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85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基体;过渡涂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过渡涂层远离锅具基体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凹凸面;不粘层,设置在第一凹凸面上,不粘层均匀覆盖在过渡涂层的表面;其中,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至8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锅具,在第一凹凸面上设置不粘层,并使得不粘层均匀覆盖在过渡涂层上,使得不粘层也形成与第一凹凸面近似一致的波浪形凹凸结构,从而使得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锅具最内层的不粘层形成具有特殊粗糙度的表面结构,进而使得锅具的米饭口感一致性良好。

Pots and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中高端电饭煲及压力锅的发展趋势是IH(电磁感应)加热。但IH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线圈盘产生涡流,再使金属内胆切割磁力线产生热量,实现加热效果。因此饭煲或者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内胆需为导磁性材质,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为铁和430不锈钢;铁制锅具一般以铸铁、低碳钢等为基材,但其存在易生锈的问题,市场上几种铁锅多采用磷化或高温氧化,然后在其表面制备不粘涂层,其结构为铁-氧化膜-表面涂层,该方法工艺成本高,且环境污染大;还有在铁锅表面制备搪瓷涂层,但该方法也有制程复杂,工艺不稳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锅具。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过渡涂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过渡涂层远离锅具基体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凹凸面;不粘层,设置在第一凹凸面上,不粘层均匀覆盖在过渡涂层的表面;其中,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至8μm。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渡涂层,且将过渡涂层远离锅具基体的一侧的表面设置为第一凹凸面,使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进一步地,在第一凹凸面上设置不粘层,并使得不粘层均匀覆盖在过渡涂层上,使得不粘层也形成与第一凹凸面近似一致的波浪形凹凸结构,从而使得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锅具最内层的不粘层形成具有特殊粗糙度的表面结构,进而使得煮饭过程中的气泡不易沿锅具的底部的不粘层表面快速滑至锅具的侧壁冒出,而更加倾向于直接从锅具的底部垂直上升冒出,因而烹饪的米饭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均匀的螃蟹孔,使得锅具的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米饭口感一致性良好。优选地,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至8μm,在该范围内,既可使得不粘层具有最优的防粘效果,便于煮饭后对锅具进行清洗,又可使得煮饭过程中的气泡不易沿锅具的底部的不粘层表面快速滑至锅具的侧壁冒出,而更加倾向于直接从锅具的底部垂直上升冒出,使得锅具的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米饭口感一致性良好,提升锅具的品质。另外,还可防止由于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过高而容易使食物沉积在凹部,降低不粘性能,导致使锅具不易清洗,且进一步的,避免不粘层易刮擦,降低不粘层的附着力。此外,在锅具基体及不粘层之间设置有过渡涂层,过渡涂层优选采用防锈效果及导热效果良好的金属涂层,可防止锅具基体表面被锈蚀,并且,由于过渡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使得过渡涂层与不粘层之间的结合较为可靠,相比于铁及不锈钢等材料,将不粘层设置在过渡涂层上不易脱落,可保证过渡涂层及不粘层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使得过渡涂层在不粘层及锅具基体之间起到连接层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不粘层与锅具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使得不粘层在锅具的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提高了锅具的使用寿命。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2μm至15μm。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说明了第一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2μm至15μm,使得形成在第一凹凸面上的不粘层也形成与第一凹凸面近似一致的波浪形凹凸结构,设置第一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在2μm至15μm之间,可确保形成在第一凹凸面上的不粘层可形成具有特殊粗糙度的表面结构,使得不粘层具有最优的防粘效果,提升锅具品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μm至100μm;和/或第二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μm至50μm。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μm至100μm,能够提高过渡涂层与不粘层的附着力,防止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过小,降低配合度,间距过大,则第一凹凸面的凹部减少对不粘层的吸附力,降低配合度。和/或第二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μm至50μm,使水滴在第二凹凸面的表面上形成点接触,并不能浸润到不粘层表面上,从而使得不粘层具备较佳的疏水性,进而不粘层的不粘性能也较佳;另外,该间距范围小于油滴的尺寸,能够防止油沉积在第二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避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破坏第二凹凸面表面的凹凸结构,从而使得不粘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均能保持较好的不粘性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的底壁由外周至中心逐渐向上凸起,以使锅具的底壁的中心部位向上凸起,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高处与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低处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为2mm至5mm。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将锅具的底壁设计为由其外周至中心逐渐向上凸起,以使锅具的底壁的中心部位向上凸起的结构,通过设置底壁的中心部位向上凸起,可有效地控制锅具在加热过程中气泡的升起位置,可以防止气泡全部聚集在锅具的中心上浮,使得锅具内的各处形成均匀的热流,从而形成稳定的加热效果,使锅具内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实现控制锅具内的沸腾分布情况,避免煮饭时米饭受热不均,煮出的米饭口感不一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优选地,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高处与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低处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为2mm至5mm,既能防止锅具的底壁的中心部位向上凸起的结构过高而增加锅具的生产难度,又有利于防止气泡全部聚集在锅具的中心上浮,使锅具内的食物均匀受热。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的侧壁与锅具的底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段,过渡段为弧形壁。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的侧壁与锅具的底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段,过渡段为弧形壁,弧形壁可防止锅具内的气泡聚集在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使得锅具内的各处形成均匀的热流,从而形成稳定的加热效果,使锅具内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实现控制锅具内的沸腾分布情况,避免煮饭时米饭受热不均,煮出的米饭口感不一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为第三凹凸面,第三凹凸面的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40μm至80μm。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为第三凹凸面,能够提高锅具基体与过渡涂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锅具的品质。优选地,第三凹凸面的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40μm至80μ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层包括:底层,设置在第一凹凸面上,底层上设置有图文标识;面层,设置在底层上,且覆盖图文标识。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粘层包括底层,设置在第一凹凸面上,底层上设置有图文标识,面层设置在底层上,且覆盖图文标识,由于不粘层设置在第一凹凸面上,不粘层包括底层和面层,而且其表面的不粘层厚度较薄,因而不粘层的底层的结构也形成类似于第一凹凸面的表面的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而移印或丝印的水位线油墨层等图文标识一般位于不粘层的底层表面,因而水位线油墨层等图文标识与底层间的结合力良好,不容易出现脱落或掉色等现象。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过渡涂层为热喷涂铝层,热喷涂铝层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在热喷涂铝层的表面形成耐磨层。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涂层优选为热喷涂铝层,热喷涂铝层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在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基体;过渡涂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所述过渡涂层远离所述锅具基体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凹凸面;不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凸面上,所述不粘层均匀覆盖在所述过渡涂层的表面;其中,所述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至8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基体;过渡涂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所述过渡涂层远离所述锅具基体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凹凸面;不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凸面上,所述不粘层均匀覆盖在所述过渡涂层的表面;其中,所述不粘层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二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5μm至8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2μm至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μm至100μm;和/或所述第二凹凸面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μm至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底壁由外周至中心逐渐向上凸起,以使所述锅具的底壁的中心部位向上凸起,所述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高处与所述锅具的底壁外表面的最低处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为2mm至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侧壁与所述锅具的底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为弧形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为第三凹凸面,所述第三凹凸面的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40μm至8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包括:底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凸面上,所述底层上设置有图文标识;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黄宇华李兴航曹达华钟春发杨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