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75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1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该降压控制电路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和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继电器所对应的降压模块的第一端;降压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和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RC释放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零线;压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压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RC释放模块用于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上述提供了一种合理实现调速功能的方案。

Step-down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风扇,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电器,其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了使电风扇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现有的电风扇通常具有调速功能,通过调速功能可以调整扇叶的旋转速度,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吹风需求。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耗电量,在实现调速功能时设计了利用可控硅加电位器来改变电机的供电电压,进而实现电子调速。或者是,利用感抗调速器实现调速。然而,在使用可控硅进行调速时,电风扇的电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会把可控硅击穿,使得可控硅损坏。或者是,使用感抗调速器时,感抗调速器会消耗一定的功率,这样会造成电风扇内部器件发热,增加电器损耗。综上,如何合理实现调速功能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以合理实现调速功能。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压敏电阻、RC释放模块以及至少一个降压模块,一个所述第二继电器对应一个所述降压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所对应的降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二端与零线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C释放模块用于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进一步的,所述RC释放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串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为0.1uF,耐压400VAC。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00Ω,误差等级1%。进一步的,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数量为3个,相应的,所述降压模块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的,每个降压模块中第二电容的参数各不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压敏电阻为07D471KJ压敏电阻。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方面所述的降压控制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为电风扇。上述降压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设定第一继电器、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以及至少一个降压模块,且每个第二继电器对应一个降压模块,并由降压模块为第二继电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同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可以由控制模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闭合和断开,实现了控制负载分档位运转,同时,设定RC释放模块,且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第一继电器输出端以及降压模块的第二端,RC释放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零线,可以实现在负载启动以及关闭时,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并且,通过设定压敏电阻,且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均接入第二电源,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可以保护器件。即实现了合理调节负载的运转速度,且在保证负载分档位运转时,保护了电路器件,同时,在负载开关时,有效降低负载反电动势对电路的干扰。尤其在电风扇中,避免了在可控硅控制电机运转时电机反电动势与电流中交流电的峰值叠加造成可控硅损坏的情况,以及,有效避免可控硅在斩波过程中造成电机发热的情况,降低了器件损耗,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与感抗调速器相比,上述降压控制电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有效的降低电路自身的发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压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压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压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降压控制电路用于调整负载的运转速度。示例性的,该降压控制电路集成在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电风扇。具体的,参考图1,该降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11、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12、压敏电阻13、RC释放模块14以及至少一个降压模块15,一个所述第二继电器12对应一个所述降压模块15。所述第一继电器11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16、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7、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18、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图未示)输入端OUT和所述RC释放模块1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12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16、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7、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18、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12对应的降压模块15的第一端;所述降压模块1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负载输入端OUT和所述RC释放模块14的第一端;所述RC释放模块14的第二端与零线N连接;所述压敏电阻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C释放模块14用于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所述控制模块1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1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2。实施例中,设定第一继电器11为常开继电器,其具体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一继电器选用OMRON-G5NB-1A-E继电器。具体的,第一继电器11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16。其中,第一电源16的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一电源16的电压为+5V。进一步的,第一继电器11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7。其中,控制模块17可以向第一继电器11发送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11接收到控制信号后线圈通电,即实现闭合。当控制模块17停止向第一继电器11发送控制信号时,或者向第一继电器11发送停止信号时,第一继电器11断开。可选的,控制模块17可以通过控制芯片、控制电路、可控硅等方式实现,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第一继电器1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18,其中,第二电源18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一继电器11的输入端与火线连接,此时,将火线作为第二电源18。进一步的,第一继电器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OUT和RC释放模块14的第一端。具体的,负载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设定负载为电机,其可以通过输入端输入的电压或电流控制自身转速。可选的,电机用于控制电风扇的扇叶,当电机转速变化时,扇叶的转速也发生变化,进而实现电风扇变速。当第一继电器11闭合时,其可以向负载输入端OUT输入电压,以使电机根据电压运转。进一步的,降压控制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12。图1仅示例性的以一个第二继电器1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压敏电阻、RC释放模块以及至少一个降压模块,一个所述第二继电器对应一个所述降压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所对应的降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二端与零线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C释放模块用于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继电器、至少一个第二继电器、压敏电阻、RC释放模块以及至少一个降压模块,一个所述第二继电器对应一个所述降压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所对应的降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负载输入端和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一端;所述RC释放模块的第二端与零线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C释放模块用于吸收负载的反电动势,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C释放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为0.1u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冠金马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河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