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77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滑盖,所述滑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滑盖上设置有显示屏;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一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另一者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轮齿,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上述方案能解决当前的终端设备的滑盖仅能在两个极限位置停留,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越来越大,较大的屏幕占比能提高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和显示性能。全面屏终端设备拥有惊艳的视觉冲击和视觉体验,备受各大生产厂商的青睐。为了实现全面屏设计,一些终端设备采用滑盖结构,该终端设备将显示屏设置在滑盖上,将前置摄像头、听筒等各种功能器件隐藏在滑盖的顶端的底部并组装在中框的顶端区域中。当用户需要功能器件工作时,手动滑动滑盖,进而露出中框的顶端区域的功能器件,从而实现相关功能。当不需要功能器件工作时,手动滑动滑盖进而实现对功能器件的遮挡。此种终端设备无疑能够避免功能器件在显示屏所在的板面的空间占用,达到全面屏设计的目的。当前的滑盖与中框之间滑动配合,滑盖与中框之间通过扭簧相连,在滑动的过程中由于扭簧的作用,滑盖只能停留在两个极限位置,用户体验较差。与此同时,滑盖与中框之间位置的保持通过扭簧实现,在滑盖滑动的过程中,滑盖滑动到不同的位置,扭簧产生的弹力大小有别,当用户手指在滑盖上施加偏离滑盖滑动方向的力时,较容易导致滑盖与中框之间的相对滑动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当前的终端设备的滑盖仅能在两个极限位置停留导致的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滑盖,所述滑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滑盖上设置有显示屏;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一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另一者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轮齿,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滑盖与壳体之间通过齿条与转动件的轮齿啮合从而实现滑盖的滑动功能。由于齿条与转动件之间存在啮合的配合关系,因此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阻尼效果,因此在用户滑动滑盖的过程中,滑盖能够停留在任何位置,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处于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处于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滑盖、110-滑槽、120-避让空间、130-限位块、140-第一弹性卡接件、141-定位柱、150-第二弹性卡接件、160-第二铆钉、200-片状支撑部、210-第一开孔、220-第二开孔、230-横梁、240-导向孔、250-第一连接孔、251-第一卡槽、260-第二连接孔、261-第二卡槽、300-转动件、310-第一铆钉、311-第一铆接部、312-第二铆接部、400-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滑盖100、转动件300和齿条400。壳体为终端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为终端设备的其它组成构件提供安装基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滑盖100滑动地设置在壳体上,滑盖100能够相对于壳体滑动。滑盖100叠置在壳体上,进而通过滑动能够遮挡壳体,也能通过滑动实现部分壳体的外露。滑盖100设置有显示屏。与
技术介绍
中描述一样,壳体朝向滑盖100的表面通常布设有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话筒等。当需要功能器件工作时,用户滑动滑盖100,滑盖100相对于壳体的滑动,从而避免对功能器件所在区域的遮挡,此种情况下,功能器件能够正常工作。当不需要功能器件工作时,用户通过滑动滑盖100复位,滑盖100相对于壳体的滑动,进而实现对功能器件的遮挡。采用上述结构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一些功能器件的隐藏,同时又不会影响这些功能器件的正常工作,最终能够使得设置在滑盖100上的显示屏形成全面屏,达到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壳体与滑盖100中一者设置有齿条400,另一者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300,齿条400沿着滑盖100的滑动方向延伸,转动件300设置有轮齿,轮齿与齿条400啮合,从而实现壳体与滑盖100之间的相对移动配合。如图1所示,齿条400设置在滑盖100上,相对应地,转动件300设置在壳体上。当然,还可以是:齿条400设置在壳体上,相对应地,转动件设置在滑盖100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件300可以为齿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滑盖100与壳体之间通过齿条400与转动件的轮齿啮合从而实现滑盖100的滑动功能。由于齿条400与转动件之间存在啮合的配合关系,因此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阻尼效果,因此在用户滑动滑盖100的过程中,滑盖100能够停留在任何位置,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滑盖采用扭簧与壳体相连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滑盖100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扭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影响,因此也就能避免用户手指施加偏离于滑盖滑动方向的力时,较容易导致滑盖滑动不顺畅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滑盖100停留在任意位置,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转动件300的齿面和齿条400的齿面中,至少一者可以设置有阻尼件。阻尼件能够提高转动件300和齿条400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控制滑盖100随时停止。阻尼件可以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阻尼件可以是阻尼粉,阻尼粉可以撒在转动件300的轮齿的表面上,也可以撒在齿条400的齿面上。为了实现更稳定地滑动,同时减少滑盖100滑动过程中的侧向力,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转动件300与齿条400的啮合处可以位于滑盖10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由于转动件300在滑盖100滑动的过程中会发生转动,而齿条400则会发生移动,为了提高运动效果,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齿条400设置在滑盖100上,转动件300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壳体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片状支撑部200,片状支撑部200可以是壳体的中框,也可以是壳体上专门用于与滑盖100滑动配合的配合部。转动件300安装在片状支撑部200上。为了提高滑盖100滑动的稳定性,滑盖100的侧边缘设置有滑槽110,片状支撑部200的侧边缘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110内,片状支撑部200与滑槽110滑动配合,从而更好地引导滑盖100的滑动。具体的,滑盖100的两个侧边缘均可以设置有滑槽110,片状支撑部200的两个侧边缘可以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滑槽110滑动配合。此种情况下,滑盖100的两个侧边缘均可以被引导,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滑动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滑槽110与片状支撑部200之间的配合,能够较好地确保齿条400与转动件300之间的啮合间隙。如上文所述,转动件300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实现转动件300安装的装配方式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滑盖,所述滑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滑盖上设置有显示屏;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一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另一者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轮齿,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滑盖,所述滑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滑盖上设置有显示屏;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一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与所述滑盖中的另一者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轮齿,所述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齿面和齿条的齿面中至少一者设置有阻尼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齿条的啮合处位于所述滑盖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滑盖上,所述转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片状支撑部,所述转动件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片状支撑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的侧边缘设置有滑槽,所述片状支撑部的侧边缘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通过第一铆钉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片状支撑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开设有避让空间,所述第一铆钉的端部伸至所述避让空间中,所述避让空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支撑部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齿条的啮合处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对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昌国刘喜明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