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门储物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91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开门储物盒,包括:盒体和双开门顶盖。盒体顶部开口,盒体内形成容纳空间。双开门顶盖安装在盒体上,双开门顶盖包括两个门盖,两个门盖分别安装在盒体的两侧,双开门顶盖打开,两个门盖分别向两侧打开以开放盒体的开口,双开门顶盖关闭,两个门盖向中间合拢以覆盖盒体的开口。两个门盖的顶端分别具有凹槽,两个门盖合拢,两个门盖上的凹槽位置互相对准,以在关闭的双开门顶盖上形成狭缝。该双开门储物盒针对纸巾盒的特点设计,可以放置在车辆的中央通道上,便于两边的乘客使用。储物盒采用双开门,开闭方便。打开时可以更换纸巾,闭合时留有缝隙供抽取纸巾用,使得纸巾盒能够被保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更加安全可靠。

Double Open Door Storag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开门储物盒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车内的储物盒。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的生活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舒适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纸巾的使用频率很高,在车内,也经常会用到纸巾。人们一般都会在车内摆放纸巾盒,但目前大多数的车辆都没有为纸巾盒单独设计预留的摆放位置。于是,很多用户把纸巾放在仪表板上,或者放在内饰门板储物盒里。放在仪表板上虽然拿取方便,但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纸巾盒放置在仪表板上会遮挡视野,另一方面纸巾盒在仪表板上并不是固定的,存在掉落或者飞出的可能性。放在内饰门板储物盒里,则空间非常拥挤。内饰门板储物盒通常不是根据纸巾盒的尺寸设计,纸巾放入内饰门板储物盒里会被挤压成一团,难以抽取。并且内饰门板储物盒里的纸巾只能由一侧的乘客使用,另一侧的乘客无法拿到纸巾。此外,目前多数纸巾盒在车内都是暴露摆放,外部没有遮挡。汽车的行驶环境中,沙尘等杂物还是比较多的,会对纸巾造成污染。并且,没有遮挡的话,纸巾还存在遭受水淋的问题。纸巾被水淋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于是,有必要针对车内的纸巾存放环境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储物盒,尤其适用于存放纸巾。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双开门储物盒,包括:盒体和双开门顶盖。盒体顶部开口,盒体内形成容纳空间。双开门顶盖安装在盒体上,双开门顶盖包括两个门盖,两个门盖分别安装在盒体的两侧,双开门顶盖打开,两个门盖分别向两侧打开以开放盒体的开口,双开门顶盖关闭,两个门盖向中间合拢以覆盖盒体的开口。其中,两个门盖的顶端分别具有凹槽,两个门盖合拢,两个门盖上的凹槽位置互相对准,以在关闭的双开门顶盖上形成狭缝。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内容纳纸巾盒,狭缝与纸巾盒的纸巾抽取缝隙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纳空间的长度至少为139mm,宽度至少为108mm,高度至少为80mm,容积不小于1.2L。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的尺寸为:长度145mm,宽度至少为128mm,高度至少为85mm。在一个实施例中,纸巾盒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双开门顶盖关闭,纸巾盒内从纸巾抽取缝隙中抽出的纸巾向上延伸,穿过狭缝并延伸到高于双开门顶盖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开门顶盖的两个门盖向左右两侧打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开门顶盖的两个门盖采用按压开闭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门盖安装在低于顶部的开口的位置,门盖打开,门盖的一部分紧贴盒体的侧壁并收容到盒体的容纳空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的底部具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将盒体固定在车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将盒体固定在中央通道上。本技术的双开门储物盒针对纸巾盒的特点设计,可以放置在车辆的中央通道上,便于两边的乘客使用。储物盒采用双开门,开闭方便。打开时可以更换纸巾,闭合时留有缝隙供抽取纸巾用,使得纸巾盒能够被保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双开门储物盒的结构图,其中双开门顶盖处于打开的状态。图2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双开门储物盒的结构图,其中双开门顶盖处于闭合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从使用便利的角度看,纸巾盒最合适的位置是放置在车辆的中央通道上。这样驾驶人员和乘客都可以方便地拿取纸巾。目前的车辆,由于中央通道的尺寸有限,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通用的储物空间。这个储物空间可以是开放式,也可以是有一个单侧开启的盖子。通用的储物空间的尺寸并不是针对纸巾盒的尺寸设计,而是根据车内空间的大小来考虑,因此对于纸巾盒而言,通常会显得过大或者过小。过小的空间无法容纳纸巾盒。过大的空间纸巾盒会落入储物空间的底部,拿取不方便。如果储物空间是开放式的,那纸巾盒依旧是暴露摆放,外部没有遮挡,还是存在被污染或者遭受水淋的风险。