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32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层需要定期更换,但是更换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过滤器本体内沿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弹簧钢珠,所述过滤器本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钢珠卡嵌配合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方便拆卸和更换过滤层的效果。

Laboratory air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过滤
,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
技术介绍
空气过滤器(AirFilter)是指空气过滤装置,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实验室及洁净室,或者用于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的防尘。现有公开号为CN1046676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过滤器本体上方的进口,过滤器本体内部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过滤器本体下方设有出口,所述三层过滤介质表面均设有一层抗菌材料,三层过滤层为棉花活性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棉花活性炭使存在有效期的,当棉花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便失去了过滤效果,需要及时更换棉花活性炭。因此,方便拆卸过滤层的结构十分具有必要性。由附图1可知,进口和出口均小于过滤器本体,如果从进口或者出口取出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将很难将棉花活性炭层准确放入过滤器本体内,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其具有方便拆卸和更换过滤层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一侧设置有进口,与所述进口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口,所述过滤器本体内沿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弹簧钢珠,所述过滤器本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钢珠卡嵌配合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对空气进行多层过滤,从而提高空气的过滤效果。利用弹簧钢珠与卡槽的卡嵌配合结构使得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分别与过滤器本体固定,方便拆卸,从而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清洗或者更换,避免物理过滤方法的堵塞情况和化学过滤方法的失效情况,进而保障了空气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别包括若干个单位网一和单位网二;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还包括分别包围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框体,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框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形成有多个网格,所述单位网一和单位网二均与网格卡嵌配合且均与网格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钢珠位于框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别分割成单位网一和单位网二,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体积较大而显笨重时,整体更换十分不便。分别对单位网一和单位网二进行更换,则减轻了更换负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位网一、单位网二上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挂钩,所述隔板和框架上设置有与挂钩卡固配合的穿孔,所述挂钩为可弯折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单位网一、单位网二上的挂钩分别插入穿孔中然后弯折挂钩避免挂钩脱离穿孔,从而完成单位网一、单位网二与隔板的固定。在需要拆卸单位网一、单位网二时,弯折挂钩使其脱离穿孔即可,从而方便清洗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靠近过滤器本体内侧壁的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提高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与过滤器本体的密封性,减少由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于过滤器本体之间的缝隙穿过的气流,从而提高了空气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位网一、单位网二上均穿设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方便对单位网一、单位网二施力,使单位网一、单位网二脱离网格,从而方便拆卸和更换的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网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上的网孔孔径,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中有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碰到毛细管时被杂质吸附,起净化作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进行分层过滤,第一过滤网过滤掉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灰尘,第二过滤网进一步过滤较小的灰尘,从而减轻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压力,提高过滤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过滤网表面设置有泡沫层,所述泡沫层远离第三过滤网的侧壁上涂覆有氧化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层可以最大程度地吸附空气中的微粒并过滤,氧化锌作为一种氧化抗菌材料具有较强抗菌效果,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波纹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型的第三过滤网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空气与第三过滤网充分接触,提高过滤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以及弹簧钢珠和卡槽卡嵌配合结构的设置,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并方便拆卸和更换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效果;2.通过单位网一、单位网二以及隔板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方便拆卸和更换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效果;3.通过拉环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方便拆卸和更换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滤器本体;11、进口;12、出口;13、卡槽;14、橡胶垫;2、第一过滤网;21、单位网一;3、第二过滤网;31、单位网二;32、泡沫层;33、氧化锌层;4、第三过滤网;5、框体;51、隔板;52、网格;53、穿孔;6、弹簧钢珠;61、挂钩;62、拉环;63、活性炭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1,过滤器本体1一侧设置有进口11,与进口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口12。空气由进口11进入过滤器本体1内,经过过滤后从出口12流出。过滤器本体1内沿从进口11到出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对空气进行多层过滤,从而提高空气的过滤效果。参照图1和图2,进口11所在侧壁与过滤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分别包括若干个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还包括分别包围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的框体5,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的框体5内设置有多个隔板51,隔板51形成有多个网格52。在本实施例中,隔板51设置有两个,形成有三个网格52。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均与网格52卡嵌配合且均与网格52可拆卸连接。隔板51靠近过滤器本体1内侧壁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簧钢珠6,过滤器本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钢珠6卡嵌配合的卡槽13。将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分别分割成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在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体积较大而显笨重时,整体更换十分不便。分别对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进行更换,则减轻了更换负担。利用弹簧钢珠6与卡槽13的卡嵌配合结构使得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分别与过滤器本体1固定,方便拆卸,从而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保障了空气过滤效果。参照图2,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上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挂钩61,隔板51和框架上均设置有与挂钩61卡固配合的穿孔53。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上均穿设有拉环62,方便对单位网一21、单位网二31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1),所述过滤器本体(1)一侧设置有进口(11),与所述进口(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沿从进口(11)到出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所述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弹簧钢珠(6),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钢珠(6)卡嵌配合的卡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1),所述过滤器本体(1)一侧设置有进口(11),与所述进口(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沿从进口(11)到出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所述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弹簧钢珠(6),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钢珠(6)卡嵌配合的卡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分别包括若干个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所述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还分别包括包围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和第三过滤网(4)的框体(5),所述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的框体(5)内设置有多个隔板(51),所述隔板(51)形成有多个网格(52),所述单位网一(21)和单位网二(31)均与网格(52)卡嵌配合且均与网格(52)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钢珠(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岳王孝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德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