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69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路的油路布置会导致发动机缸体内部出现漏油且致使发动机缸体重量较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油道以及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油道,所述纵向油道和所述横向油道连通;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向活塞喷射润滑油的活塞冷却喷嘴;所述横向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通过可开闭的控制阀进行连通;所述横向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一侧。

A Lubricating Oil Circuit for Piston Cooling Nozzle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及汽车
本技术汽车发动机总成领域,具体是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增压、直喷技术的应用,发动机负荷越来越大,活塞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活塞使用可靠性,需要向活塞喷射润滑油以起到冷却效果。PCJ(活塞冷却喷嘴)作为一种活塞强制冷却的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传统机械式PCJ布置在主油道上,当主油道达到某一压力时打开,低于某一压力后关闭。PCJ的开关由油压控制而不是根据活塞的实际温度控制。实际随着转速、工况、运行时间不同活塞温度亦不同,为了降低排放、节省油耗,可控PCJ应运而生,其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转速、不同负荷控制PCJ的开闭。那么就不能再与主油道共用一条油道,而需要布置一条专用油道。专用油道的布置加大了铸造的难度,同时如果布置不好会增加油路拐角增大油压损失。在公开号为CN107687363A的专利公开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结构,该方案中即提供了一条专用油道来实现对PCJ的开闭控制。在该专利文件提供的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发动机缸体是采用对铝合金进行铸造的工艺制造形成,由于进气侧横向油道和排气侧横向油道分别设置在缸体的相对两侧,为了实现进气侧横向油道和排气侧横向油道的联通,需要设计联通两条油道的长油道。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形成长油道的砂芯是与形成进气侧横向油道和排气侧横向油道的砂芯分别交叉,使得形成长油道的砂芯无法抽芯。在长油道内的砂芯即形成了实芯,实芯会导致铸造铝合金形成气孔缩孔,气孔锁孔容易导致发动机缸体内部出现漏油,且无法通过肉眼观测到发动机缸体内部的漏油点。同时,长油道内的砂芯会导致整个发动机缸体的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路的油路布置会导致发动机缸体内部出现漏油且致使发动机缸体重量较重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油道以及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油道,所述纵向油道和所述横向油道连通;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向活塞喷射润滑油的活塞冷却喷嘴;所述横向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通过可开闭的控制阀进行连通;所述横向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一侧。优选地,所述控制阀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发送的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以导通或断开所述横向油道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优选地,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在发动机缸盖上形成的缸盖油道,所述缸盖油道和所述横向油道连通。优选地,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缸体横油道,所述缸体横油道用于与机油泵出油口连通;与所述缸体横油道连通的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滤清器连通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连接所述纵向油道;其中,从机油泵出油口泵出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缸体横油道传输至所述机油滤清器,经过滤清处理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处理,并流向至所述纵向油道。优选地,多个活塞冷却喷嘴等间隔的布置在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发动机缸体上形成的横向油道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外表面上,因此,连接二者的控制阀也位于该发动机缸体的外侧。由于控制阀的设置,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长油道的设置,对于发动机缸体来说,在铸造时,即不存在形成长油道的砂芯,也就不会再发动机缸体上形成实芯,进而也不会出现实芯导致发动机缸体出现气孔缩孔导致发动机缸体出现泄漏的问题。同时,由于发动机缸体上不再配置有实芯,因此,可以减小发动机缸体的重量,实现发动机缸体的轻量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纵向油道;2、横向油道;3、活塞冷却喷嘴油道;4、控制阀;5、活塞冷却喷嘴;6、缸盖油道;7、缸体横油道;8、机油泵出油口;9、机油滤清器;10、机油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油道1以及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油道2,所述纵向油道1和所述横向油道2连通;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向活塞喷射润滑油的活塞冷却喷嘴5;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通过可开闭的控制阀4进行连通;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一侧。具体来说,横向油道2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设置在发动机缸体的外表面上,并且二者所在的外表面未位于同一侧表面上,相互错开,但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同一侧方向上。例如,对于发动机缸体来说,由于其结构复杂,发动机缸体的外表面不会形成规则的平面,在发动机缸体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或者下侧的表面均可能并未处于同一平面上,本申请中,该横向油道2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即是同时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或者下侧的外表面上。由于在发动机缸体上形成的横向油道2和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外表面上,因此,连接二者的控制阀4也位于该发动机缸体的外侧。由于控制阀4的设置,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长油道的设置,对于发动机缸体来说,在铸造时,即不存在形成长油道的砂芯,也就不会在发动机缸体上形成实芯,进而也不会出现实芯导致发动机缸体出现气孔缩孔导致发动机缸体出现泄漏的问题。同时,由于发动机缸体上不再配置有实芯,因此,可以减小发动机缸体的重量,实现发动机缸体的轻量化效果。如图1来说,所述控制阀4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发送的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以导通或断开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具体来说,温度传感器对活塞周围的温度进行采集,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判断活塞是否过热,若判断出活塞温度超过预定阈值,则向控制阀4发送打开的指令,控制阀4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打开,进入到横向油道2中的润滑油通过控制阀4留向至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中,并通过活塞冷却喷嘴5对活塞喷射润滑油,以对活塞进行冷却润滑。相反地,在发动机控制单元确定出活塞的温度未超过预定阈值,则向控制阀4发送关闭的指令,控制阀4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关闭,使得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中无法进入润滑油。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在发动机缸盖上形成的缸盖油道6,所述缸盖油道6和所述横向油道2连通。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缸体横油道7,所述缸体横油道7用于与机油泵出油口8连通;与所述缸体横油道7连通的机油滤清器9;与所述机油滤清器9连通的机油冷却器10,所述机油冷却器10连接所述纵向油道1;其中,从机油泵出油口8泵出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缸体横油道7传输至所述机油滤清器9,经过滤清处理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10进行冷却处理,并流向至所述纵向油道1。优选地,多个活塞冷却喷嘴5等间隔的布置在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上。如图1所示,活塞冷却喷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油道(1)以及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油道(2),所述纵向油道(1)和所述横向油道(2)连通;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向活塞喷射润滑油的活塞冷却喷嘴(5);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通过可开闭的控制阀(4)进行连通;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油道(1)以及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油道(2),所述纵向油道(1)和所述横向油道(2)连通;在发动机缸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向活塞喷射润滑油的活塞冷却喷嘴(5);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通过可开闭的控制阀(4)进行连通;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发送的指令进行开启或关闭,以导通或断开所述横向油道(2)和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在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程涛张晓宇苏学颖李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