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32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一进水管、反射板、排泥管、活性炭过滤膜、混合纤维过滤膜、MBR中空膜、过滤池、电机、转轴、离心池、离心过滤筒、出水管、第二进水管、挡板、第三进水管、泥沙滤网、中间管、密封盖、圆柱槽、推块、滑块、弹簧杆和滑槽,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外部设置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底部安装有反射板,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泥管,且排泥管穿过沉淀池的一侧,所述沉淀池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泥沙滤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便于更换滤网的特点。

A Composite Flow Resto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处理
,具体为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水流修复装置是一种两种方法结合以净化水流的装置。而现有的水流修复装置存在有实用性差和更换滤网困难的问题,由于现有的修复装置仅靠滤网或沉降等单一方法过滤,而污水最初的水质很差,导致装置需要经常清洁,否则使用时间长后过滤效果变差;同时现有的水流修复装置更换滤网时需要通过螺丝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和便于更换滤网的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一进水管、反射板、排泥管、活性炭过滤膜、混合纤维过滤膜、MBR中空膜、过滤池、电机、转轴、离心池、离心过滤筒、出水管、第二进水管、挡板、第三进水管、泥沙滤网、中间管、密封盖、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包括沉淀池(1)、第一进水管(2)、反射板(3)、排泥管(4)、活性炭过滤膜(5)、混合纤维过滤膜(6)、MBR中空膜(7)、过滤池(8)、电机(9)、转轴(10)、离心池(11)、离心过滤筒(12)、出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挡板(15)、第三进水管(16)、泥沙滤网(17)、中间管(18)、密封盖(19)、圆柱槽(20)、推块(21)、滑块(22)、弹簧杆(23)和滑槽(2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外部设置有中间管(18),所述中间管(18)的底部安装有反射板(3),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水流修复装置,包括沉淀池(1)、第一进水管(2)、反射板(3)、排泥管(4)、活性炭过滤膜(5)、混合纤维过滤膜(6)、MBR中空膜(7)、过滤池(8)、电机(9)、转轴(10)、离心池(11)、离心过滤筒(12)、出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挡板(15)、第三进水管(16)、泥沙滤网(17)、中间管(18)、密封盖(19)、圆柱槽(20)、推块(21)、滑块(22)、弹簧杆(23)和滑槽(2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外部设置有中间管(18),所述中间管(18)的底部安装有反射板(3),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排泥管(4),且排泥管(4)穿过沉淀池(1)的一侧,所述沉淀池(1)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泥沙滤网(17),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进水管(16),且第三进水管(16)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池(8),所述过滤池(8)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挡板(15),且上方的两个挡板(15)之间均匀设置有活性炭过滤膜(5),且中间的两个挡板(15)之间均匀设置有混合纤维过滤膜(6),且下方的两个挡板(15)之间均匀设置有MBR中空膜(7),所述挡板(15)的两侧均匀开设有圆柱槽(20),所述圆柱槽(20)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19),所述圆柱槽(20)的两侧内壁对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腾飞荣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涵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