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85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方法。所述生态护坡方法包括:以马蔺、过江藤为种植植物,在边坡上形成“横+纵”立体生长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马蔺生长快,根系发达,以对边坡的土体进行稳固,随着马蔺的生长,其根系逐渐向下延伸,对于浅层的松散土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锚固作用;同时,过江藤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进行横向生长,分枝能力强,须根发达且相互交织成毡状,其根系呈密织的网状分布,大面积交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牢固的根系网络,起到锚固土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方法,属于生态保护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种工程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如高速公路建设和施工、大规模矿山的开采等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开挖出来的大量边坡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破坏了周围的植被和土壤,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滑坡的发生强度。采用土工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边坡稳定性问题,例如,传统的边坡工程,主要是利用浆砌石、混凝土(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筋网喷砂浆、格宾网加固等)等措施,进行永久性护坡。这种护坡方式虽然“永久性”地防治了水土流失,但同时也“永久性”地丧失了植被恢复的可能性,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且造价高。而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生态性,植物一旦成活其在保持生态间的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施工简单、造价低兼。但也具有一定的缺点: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目前对于边坡的防护,更多的是采用直接种植草本植物来保持水土稳定性。然而,现有可用于边坡种植的植物种类,如: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三叶草等,存在种植要求高,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成坪较慢,不耐旱,维护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的实现边坡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生态护坡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两种特定植物,以特定种植组合形式建立“横+纵”立体生长模式,可以快速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固土保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护坡方法,包括:以马蔺、过江藤为种植植物,在边坡上形成“横+纵”立体生长模式。本专利技术技术人员在对现有众多种植植物研究后发现,以马蔺、过江藤为种植组合,可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利用二者根系分布深度的不同,对边坡形成很好的防护作用;实现了既稳定水土,又美化环境的显著效果。马蔺(Irislacteavar.chinensis),别名马莲、马兰,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密丛草本植物,在北半球温带和寒带都能生长。常生于河岸、湖边、积水洼地、盐化和碱化草甸,尤以过度放牧的盐碱化草场上生长较多。中国植物志记载,马蔺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马蔺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耐旱、耐盐碱、耐践踏、耐土壤贫瘠等特性,近年来逐渐被用作缺水城市绿化、护坡固沙,盐碱地改良、园林绿化和西部植被恢复的优质材料。马蔺绿期长达280d以上,花期也可以达到50d,园林绿化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在干旱、贫瘠的恶劣地力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茎叶的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而根系生长量却会增加10%以上,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它非常适用于干旱贫瘠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过江藤(Lippianodiflora)隶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多分枝,分枝力极强,无主根,有木质宿根,须根发达且相互交织成毡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陕西大巴山区。过江藤四季常绿、生长迅速、耐旱、耐阴、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抵抗力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据报道,过江藤粗蛋白含量为6.03%,粗脂肪含量为35.62%,粗纤维含量为10.50%,可作为饲料开发。为了获得更好的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对上述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确定了较佳的种植条件:所述马蔺的种植要求:移栽幼苗,行距为20-40cm,种植深度为25-30cm;移栽后,继续浇水,然后覆土以保水,以后即可不用浇水。所述过江藤的种植要求:取长度为5-10cm的过江藤茎段,且每个茎段上有1-2个节;将过江藤茎段均匀扦插至移栽于马蔺的行间,扦插深度为1-3cm,扦插株距为10-20cm,保证每个茎段的节接触土壤,然后浇水,植物生长后期不进行额外管理。本专利技术中,马蔺生长快,根系发达,以对边坡的土体进行稳固,随着马蔺的生长,其根系逐渐向下延伸,对于浅层的松散土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锚固作用;同时,过江藤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进行横向生长,分枝能力强,须根发达且相互交织成毡状,其根系呈密织的网状分布,大面积交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牢固的根系网络,起到锚固土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两种植物的种植特性进行筛选,优化两者种植密度,形成最佳匹配,从而快速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固土保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护坡方法特别适用于长江流域地区0°-30°的土质缓坡及中等坡的绿化护坡,优选10°-20°,包括但不限于高速公路、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及农业活动形成的斜坡、堤坝、坡岸、坡地和自然力量(如侵蚀、滑坡、泥石流等)形成的山坡、岸坡、斜坡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马蔺和过江藤组合护坡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1)本专利技术筛选出马蔺和过江藤作为边坡防护的种植植物,二者均可通过无性繁殖能力强,易成活,种植简单、易推广;两者具有抗逆能力强,病虫害少,对土壤要求不严的共性,可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此外,马蔺和过江藤花期长,还可以蜜源植物,并起到了绿化美观的作用。2)马蔺纵向生长快,根系发达,具备较强的缚土保水能力;而过江藤横向生长快,分枝能力强,须根发达且相互交织成毡状。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两种植物的种植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两种植物的特性,形成了“横+纵”的立体生长模式,二者根系分布深度不同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植物的固土护坡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例提供一种边坡防护方法,包括:选择坡度约为15°的长江流域地区土质缓坡,种植马蔺+过江藤,模拟边坡修复:(1)首先整地,除去石块、枯枝等,耙平;(2)种植马蔺;种植方式为移栽幼苗,行距约为30cm,种植深度约为28cm。种植之前,先进行马蔺育苗。将催芽过的马蔺种子,种植于营养钵中,每个钵中7-10粒种子均可,营养钵高度为20-25cm均可。移苗之前,先将营养钵中浇透水,然后再进行移栽。移栽后,继续浇水,然后覆土,以保水,以后即可不用浇水。(3)然后在马蔺行间种植过江藤;将过江藤的茎剪切成段,长度约为8cm,且使每个茎段上有1-2个节。将过江藤茎段均匀扦插至移栽马蔺的行间,扦插深度约为2cm,扦插株距15cm,保证每个茎段的节接触土壤,然后浇水,植物生长后期不进行额外管理。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边坡,马蔺种植方式为移栽幼苗,行距为15cm,种植深度为28cm。过江藤扦插深度为2cm,扦插株距5cm,保证每个茎段的节接触土壤。浇水,植物生长后期不进行额外管理。对比例2采用与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马蔺、过江藤为种植植物,在边坡上形成“横+纵”立体生长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马蔺、过江藤为种植植物,在边坡上形成“横+纵”立体生长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蔺的种植要求:行距为20-40cm,种植深度为25-3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马蔺幼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移栽后,继续浇水,然后覆土以保水,以后即可不用浇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江藤的种植要求:将过江藤茎段均匀扦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张瑞海付卫东宋振王忠辉王然王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