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频柔性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金属标签,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频柔性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
技术介绍
传统RFID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基于标签的、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技术。随着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一些应用领域中,需要在金属环境中使用电子标签。由于射频信号是电磁信号,而金属对电磁信号有吸附和反射作用,使得一般电子标签不能附着于金属表面使用。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抗金属标签,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靠与金属隔离的介质(提高金属表面和标签天线的距离),同时把金属当做反射面,提高标签在金属上的特性。现在市面上的抗金属标签主要有PCB抗金属标签、陶瓷抗金属标签、抗金属硬标签和柔性抗金属标签等。柔性抗金属标签不仅可以应用在平整的金属表面上,而且在曲面金属应用环境下也可以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应用的深入,在要求抗金属标签尺寸更小、性能更好的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RFID系统的频段要求。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RFID抗金属标签。,但是,在欧洲地区,RFID系统的可用频段范围为8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频柔性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柔性介质板、天线辐射单元、天线反射单元、短路单元和射频芯片,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和所述的柔性介质板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基板的长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长边长度,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一基板和所述的第二基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者的四条边一一对应上下对齐,所述的第三基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的第一基板和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下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的第三基板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上端一体成型连接,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柔性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柔性介质板、天线辐射单元、天线反射单元、短路单元和射频芯片,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和所述的柔性介质板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基板的长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长边长度,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一基板和所述的第二基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者的四条边一一对应上下对齐,所述的第三基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的第一基板和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下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的第三基板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上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和所述的第三基板的左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和所述的第三基板三者之间围成一个内腔,所述的柔性介质板位于所述的内腔中,且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下表面贴合固定连接,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上表面贴合固定连接,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基板的右端面贴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和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三基板和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和所述的柔性介质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的射频芯片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的射频芯片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连接,所述的天线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的短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基板的左端面上,所述的短路单元分别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的天线反射单元连接,所述的短路单元用于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和所述的天线反射单元之间呈短路状态,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设置一个延伸到其右端的开路槽,所述的开路槽用于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表面电流方向随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两个临近的工作频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柔性超高频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包括附着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层上开设有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第三矩形槽、第四矩形槽、第五矩形槽、第六矩形槽、第七矩形槽、第八矩形槽和第九矩形槽,所述的第一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在所述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的第三矩形槽、所述的第四矩形槽、所述的第五矩形槽、所述的第六矩形槽、所述的第七矩形槽、所述的第八矩形槽和所述的第九矩形槽处暴露出来;将所述的第一基板的长边长度记为L,L=75.5mm,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边长度记为D,D=26.6mm;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长边长度为70.5mm,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宽边长度1mm,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前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前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的第一矩形槽即为所述的开路槽;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长边长度为22mm,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宽边长度为1mm,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一矩形槽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三矩形槽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三矩形槽的长边长度为34mm,所述的第三矩形槽的宽边长度为1mm,所述的第三矩形槽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三矩形槽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槽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四矩形槽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昌洲,靳翔宇,孙升琦,陆振君,林超,伯林,邓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扬无线射频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