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式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5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05
提供一种水洗式便器,其能够防止清洗水向便盆外的飞散。水洗式便器(1)具备:便盆(10),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端部的立面部(11)和与立面部(11)的下端相比形成于内周侧下方的盆面部(12);和喷水口(21、22),其在立面部(11)开口并向便盆(10)内喷出清洗水,清洗水形成主流(F1)和分流(F2)这至少两条水流并流动,其中,主流(F1)沿着立面部(11)在便盆(10)的周缘流动,分流(F2)从主流(F1)分离并向盆面部(12)侧流落,分流(F2)在下游侧的合流部(J)与主流(F1)合流,主流(F1)比分流(F2)早到达合流部(J)。

Washing toi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洗式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洗式便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水洗式便器,其具备:便盆,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端部的立面部和与该立面部的下端相比形成于内周侧下方的盆面部;和喷水口,其在立面部开口并向便盆内喷出清洗液。对于该水洗式便器而言,从喷水口喷出的清洗水在便盆的周缘流动并对便盆内进行清洗,并且将便盆内的污物排出。另外,在便盆的周缘流动的清洗水从周缘逐渐向盆面部侧流落而对盆面部的表面也进行清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8164号公报在上述那样的水洗式便器的情况下,向盆面部侧流落的清洗水由于其水势、离心力等使其一部分经过盆面部并再次与便盆周缘的水流合流。该情况下,根据合流的时机(timing)、位置,存在清洗水达到立面部的高度以上的位置,并向便盆外部飞散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应解决的课题为提供能够防止清洗水的飞散的水洗式便器。本专利技术的水洗式便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便盆,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端部的立面部和与上述立面部的下端相比形成于内周侧下方的盆面部;和喷水口,其在上述立面部开口并向上述便盆内喷出清洗水,上述清洗水形成主流和分流这至少两条水流并流动,其中,上述主流沿着上述立面部在上述便盆的周缘流动;上述分流从上述主流分离并向上述盆面部侧流落,上述分流在下游侧的合流部与上述主流合流,上述主流比上述分流早到达上述合流部。对于本水洗式便器而言,从喷水口喷出的清洗水具有主流和分流这两条水流并流通,并且上述两条水流在下游侧的合流部合流。而且,两条水流中的、沿着立面部的水流亦即主流在清洗水喷出开始时比分流早到达合流部。因此,在合流部,在分流进行合流之前预先形成基于主流的水流。由此,能够通过沿着立面部在便盆周缘流动的主流将从便盆的中心方向朝向外周方向(便盆外侧方向)流动的分流压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水洗式便器能够防止清洗水向便盆外的飞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水洗式便器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水洗式便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水洗式便器的作用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水洗式便器的作用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水洗式便器的作用的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水洗式便器而言,与上述主流的高度在上述便盆的前方侧变得最高的区域相比,上述合流部能够位于下游侧。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分流影响主流的最大高度。在便盆周缘流动的主流根据水势、便盆周缘的曲率的变化等使高度变化的同时进行流动。若分流在主流的高度最高的区域、与此相比靠上游侧进行合流,则分流的水量、水势等产生影响,存在水流的高度越过立面部的高度的担忧。但是,通过使分流在比主流的高度变得最高的区域靠下游侧的位置合流,能够防止受它们影响。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洗水的飞散。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水洗式便器而言,上述便盆能够具有设置于上述盆面部的下端并与排水管相连的凹部。而且,上述盆面部能够形成为在俯视时将上述喷水口与上述主流的高度最高的区域连接的假想线上,以使从上述喷水口喷出开始后的上述分流落入上述凹部的方式倾斜。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欲在分流的假想线上流通的成分的水量及水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洗水的飞散。另外,由于能够根据盆面部的倾斜角度容易地调整欲在分流的假想线上流通的成分的水势、流量,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合流后的水流的水势、高度,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洗水的飞散。