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护墙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62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护墙角,涉及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卡座、连接件以及装饰条;所述卡座与装饰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装饰条包括有本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本体下端的下挡板,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转动的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装饰条与地面之间的紧密性的效果,加强对墙角的保护。

A kind of corner of retaining wall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护墙角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设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房建护墙角。
技术介绍
墙角饰条,又名踢线脚或护墙角,是家居装修中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用品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室内显得更为美观,同时还具有保护墙角的作用,比如在打扫房间卫生时,墙角饰条可很好地防止拖把等清洁用具弄脏墙体底部。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202658857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墙角饰条,包括一长条形饰条,在该长条形饰条的背侧设有一卡扣,还包括有一固定在墙体底部的三角卡座,所述三角卡座上设有供所述卡扣卡入的卡槽。在安装该墙角饰条时,先将卡座抵靠于墙面和地板,然后通过螺丝将卡座固定安装到墙体上,再将饰条安装到卡座上,即卡扣嵌设到卡槽内即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卡座很难同时抵紧墙面和地板,同时长条形饰条的形态固定不动,由于尺寸问题导致长条形饰条的下端部与地面之间有间隙,一些异物或者水流容易通过长条形饰条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导致墙角受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房建护墙角,具有提高装饰条与地面之间的紧密性的效果,加强对墙角的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护墙角,包括有卡座、连接件以及装饰条;所述卡座与装饰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装饰条包括有本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本体下端的下挡板,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转动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座移动至墙角处,并将卡座与墙面和地面贴紧,然后通过连接件将装饰条与卡座连接固定,转动下挡板,使得下挡板的下端与地面紧贴,适用于不够平整的地面,依旧可以将下挡板的一侧与地面紧贴,放置水流和异物进入到墙角处,加强对墙角的保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一体生成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下挡板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动盘便可驱使下挡板转动,方便操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螺纹连接于转动盘的限位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的一端与凸出块抵接,从而限制转动盘的转动,具有方便控制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有第一齿轮部,所述本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部啮合的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有毛刷;当第一转动杆转动时,下挡板远离本体的一端向下转动,此时的第二转动杆转动,毛刷转动并将异物向远离本体的方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下挡板的时候,第二转动杆也转动,从而实现毛刷的转动,需要提及的是,一开始先将下挡板向上转动,然后固定完本体后再向下转动第二转动杆,直到下挡板远离本体的一端与地面抵接,在这个过程中,毛刷转动的方向可将异物向远离本体的方向移动,在安装装饰条的时候直接进行清理,避免异物留在下挡板的下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开有两个圆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圆孔内,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圆孔之间的最大距离;当第二转动杆的侧端与其中一个圆孔的底端接触时,第一齿轮部与第二齿轮部分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移动第二转动杆,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离,就可实现第二转动杆的空转,即使不转动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也可以单独转动,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空转第二转动杆实现对地面的清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开有连通圆孔的穿孔,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有穿过穿孔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延伸至本体以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延伸杆来转动第二转动杆,同时移动延伸杆来移动第二转动杆,具有方便操作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挡板远离卡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上远离下挡板的一端为尖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具有形变的特点,当下挡板远离本体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时,第一橡胶层可以发生形变,同时还增加了与地面的紧密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挡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下挡板与本体之间的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堵住了第一转动杆与下挡板之间的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堵住下挡板与本体之间的空隙,避免异物从空隙中通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安装装饰条的过程中,先将本体固定在卡座上,然后再向下转动下挡板,直到下挡板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在这过程中,还能对下挡板下方的地面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显第一转动杆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显第二橡胶层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显第二转动杆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卡座;2、连接件;3、装饰条;4、本体;5、下挡板;6、限位组件;7、凸出块;8、第一转动杆;9、转动盘;10、圆孔;11、第二转动杆;12、第一齿轮部;13、第二齿轮部;14、毛刷;15、穿孔;16、延伸杆;17、第一橡胶层;18、第二橡胶层;19、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房建护墙角,如图1所示,包括有卡座1、连接件2以及装饰条3;卡座1与装饰条3之间通过连接件2实现可拆卸连接。装饰条3包括有呈长条弧状的本体4以及铰接于本体4侧边的下挡板5。该连接件2为多个螺栓,安装过程为,先将卡座1放置在墙角处,通过拧紧螺栓将本体4与卡座1固定。本体4上还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5转动的限位组件6。如图2、图3所示,本体4的一侧一体生成有两个凸出块7,两个凸出块7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杆8,下挡板5与第一转动杆8固定,从而实现下挡板5和本体4的铰接,第一转动杆8超出凸出块7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盘9,通过旋转转动盘9便可驱使下挡板5转动,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如图4所示,本体4上开有两个圆孔10,两个圆孔10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杆11,且第二转动杆11的两端分别插入至各自对应的圆孔10。需要提及的是,两个圆孔10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转动杆11的长度,且两个圆孔10开口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转动杆11,第二转动杆11可以相对于本体4沿圆孔10的轴心线移动,但第二转动杆11又无法彻底脱离圆孔10。如图4、图5所示,第一转动杆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部12,第二转动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部12啮合的第二齿轮部13,第二转动杆11移动至最左侧时,第一齿轮部12和第二齿轮部13啮合,当第二转动杆11移动至最右侧时,第一齿轮部12和第二齿轮部13错位分离。第二转动杆11上固定有毛刷14,当第一齿轮部12和第二齿轮部13啮合时,只要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杆8,第二转动杆11上的毛刷14会随之转动,且当下挡板5远离本体4的一端向下转动时,毛刷14转动并将异物向远离本体4的方向移动。一开始先将下挡板5向上转动,然后固定完本体4后再向下转动第二转动杆11,直到下挡板5远离本体4的一端与地面抵接,在这个过程中,毛刷14转动的方向可将异物向远离本体4的方向移动,在安装装饰条3的时候直接进行清理,避免异物留在下挡板5的下端。如图4、图5所示,本体4上开有连通圆孔10的穿孔15,第二转动杆11上固定有穿过穿孔15的延伸杆16,该延伸杆16的一端延伸至本体4以外,使用人员通过将延伸杆16向穿孔15外拉出,直到第二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护墙角,包括有卡座(1)、连接件(2)以及装饰条(3);所述卡座(1)与装饰条(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2)实现可拆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装饰条(3)包括有本体(4)以及转动连接于本体(4)下端的下挡板(5),所述本体(4)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5)转动的限位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护墙角,包括有卡座(1)、连接件(2)以及装饰条(3);所述卡座(1)与装饰条(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2)实现可拆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装饰条(3)包括有本体(4)以及转动连接于本体(4)下端的下挡板(5),所述本体(4)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5)转动的限位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护墙角,其特征是:所述本体(4)上一体生成有凸出块(7),所述凸出块(7)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所述下挡板(5)与所述第一转动杆(8)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杆(8)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护墙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有螺纹连接于转动盘(9)的限位螺栓(1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护墙角,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动杆(8)上固定有第一齿轮部(12),所述本体(4)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1),所述第二转动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部(12)啮合的第二齿轮部(13),所述第二转动杆(11)上设有毛刷(14);当第一转动杆(8)转动时,下挡板(5)远离本体(4)的一端向下转动,此时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大提陈勇建刘华锋汪建峰张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润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