钢墩均采用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从而确保了顶升过程中顶升承台的平衡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顶升限位机构以及限位钢墩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双重限位的作用,顶升限位机构对顶升高度进行限位,同时确保顶升到位时的精度和平稳性,限位钢墩对复位的顶升承台具有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顶升承台复位下降过度造成对千斤顶的压损;3、本技术的千斤顶、顶升限位机构以及限位钢墩均设置在钢筋砼墩上,能够有效增强顶升限位装置的机械强度,还可以有效抬高顶升起始高度,顶升限位机构的导杆底部埋设于对应固定的钢筋砼墩内,能够有效增强对顶升限位机构的固定作用,确保导杆在竖直方向上提高顶升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侧视截面示意图;其中,1-承台底座、2-千斤顶、3-限位钢墩、4-顶升限位机构、5-顶升承台、11-承台支柱、12-钢筋砼墩、41-导杆、42-导套、43-限位平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包括承台底座1、顶升承台5、千斤顶2和顶升限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1上设置有承台支柱11和钢筋砼墩12,承台支柱11设置在承台底座1的中部,钢筋砼墩12对称分布在承台支柱11的周围,千斤顶2和顶升限位机构4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12上,所述千斤顶2和顶升限位机构4均以承台支柱11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千斤顶2位于承台支柱11的左右两侧,顶升限位机构4位于承台支柱11对角线的方向上;所述顶升承台5固定在千斤顶2的顶部且顶升承台5与所述顶升限位机构4轴承式连接,顶升限位机构4的顶部设置限位平衡板43。所述承台底座1上还设置有限位钢墩3,所述限位钢墩3以承台支柱11为中心对称设置且限位钢墩3的顶部高度与千斤顶2的原始顶部高度一致。所述限位钢墩3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12上。所述限位钢墩3对称设置在承台支柱11前后两侧。所述顶升限位机构4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杆41和导套42,所述导套42嵌入固定于所述的顶升承台5内部,所述限位平衡板43设置在导杆41的顶部。所述导杆41的底部嵌入固定于对应的钢筋砼墩12内部。所述千斤顶2采用液压千斤顶2。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简述如下:顶升承台5在千斤顶2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逐渐上升,顶升过程中承台支柱11和顶升限位机构4的导杆41对顶升承台5提供导向作用,对称设置的千斤顶2提供支撑力和平衡力;顶升承台5顶升到位,顶升限位机构4的限位平衡板43对顶升承台5进行限位,确保顶升的精度,同时限位平衡板43与千斤顶2的顶板共同作用维持顶升承台5的平衡;顶升承台5在千斤顶2的作用下下降时,同样地,承台支柱11和顶升限位机构4的导杆41对顶升承台5提供导向作用,对称设置的千斤顶2提供支撑力和平衡力,下降到位,限位钢墩3提供支撑力,限制顶升承台5继续下降保护千斤顶2。本技术的千斤顶2、顶升限位机构4以及限位钢墩3均采用以承台支柱11为中心对称设置,能够确保顶升过程中顶升承台5的平衡稳定性,同时千斤顶2、顶升限位机构4以及限位钢墩3均设置在钢筋砼墩12上,能够有效增强顶升限位装置的机械强度,还可以有效抬高顶升起始高度,顶升限位机构4的导杆41底部埋设于对应固定的钢筋砼墩12内,能够有效增强对顶升限位机构4的固定作用,确保导杆41在竖直方向上提高顶升精度。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包括承台底座、顶升承台、 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上设置有承台支柱和钢筋砼墩,承台支柱设置在承台底座的中部,钢筋砼墩对称分布在承台支柱的周围,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上,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均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顶升承台固定在千斤顶的顶部,所述顶升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杆和导套,所述导套嵌入固定于所述的顶升承台内部,所述导杆顶部设置有平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限位装置,包括承台底座、顶升承台、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上设置有承台支柱和钢筋砼墩,承台支柱设置在承台底座的中部,钢筋砼墩对称分布在承台支柱的周围,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设置在对应的钢筋砼墩上,千斤顶和顶升限位机构均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顶升承台固定在千斤顶的顶部,所述顶升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杆和导套,所述导套嵌入固定于所述的顶升承台内部,所述导杆顶部设置有平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底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钢墩,所述限位钢墩以承台支柱为中心对称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鲁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