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936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锈钢具有高性能,特别是高抗菌、高安全性、超高强度及较好韧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锈钢在成分上添加了银元素,并优化了碳和铬元素的含量,严格控制[P],[S]含量,使材料在拥有抗菌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韧性,从而提高刀具用钢的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锈钢具有2000~2200MPa的高强度,56.0~60.0HRC的高硬度,较好的冲击韧性,其KU2半标样冲击功为9.2~14.7J,具有高抗菌性,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9%。本发明专利技术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主要适用于厨刀用钢,也可用于家庭用品,公共设施,医疗器械。

Stainless steel for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anti-bacterial cutting tool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韧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应用于不锈钢新材料技术和耐腐蚀抗菌金属功能材料

技术介绍
不锈钢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其中不锈钢刀具逐渐成为厨房的新宠。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比例和工资水平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对厨刀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在锋利实用的同时,最好具有抗菌杀菌的能力。特别是由于近年来频发的细菌引起的中毒事件,人们对细菌的感染问题十分恐慌,对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研制也越来越关注。在不锈钢中整体添加抗菌金属元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该种不锈钢的内部和表面都均匀弥散分布着抗菌金属元素的析出相,从而起到抗菌作用,一般添加的是Cu和Ag元素。含Cu不锈钢要经特殊热处理热处理,使得ε-Cu的析出相在不锈钢的表面和内部均匀分布,且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表面的ε-Cu相会发生枯竭,抗菌性能减弱。Ag元素的抗菌性优于Cu元素,且不需要经过特殊热处理就能确保其抗菌性,其材料始终保持优良的抗菌性。除了抗菌性能之外,锋利度是衡量厨刀品质的必要条件,而我国刀具用钢用量最多的为2Cr13、3Cr13、4Cr13等普通低碳、中碳钢以及420系列Cr13型不锈钢,这类不锈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虽可得到马氏体组织,但硬度较低,因此锋利度、耐磨性及使用寿命有限。此外,9Cr18(440C)也会用于刀具的生产,虽然硬度很高,但由于碳含量过高,微观组织中往往出现大量粗大的一次碳化物,严重损害材料的韧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17781.7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抗菌刀具不锈钢的成分及相关性能。其主要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0.5~0.7、Si:≤0.40、Mn:≤0.40、P:≤0.030、S:≤0.030、Mo:0.10~1.0、Cr:14~16、Ni:0.80~1.20、V:0.05~0.50、Nb:0.05~0.15以及Ag:0.035~0.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具有较高的硬度(53.5~60HRC),较高的抗拉强度,抗拉强度为1780~1985MPa,较好的冲击吸收功,冲击吸收功为10.3~13J。此专利中,所生产的刀具用钢在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同时具有抗菌性。需要指出的是:(1)该专利的P、S含量的上限较高,P、S作为钢种的有害元素,其含量过高将影响材料的性能。过高的S含量使材料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FeS等低熔点化合物使钢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过热、过烧。过高的P含量降低塑性和韧性,碳量越高,引起的脆性也越大。因此,高性能钢种应尽量降低P、S元素的上限。(2)通过添加Mo、Nb等微合金化元素提高材料的强度,但抗拉强度上限依然不足2000MPa(1985MPa),此抗拉强度完全可以通过优化C/Cr比以及适当的热处理实现,避免Mo、Nb等贵重元素的加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44089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抗菌硬质不锈钢刀具及其制备方法。但专利未明确给出刀具钢的具体化学成分,主要采取高能离子束入射到刀刃表面,进行银离子和氮离子的注入,使刀具刃部达到超高硬度并具有抗菌性。离子注入后,刀具硬度达1200HV,会造成刀刃处韧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崩刃,一旦发生,由于硬度太高难以进行重新开刃继续使用。即使重新开刃成功,刀具也将不在具有抗菌性和超高硬度,只能重新进行离子注入。所以,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性方面略显不足。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201035.8的文献,公开了一种高硬度含银马氏体抗菌不锈钢。