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净化与水体景观系统
本公开涉及水生态治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质净化与水体景观系统。
技术介绍
在城市绿地、公园和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景观湖泊、景观塘、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不断涌现。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半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较高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汇入,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了原有景观水体的功能。目前,常采用水生态综合修复技术来改善修复景观水体的内部环境,恢复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分解、过滤和转化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繁衍地,抑制有害藻类繁殖,遏制底泥中营养盐向水体中的二次释放,以利于水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湖泊、景观塘等水生态整治过程中,利用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综合治理水体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不足:1.用于工程上沉水植物品种少,混种后品种杂乱,无科普展示观赏性;2.水质净化工程辅助措施少,生态系统抗污染负荷低;3.空间利用率低,受外部环境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净化与水体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水域(1)中的步道(3)和过滤坝(2),所述步道(3)与水域(1)的水岸(100)之间和/或步道(3)与步道(3)之间围出水域种植区(11),所述过滤坝(2)设置于水域种植区(11)中并将所述水域种植区(11)分隔成多块沉水植物展示区(111),每块所述沉水植物展示区(111)中种植有一种沉水植物;所述步道(3)底部与所述水域(1)底部之间形成有水下空间(4),所述水下空间(4)中设置有用于生长微生物的生物填料(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净化与水体景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水域(1)中的步道(3)和过滤坝(2),所述步道(3)与水域(1)的水岸(100)之间和/或步道(3)与步道(3)之间围出水域种植区(11),所述过滤坝(2)设置于水域种植区(11)中并将所述水域种植区(11)分隔成多块沉水植物展示区(111),每块所述沉水植物展示区(111)中种植有一种沉水植物;所述步道(3)底部与所述水域(1)底部之间形成有水下空间(4),所述水下空间(4)中设置有用于生长微生物的生物填料(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沉水植物展示区(111)中种植的所述沉水植物选自苦草、穗状狐尾藻、粉绿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大茨藻、小茨藻、菹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中的一种;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60-120株/m2,沉水植物覆盖率占水域种植区(11)的面积的30-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坝(2)包括外部框架(21)和设置于所述外部框架(21)中的填料颗粒(22);所述过滤坝(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框架(21)下方的基础层(24);所述填料颗粒(22)选自石灰石、钢渣、炉渣、碎石、砾石、沸石和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颗粒(22)的粒径为20-40mm;所述外部框架(21)由钢丝网和/或铅丝网所构成;所述外部框架(21)中还设置有用于填装所述填料颗粒(22)的袋体(23);若所述过滤坝(2)位于水域(1)的雨水汇集入口,所述过滤坝(2)以雨水汇集入口为中心呈弧形分布,该弧形的半径为2-5米,所述过滤坝(2)低于水面10-30cm,宽高比为1:(1-3);若所述过滤坝(2)不位于水域(1)的雨水汇集入口,则所述过滤坝(2)的高度为20-30cm,宽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林,黄开年,杨红春,王汉宇,傅冬,于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