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6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包括井室,井室内设有隔板,隔板与跌水外壁之间围成跌水室,隔板与检修外壁之间围成检修室;跌水室包括跌水区和水力消能区;隔板面向跌水区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跌水消能平台,跌水外壁面向跌水区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跌水消能平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沿着竖直方向交替设置;隔板上设有溢流出水孔,溢流出水孔的底部标高与水力消能区的顶部标高平齐;位于跌水区的跌水外壁上设有至少一根与跌水区相连通的进水管,所有的进水管与水力消能区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检修外壁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以及所有的进水管的轴线均位于隔板的中垂面上。

Multi-Pipeline Direct-in and Direct-ou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for Intercepting Pollution and Dropping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
本技术属于城市排水构筑物
,具体的为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排水管网大多都是以支管收集,干管输送,检查井相衔接的布置形式。城市排水管道由于地形高差相差大或者支管接入埋设深度过深的主干管时,会出现较大的跌落水头。为了防止管道中水流流速超过冲刷流速,常采用设跌水井的方式,以改善管道的水力条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中第4.4.1条规定:检查井的位置应该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第4.5.1条规定管道跌水水头为1.0m-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归结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的原因是:标准图集《砖砌排水检查井及跌水井》(05SS907-6)的做法无法防止侧向进水对检查井的冲刷。因此,现有的跌水井的作用仅仅局限在于单一管道直进直出式的消能作用。另外,目前基本也没有跌水井对水质净化效果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公开号为CN10608829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流量、高跌差排水跌水井,具体的,该跌水井主要由井体、隔墙、跌水室、检修室、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隔墙将井体分为跌水室和检修室两部分,跌水室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井室和下部的水力消能层,井室和水力消能层直接垂直连通,进水管与井室上部连通,所述井室内设有格栅消能层,所述格栅消能层包括在低于进水管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呈等间距间隔的多个桩梁群,两相邻桩梁群在空间上呈纵横交错布置,所述出水管设于检修室内并通过隔墙下部所设的过水孔与井室下部连通,且出水管内腔底面与水力消能层顶面在同一标高上,所述隔墙的上部设有连通井室与检修室的排气孔。该跌水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消能的作用,但其仅仅通过格栅消能层实现消能,无法满足多跟进水管的跌水消能使用要求,且无水质净化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可实现多跟同向的进水管道的跌水消能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包括井室,所述井室内设有隔板,所述井室包括围成一周的井室外壁,且所述隔板将所述井室外壁分隔为跌水外壁和检修外壁,所述隔板与所述跌水外壁之间围成跌水室,所述隔板与所述检修外壁之间围成检修室;所述跌水室包括位于上部的跌水区和位于下部的水力消能区;所述隔板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跌水消能平台,所述跌水外壁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沿着竖直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3;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与所述跌水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出水间隙,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出水间隙,且在竖直向下的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隔板上设有溢流出水孔,所述溢流出水孔位于所有的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的下方,且所述溢流出水孔的底部标高与所述水力消能区的顶部标高平齐;位于所述跌水区的所述跌水外壁上设有至少一根与所述跌水区相连通的进水管,所有的所述进水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的所述进水管的轴线均位于所述隔板的中垂面上;所有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力消能区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所述检修外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轴线位于所述隔板的中垂面上;且所述出水管的顶部标高不高于位于最下方的一个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标高。进一步,所有的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以及所有的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设有卵石缓冲层。进一步,所述水力消能区的底部设有底部卵石缓冲层。进一步,所述隔板与所述井室的顶面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隔板的高度等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进水管的中心标高。进一步,所述井室的顶部与所述检修室对应设有检修人孔,且所述检修室内设有爬梯。进一步,所述井室外壁围成的形状为方形,且所述隔板与所述井室外壁中的其中两条外壁平行;所述跌水外壁包括与所述隔板平行的进水安装壁;所述检修外壁包括与所述隔板平行的出水安装壁;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出水安装壁上;所有的所述进水管均安装在所述进水安装壁上。