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浇口杯的铁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66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浇口杯的铁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铁型本体和下铁型本体,所述上铁型本体内设有上型腔,所述上铁型本体上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上设有漏斗状的浇口杯,所述上型腔和浇注口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覆砂层,所述浇口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覆砂层,所述浇口杯内设有浇口杯活块;所述下铁型本体内设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内设有与第一覆砂层配合的第三覆砂层;所述第一覆砂层和第三覆砂层之间形成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铁型本体上设置浇口杯,取消了铸型时放浇口杯和铲浇口杯的步骤,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

Iron Type with Gate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带浇口杯的铁型
本技术涉及铸造工艺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带浇口杯的铁型。
技术介绍
铁型覆砂铸造属于特种铸造之一,其铸型是金属型内腔上覆上一薄层覆膜砂形成铸型。铁型覆砂模具工装一般包括:上铁型、下铁型、模型、浇口杯等。铁型覆砂铸造主要生产过程为:上、下铁型在覆砂造型后合型形成铸型,再将另制的浇口杯放在铸型上;铁水从浇口杯浇入铸型,在铁水未完全凝固时将浇口杯连同浇口杯内的铁水铲掉,使铸件可以从型内取出;在铁水完全凝固并达到开箱温度时,将上铁型和下铁型开型,再取出铸件。该生产过程需要另制浇口杯,而且需要有放浇口杯、铲浇口杯的工序;另制的浇口杯一般是用胶水粘在铸型上,在浇注过程中铁水容易冲破衔接处的砂子,使生产的铸件有砂眼等缺陷;铲浇口杯必须在铁水未完全凝固时铲掉,时机不好把握,太早则铁水没有凝固,使铁水流到铁型背面,太晚则铁水完全凝固,铸件无法从型内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浇口杯的铁型。本技术通过在上铁型本体上设置浇口杯,取消了铸型时放浇口杯和铲浇口杯的步骤,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带浇口杯的铁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铁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带浇口杯的铁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铁型本体(1)和下铁型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型本体(1)内设有上型腔(3),所述上铁型本体(1)上设有浇注口(4),浇注口(4)上设有漏斗状的浇口杯(5),所述上型腔(3)和浇注口(4)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覆砂层(6),所述浇口杯(5)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覆砂层(8),所述浇口杯(5)内设有浇口杯活块(7);所述下铁型本体(2)内设有下型腔(9),所述下型腔(9)内设有与第一覆砂层(6)配合的第三覆砂层(10);所述第一覆砂层(6)和第三覆砂层(10)之间形成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带浇口杯的铁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铁型本体(1)和下铁型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型本体(1)内设有上型腔(3),所述上铁型本体(1)上设有浇注口(4),浇注口(4)上设有漏斗状的浇口杯(5),所述上型腔(3)和浇注口(4)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覆砂层(6),所述浇口杯(5)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覆砂层(8),所述浇口杯(5)内设有浇口杯活块(7);所述下铁型本体(2)内设有下型腔(9),所述下型腔(9)内设有与第一覆砂层(6)配合的第三覆砂层(10);所述第一覆砂层(6)和第三覆砂层(10)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江潘东杰沈永华朱丹汤瑶高强王尔亦朱恒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