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9974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气动夹紧机构、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驱动机构和用于切除毛刺的刀具进给机构,气动夹紧机构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相连,旋转加工机构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刀具进给机构位于工件的侧面。通过气动夹紧工件,由刀具进给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共同作用,可自动去毛刺。整体去毛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A Deburring Device for Surge Arrester C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去毛刺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去除模压成型后的避雷器外套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避雷器是一种通过现代电学技术起到避免设备被雷集中后损坏的过电压保护装置。避雷器外套大多为硅橡胶材料,通过模压成型制造的绝缘外套具有良好的耐污、防潮、密封性能。避雷器的形状为一个有着多个伞裙的圆柱体形状,伞裙结构可以起到提高耐污性,增加爬距的作用,但同时伞裙的弧面形状加大了模压成型后的毛刺去除难度。避雷器外套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模压成形,同时产生的毛刺可以分为片状毛刺、周向毛刺、端面毛刺三类。片状毛刺位于相邻伞裙之间;周向毛刺主要位于伞裙的外圆边缘;端面毛刺位于避雷器前后两端。避雷器模压成型后的片状毛刺由于伞裙的阻碍,一般的车床切削加工无法在不破坏伞裙结构的同时将毛刺去除干净,或者是对于不同的毛刺需要多台独立设备进行加工。因此目前大多依靠手动剪除避雷器绝缘外套的毛刺,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通过气动夹紧机构将工件固定在加工位置,通过旋转刀架更换不同的刀具以加工不同毛刺,通过控制XY轴运动模组实现刀具的水平面位移,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工件旋转,同时刀具进给切削去除毛刺。针对工件伞裙的形状,通过M形状的刀头,实现在不会损伤到伞裙结构的前提下去除伞裙弧面内的毛刺时,旋转刀架更换刀具,整个去毛刺的过程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气动夹紧机构、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驱动机构和用于切除毛刺的刀具进给机构,气动夹紧机构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相连,旋转加工机构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刀具进给机构位于工件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夹紧机构主要气缸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固接,另一端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由外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连接轴、端盖组成,外套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固接,另一端圆心处开有阶梯孔,阶梯孔上安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连接轴的两端支撑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通过阶梯孔和第一连接轴的一侧轴肩实现轴向定位,端盖固定连接在外套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通过第一连接轴的另一侧轴肩与端盖实现轴向定位。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二连接件,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第二连接件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驱动工件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由第一轴承座、第二连接轴、一对角接触球轴承、锁紧螺母组成,第二连接轴为一根阶梯轴,第二连接轴支撑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上,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均通过第二连接轴的轴肩和锁紧螺母实现轴向定位,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内。进一步地,所述刀具进给机构包括刀具组件、第一直线滑台模组、第二直线滑台模组,第二直线滑台模组的底座固接在第一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台上,构成一个XY轴运动模组,所述刀具组件由刀架、第一刀具、第二刀具、第三刀具组成,刀架安装在第二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台上,第一刀具、第二刀具以及第三刀具均沿刀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刀架的侧壁上,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的数量与工件伞裙数量相同,第三刀具的数量为两把,两把第三刀具的轴向距离与工件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刀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安装在步进电机底座上,刀架由步进电机驱动转动,步进电机安装在步进电机底座上,步进电机底座上固接在第二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台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具由刀柄和刀头组成,刀柄的一端为螺纹轴,螺纹固接在刀架上,刀头可拆卸的安装在刀柄的另一端,刀头为M形;第二刀具的刀头为平头;第三刀具的刀头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刀架的圆周表面加工出三个周向均布的平面,每个平面上安装一种刀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动夹紧工件,由刀具进给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共同作用,可自动去毛刺。针对工件上的伞裙数量,在刀架上安装三种不同形状的刀具,可以去除工件模压成型后的多种形状的毛刺,相比目前常见的单个刀具的切削装置,刀具数量可以根据伞裙结构的个数来增加或减少,即刀架的长度可以根据工件而定。只需要旋转刀架即可更换刀具,不需要多次装夹工件,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且用于加工片状毛刺的第一刀具的刀头为M形,可以在去除工件的伞裙弧面内的片状毛刺时,不损伤到伞裙结构。整体去毛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装置三维图;图2是气动夹紧机构三维图;图3是第一连接件剖视图;图4是整体装置俯视图;图5是第二连接件局部剖视图;图6是刀具进给机构三维图;图7是刀架左视图;图8是刀架三维图;图9是第一刀具三维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的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中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结合附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气动夹紧机构1、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驱动机构2和用于切除毛刺的刀具进给机构3,气动夹紧机构1与工件4的前端工艺孔相连,旋转加工机构2与工件4的后端工艺孔相连,刀具进给机构3位于工件4的侧面。结合附图2,气动夹紧机构1主要由后固定座11、气缸12、前固定座13、第一连接件14、气缸底座15组成,气缸12通过连接相应的电磁阀控制气缸伸缩杆的伸缩。第一连接件14的一端与气缸12的伸缩杆螺纹固接,另一端与工件4的前端工艺孔接触并顶紧工件,即将工件4顶在启动夹紧机构1和旋转驱动机构2之间。气缸12固定在气缸底座15上,后固定座11与前固定座13的形状相同,均为L形板。气缸12的前端与前固定座13螺钉固接,后端与后固定座11螺钉固接。两个固定座均与气缸底座15螺栓固接,以保证气缸工作的稳定性。结合附图3,第一连接件14主要由外套141、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第一连接轴143、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44、端盖145组成。外套141一端开有内螺纹孔,将外套螺纹固接在气缸12的伸缩杆上;另一端圆心处开有阶梯孔,孔内依次安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第一连接轴143、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44。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通过阶梯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气动夹紧机构、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驱动机构和用于切除毛刺的刀具进给机构,气动夹紧机构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相连,旋转加工机构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刀具进给机构位于工件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气动夹紧机构、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驱动机构和用于切除毛刺的刀具进给机构,气动夹紧机构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相连,旋转加工机构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刀具进给机构位于工件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紧机构包括气缸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固接,另一端与工件的前端工艺孔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外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连接轴、端盖组成,外套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固接,另一端圆心处开有阶梯孔,阶梯孔上安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连接轴的两端支撑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通过阶梯孔和第一连接轴的一侧轴肩实现轴向定位,端盖固定连接在外套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通过第一连接轴的另一侧轴肩与端盖实现轴向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二连接件,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第二连接件与工件的后端工艺孔相连,驱动工件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避雷器外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由第一轴承座、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松伟谷云庆夏轲牟介刚吴登昊周佩剑郑水华章子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