进一步,所述井室外壁围成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隔板为所述井室外壁的弦,所述隔板面向圆心的一侧为跌水室,所述隔板背向圆心的一侧为检修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并在竖直方向上,使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完全覆盖第二出水间隙,使第二跌水消能平台完全覆盖第一出水间隙,如此,轴线位于隔板中垂线方向的多跟进水管来水均可直接跌落在第二跌水消能平台上,并经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整流后规整流向;相邻的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之间的落差较小,能够使水流进行逐级消能减速;综上可知,本技术的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可实现同向的多跟进水管道在同一消能空间内的有效整合,并实现多种流量、跌差范围的消能作用。通过在第一跌水消能平台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上设置凹槽和在凹槽内铺设卵石缓冲层,如此,卵石缓冲层可更好地对不同方向进水管的来水进行消能,同时,卵石缓冲层上附着有生物膜,生物膜可氧化有机物,起到初步净化水质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检修人孔;2-爬梯;3-井室;3a-跌水外壁;3b-检修外壁;4-进水管;5-卵石缓冲层;6a-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b-第二跌水消能平台;9-溢流出水孔;11-出水管;12-第一出水间隙;13-第二出水间隙;14-隔板;17-底部卵石缓冲层;18-水力消能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包括井室3,井室3内设有隔板14,井室3包括围成一周的井室外壁,且隔板14将井室外壁分隔为跌水外壁3a和检修外壁3b,隔板14与跌水外壁3a之间围成跌水室,隔板14与检修外壁3b之间围成检修室。本实施例的跌水室包括位于上部的跌水区和位于下部的水力消能区18。隔板14面向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跌水外壁3a面向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沿着竖直方向交替设置,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的纵向间距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包括井室(3),所述井室(3)内设有隔板(14),所述井室(3)包括围成一周的井室外壁,且所述隔板(14)将所述井室外壁分隔为跌水外壁(3a)和检修外壁(3b),所述隔板(14)与所述跌水外壁(3a)之间围成跌水室,所述隔板(14)与所述检修外壁(3b)之间围成检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室包括位于上部的跌水区和位于下部的水力消能区(18);所述隔板(14)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所述跌水外壁(3a)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沿着竖直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3;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与所述跌水外壁(3a)之间设有第一出水间隙,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与所述隔板(14)之间设有第二出水间隙,且在竖直向下的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隔板(14)上设有溢流出水孔(9),所述溢流出水孔(9)位于所有的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的下方,且所述溢流出水孔(9)的底部标高与所述水力消能区(18)的顶部标高平齐;位于所述跌水区的所述跌水外壁(3a)上设有至少一根与所述跌水区相连通的进水管(4),所有的所述进水管(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的所述进水管的轴线均位于所述隔板(14)的中垂面上;所有的所述进水管(4)与所述水力消能区(18)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所述检修外壁(3b)上设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轴线位于所述隔板(14)的中垂面上;且所述出水管(11)的顶部标高不高于位于最下方的一个所述进水管(4)的顶部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道直进直出式消能截污跌水井装置,包括井室(3),所述井室(3)内设有隔板(14),所述井室(3)包括围成一周的井室外壁,且所述隔板(14)将所述井室外壁分隔为跌水外壁(3a)和检修外壁(3b),所述隔板(14)与所述跌水外壁(3a)之间围成跌水室,所述隔板(14)与所述检修外壁(3b)之间围成检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室包括位于上部的跌水区和位于下部的水力消能区(18);所述隔板(14)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所述跌水外壁(3a)面向所述跌水区的侧壁上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间隔设有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沿着竖直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和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3;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与所述跌水外壁(3a)之间设有第一出水间隙,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与所述隔板(14)之间设有第二出水间隙,且在竖直向下的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b)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出水间隙所在区域;所述隔板(14)上设有溢流出水孔(9),所述溢流出水孔(9)位于所有的所述第一跌水消能平台(6a)的下方,且所述溢流出水孔(9)的底部标高与所述水力消能区(18)的顶部标高平齐;位于所述跌水区的所述跌水外壁(3a)上设有至少一根与所述跌水区相连通的进水管(4),所有的所述进水管(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的所述进水管的轴线均位于所述隔板(14)的中垂面上;所有的所述进水管(4)与所述水力消能区(18)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跌水消能平台(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随兵陈德玖周元明吴珂沈月谭明豪李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