其主要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0.8~1.2、Cr:16~18、Mo:1.0~3.0、V:0.1~1.0、W:1.0~3.0、Al:0.7~1.2、Ag:0.1~0.2、Re:0.1~1.0、S≤0.035、P≤0.030,其他杂质元素≤2.0,其余为Fe。该专利所涉及的抗菌不锈钢,银含量较高,达到0.1%~0.2%,抗菌率大于99%,硬度不低于57HRC。但成分中添加含量较高的W元素,W本身具有很高的熔点,为3387℃,增加冶炼难度,在铸态组织中可能存在易溶相的偏析。使冶炼和加工的难度增加。含W的钢,塑性降低,变形抗力高,热加工性能差。W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极易形成碳化钨,且此类碳化物难以调控,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韧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712473.9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耐蚀抗感染马氏体不锈钢,其主要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0.38、N:0.10-0.25、Si:≤1.0、Mn≤1.0、P≤0.03、S≤0.03、Cr:15.0~18.0、Cu:2.5~3.5、Mo:0.50~1.5、Nb:0.05~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专利技术中P、S有害元素的上限较高,可能与钢中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夹杂物,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夹杂物周围容易发生点蚀。此外,该专利技术采用Cu作为抗菌元素,虽然价格低廉,但抗菌性能远远不如Ag元素,Ag的抗菌性是Cu的100倍左右,且必须经过复杂热处理,使得ε-Cu的析出相在不锈钢的表面和内部均匀分布,才具有抗菌性,增加了工艺成本。当使用一段时间后ε-Cu在表面枯竭,抗菌性因此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在成分设计上添加了银元素,并优化了碳和铬元素的含量,严格控制P、S含量,使材料在拥有抗菌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韧性,从而提高刀具用钢的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本专利技术刀具用不锈钢抗菌性好,强韧性高,耐磨性优异,硬度高,成本较低,易于生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如下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在传统钢种的基础上适当调整C及合金元素Cr的含量,提高强硬度。降低Si含量,减少夹杂;增加Mn含量,提高淬透性,形成MnS,消除热脆性,改善加工性能。加入强抗菌元素Ag,产生抗菌性。使该不锈钢在拥有高强韧性,优异耐磨性的同时,具有抗菌性,可以用作高档菜刀等刀具用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市场前景。具体为:(1)加入Ag元素使不锈钢具有抗菌性;(2)重新调整C和Cr的含量,保证耐蚀性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强硬度和耐磨性;(3)降低Si含量,改善B类夹杂的大小和含量;增加Mn含量,提高淬透性,形成MnS,消除热脆性,改善加工性能。根据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其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55~0.75%,Si≤0.40%,S≤0.010%,P≤0.020%,Mn≤0.8%,Mo:0.1~1.0%,Cr:15.0~17.0%,V:0.1~0.5%,Ag:0.01~0.1%,其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59~0.75%,Si≤0.35%,S≤0.001%,P≤0.015%,Mn:0.31~0.8%,Mo:0.49~1.0%,Cr:15.56~17.0%,V:0.21~0.5%,Ag:0.025~0.1%,其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一种本专利技术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55~0.75%,Si≤0.40%,S≤0.010%,P≤0.020%,Mn≤0.8%,Mo:0.1~1.0%,Cr:15.0~17.0%,V:0.1~0.5%,Ag:0.01~0.1%,其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55~0.75%,Si≤0.40%,S≤0.010%,P≤0.020%,Mn≤0.8%,Mo:0.1~1.0%,Cr:15.0~17.0%,V:0.1~0.5%,Ag:0.01~0.1%,其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0.59~0.75%,Si≤0.35%,S≤0.001%,P≤0.015%,Mn:0.31~0.8%,Mo:0.49~1.0%,Cr:15.56~17.0%,V:0.21~0.5%,Ag:0.025~0.1%,其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按照如下质量百分比称量原料:C:0.55~0.75%,Si≤0.40%,S≤0.010%,P≤0.020%,Mn≤0.8%,Mo:0.1~1.0%,Cr:15.0~17.0%,V:0.1~0.5%,Ag:0.01~0.1%,其余原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b.将在所述步骤a中取用的原料经电炉熔炼、炉外精炼、电渣重熔、锻造、热轧、冷轧一系列工艺,得到所需厚度的不锈钢板材;至少在冷轧之后设置退火工序,并在退火工艺后继续进行淬火处理和回火处理,最终得到高强韧抗菌刀具用不锈钢板材成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丹刘峥王子萌刘振智董瀚赵洪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