如果是有盖的储物空间,这个盖子并不是针对纸巾盒设计,盖子在关闭时会完全封闭储物空间,要拿取纸巾必需打开盖子。因此在使用上存在诸多不变。另一方面,通常盖子都是单侧开启的,这样对于一侧的乘客来说比较方便,但对于另一侧的乘客来说,由于盖子的影响,即使在盖子打开时拿取纸巾依旧存在很多不便。随着电动车的发展,车内空间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动车由于驱动和传动系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燃油车,其传动系统对于车内空间的占用大幅度减少,因此车内空间更大,可以设置体积和容积更大的中央通道。于是,在中央通道上设置专门的纸巾盒的存放空间也成为可能。本技术提出一种供放置在中央通道上的储物盒,该储物盒被设计为双开门,且针对存放纸巾盒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图1和图2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双开门储物盒的结构图,在图1中双开门顶盖处于打开的状态,在图2中双开门顶盖处于闭合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双开门储物盒包括:盒体和双开门顶盖。盒体102顶部开口,盒体内形成容纳空间。盒体102大体上呈六面体造型。盒体102内的容纳空间的作用是容纳纸巾盒202,因此容纳空间的尺寸主要是根据市场上主流纸巾盒的尺寸来设计。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纸巾盒的尺寸为:1L容量的纸巾盒尺寸为(长×宽×高)139×106×65(mm),1.2L容量的纸巾盒的尺寸为(长×宽×高)139×108×80(mm)。为了能够容纳下主流的纸巾盒,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的长度至少为139mm,宽度至少为108mm,高度至少为80mm,容积不小于1.2L。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更换纸巾盒时的操作空间、门盖开启时需要占用的空间、以及拿取纸巾的便利性,容纳空间的尺寸为:长度145mm,宽度至少为128mm,高度至少为85mm。需要说明的是,容纳空间是指盒体102内壁的尺寸。盒体102外壳的尺寸是与其摆放的中央通道上的存储槽的尺寸相匹配。双开门顶盖安装在盒体102上,双开门顶盖包括两个门盖104。两个门盖104分别安装在盒体102的两侧。双开门顶盖打开时,两个门盖104分别向两侧打开以开放盒体的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门盖104是被设计成向左右两侧打开,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被设计成向前后两侧打开。双开门顶盖关闭时,两个门盖104向中间合拢以覆盖盒体102的开口。由于该双开门储物盒是专门针对纸巾盒设计,考虑到纸巾的实际使用状况。需要在双开门顶盖关闭时依旧能都抽取纸巾盒中的纸巾。于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门盖104的顶端分别具有凹槽106。两个门盖104合拢,两个门盖上的凹槽位置互相对准,以在关闭的双开门顶盖上形成狭缝108。在图1所示的双开门顶盖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可以见到在两个门盖104的顶端,在互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凹槽106。在图2所示的双开门顶盖处于闭合的状态下,可以见到两个门盖上的凹槽合拢形成狭缝108。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内容纳纸巾盒,狭缝108与纸巾盒的纸巾抽取缝隙对齐。这样,纸巾盒202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在双开门顶盖关闭时,纸巾盒202内从纸巾抽取缝隙中抽出的纸巾向上延伸,穿过狭缝108并延伸到高于双开门顶盖的位置,参考图2所示。这样,可以做到在双开门顶盖关闭的状态下正常抽取使用纸巾。本技术的双卡门储物盒可以在双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开门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顶部开口,盒体内形成容纳空间;双开门顶盖,双开门顶盖安装在盒体上,双开门顶盖包括两个门盖,两个门盖分别安装在盒体的两侧,双开门顶盖打开,两个门盖分别向两侧打开以开放盒体的开口,双开门顶盖关闭,两个门盖向中间合拢以覆盖盒体的开口;其中,两个门盖的顶端分别具有凹槽,两个门盖合拢,两个门盖上的凹槽位置互相对准,以在关闭的双开门顶盖上形成狭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开门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顶部开口,盒体内形成容纳空间;双开门顶盖,双开门顶盖安装在盒体上,双开门顶盖包括两个门盖,两个门盖分别安装在盒体的两侧,双开门顶盖打开,两个门盖分别向两侧打开以开放盒体的开口,双开门顶盖关闭,两个门盖向中间合拢以覆盖盒体的开口;其中,两个门盖的顶端分别具有凹槽,两个门盖合拢,两个门盖上的凹槽位置互相对准,以在关闭的双开门顶盖上形成狭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容纳纸巾盒,所述狭缝与纸巾盒的纸巾抽取缝隙对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开门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长度至少为139mm,宽度至少为108mm,高度至少为80mm,容积不小于1.2L。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开门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为:长度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徐峰吴海波李炭任朋飞于翔陈家灯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