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775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实时接收来自外网用户的第一HTTP请求;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对第二HTTP请求解包解密,并对原有格式进行处理,输出一个可处理的第三HTTP请求;根据第三HTTP请求的请求信息进行模拟请求,得到对应第三HTTP请求的返回数据;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实现了内外网的数据交换,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极大提高了商家的运维管理效率,并且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tranet and Intranet Exchang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启用了内外网平台,在与外网的数据交互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内外网交换平台下的数据交换,在这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解决内外网交换平台下的数据交换,以及在这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传输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接收来自外网用户的第一HTTP请求;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对第二HTTP请求解包解密,并对原有格式进行处理,输出一个可处理的第三HTTP请求;根据第三HTTP请求的请求信息进行模拟请求,得到对应第三HTTP请求的返回数据;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可选的,所述步骤: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具体包括:对返回数据进行封装、加密处理;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对返回数据进行解包、解密处理;将解包、解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可选的,所述步骤: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之前,还包括: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审核。可选的,所述步骤: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之后,还包括: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审核。可选的,所述步骤: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之前,还包括:通过DMZ区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缓存。可选的,所述步骤: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之后,还包括:通过DMZ区对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进行缓存。可选的,所述外网用户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发送第一HTTP请求。可选的,所述外网用户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接收返回数据。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对所有请求流程转换的环节进行日志记录。可选的,所述步骤: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之前,还包括:对无效的HTTP请求进行过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外网平台的转换,数据进入内网前的封装、加密,以及数据从外网传输至内网前的解包解密,实现了内外网的数据交换,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极大提高了商家的运维管理效率,并且显著降低开发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请求、响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实时接收来自外网用户的第一HTTP请求;具体的,外网用户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发送第一HTTP请求。步骤S102: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步骤S103: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步骤S104:对第二HTTP请求解包解密,并对原有格式进行处理,输出一个可处理的第三HTTP请求。步骤S105:根据第三HTTP请求的请求信息进行模拟请求,得到对应第三HTTP请求的返回数据。步骤S106: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具体的,外网用户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接收返回数据。进一步的,步骤S106具体包括:对返回数据进行封装、加密处理;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对返回数据进行解包、解密处理;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之后,还包括:通过DMZ区对返回数据进行缓存。将解包、解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进一步的,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对无效的HTTP请求进行过滤,减小对后端不必要的压力。进一步的,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审核。进一步的,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审核。进一步的,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通过DMZ区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缓存。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对所有请求流程转换的环节进行日志记录,方便生产环境下的日志查询,故障排查。更进一步的,步骤: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之后,还包括:通过DMZ区对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进行缓存。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内外网平台的转换,数据进入内网前的封装、加密,以及数据从外网传输至内网前的解包解密,实现了内外网的数据交换,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极大提高了商家的运维管理效率,并且显著降低开发成本。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实时接收来自外网用户的第一HTTP请求;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对第二HTTP请求解包解密,并对原有格式进行处理,输出一个可处理的第三HTTP请求;根据第三HTTP请求的请求信息进行模拟请求,得到对应第三HTTP请求的返回数据;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实时接收来自外网用户的第一HTTP请求;对第一HTTP请求进行封装、加密成内外网交换平台所支持的webservice协议,形成第二HTTP请求;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对第二HTTP请求解包解密,并对原有格式进行处理,输出一个可处理的第三HTTP请求;根据第三HTTP请求的请求信息进行模拟请求,得到对应第三HTTP请求的返回数据;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具体包括:对返回数据进行封装、加密处理;将封装、加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由内网传输至外网;对返回数据进行解包、解密处理;将解包、解密处理后的返回数据传输至外网用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之前,还包括:对第二HTTP请求进行审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交换平台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第二HTTP请求传输进入内网之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立伟尚艳伟龙震岳王国瑞覃浩叶慧萍陈海燕乔麟叶枝平陈敏赵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