在本专利技术的水洗式便器中,上述分流从上述主流分流开始至上述分流到达上述合流部为止的上述分流的移动距离能够被设定为比上述分流从上述主流分流开始至上述主流到达上述合流部为止的上述主流的移动距离长。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主流比分流早到达合流部。<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8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下侧及图3中的左侧定义为前侧。另外,关于左右方向,将图1中出现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左侧及右侧。本实施例的水洗式便器1具备便盆10及喷水口21、22。如图1~图3所示,便盆10具有立面部11、盆面部12、棚面部13以及凹部14。立面部11设置于便盆10的上端部,其表面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立面部11以遍及便盆10的上端部的大致整周的方式形成。立面部11在俯视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稍长的环状,并且呈前部的曲率比后部的曲率大的蛋形。另外,立面部11的上端面以大致恒定的高度向外侧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像这样,水洗式便器1为不具有从立面部11的上端向内侧伸出的悬垂(overhang)部的便器。盆面部12在比立面部11的下端靠内周侧下方形成为研钵状。盆面部12形成为以朝向中央后方侧变低的方式倾斜。棚面部13以连接立面部11的下端与盆面部12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立面部11与盆面部12之间。棚面部13的表面朝向上方,并且棚面部13以随着朝向内侧而稍微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棚面部13设置于便盆10的除前方的一部分以外的周缘,俯视时呈大致马蹄形。凹部14形成在盆面部12的下方并与排水管30相连。凹部14以与盆面部12的下端连续的方式设置。凹部14配置在便盆1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靠后方的位置。在凹部14形成基于清洗水的积水。喷水口21、22在便盆10的立面部11开口,并向便盆10内喷出清洗水。在本实施例中,喷水口21、22设置有第一喷水口21和第二喷水口22这两个。两个喷水口21、22分别向便盆10内喷出清洗水。喷出的清洗水在便盆10内的棚面部13及盆面部12上沿逆时针方向回旋的同时进行流通,流入凹部14,而被向排水管30排出。具体地,第一喷水口21以在便盆10的左侧后方开口的方式设置。从第一喷水口21喷出的清洗水朝向前方被喷出至棚面部13上,其一部分成为沿着立面部11在便盆10的周缘流通的后述的主流F1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成为从棚面部13向盆面部12侧流落的后述的分流F2的一部分,再一部分成为流入凹部14的后述的第二水流F4的一部分。第二喷水口22以在便盆10的右侧后方开口的方式设置。从第二喷水口22喷出的清洗水被朝向左方略微靠前方喷出,其一部分与从第一喷水口21喷出的清洗水合流,另一部分向盆面部12侧流落而成为流入凹部14的第二水流F4的一部分。此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水洗式便器1每清洗一次的清洗水的量约为5升(liter)。清洗水在未图示的水箱中预先贮存有清洗一次大小的量。而且,清洗水的喷出流量(每单位时间的喷水量)在喷出开始时几乎最大,之后逐渐减少。如图1及图2所示,对于本实施例的水洗式便器1而言,在便盆10内,清洗水主要形成四条水流F1~F4来流通。它们之中,主流F1及分流F2为被从喷水口21、22喷出,并在便盆10内回旋的水流。另外,第一水流F3及第二水流F4为流落至凹部14的水流。被从喷水口21、22喷出的清洗水形成主流F1及分流F2至少两条水流来对便盆10内进行清洗。即,清洗水的一部分形成主流F1及分流F2并流通。它们之中,主流F1为沿着立面部11在便盆10的周缘流动的水流。分流F2为从主流F1分离并向盆面部12侧流落的水流。分流F2在下游侧的合流部J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洗式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便盆,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端部的立面部和与所述立面部的下端相比形成于内周侧下方的盆面部;和喷水口,其在所述立面部开口并向所述便盆内喷出清洗水,所述清洗水形成主流和分流这至少两条水流并流动,其中,所述主流沿着所述立面部在所述便盆的周缘流动,所述分流从所述主流分离并向所述盆面部侧流落,所述分流在下游侧的合流部与所述主流合流,所述主流比所述分流早到达所述合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7 JP 2016-2527061.一种水洗式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便盆,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上端部的立面部和与所述立面部的下端相比形成于内周侧下方的盆面部;和喷水口,其在所述立面部开口并向所述便盆内喷出清洗水,所述清洗水形成主流和分流这至少两条水流并流动,其中,所述主流沿着所述立面部在所述便盆的周缘流动,所述分流从所述主流分离并向所述盆面部侧流落,所述分流在下游侧的合流部与所述主流合流,所述主流比所述分流早到达所述合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洗式便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木悠
申请(专利权)人:骊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