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56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所述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由堤坝和纵横交错的围埝分割成网状区域;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d.将网状垦区的围埝进行施工,依托由围埝和辅助道路形成的道路骨架,所述块状区域低于围埝的高度,形成网格状的高路低地供地模式;e将块状区域建设开发成地下空间区域。本施工方法无需使用吹填土或土方回填,大大节约了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将海水抽排后,建设地下空间区域,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围海造地的开发新模式。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clamation by sea based on basement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围垦造地模式主要需要有矿渣和土石方回填,由于土石方回填需开山取石,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自然促淤法由于促淤时间长,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围海造地的快速需求,吹填+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解决了矿渣回填需要大量的矿渣资源问题,但是需要从外海吹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形成的吹填土,后期沉降大、时间长,给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无需吹填,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建设地下空间区域,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围海造地的开发新模式。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所述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围埝,围埝和堤坝将中心垦区分割成网状区域;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d.将网状垦区的围埝进行施工,依托由围埝和辅助道路形成的道路骨架,所述块状区域低于围埝的高度,形成网格状的高路低地供地模式;e.将块状区域建设开发成地下空间区域;本专利技术中,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在块状区域上建造建筑物,底部作为地下空间区域,无需吹填土方,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建设地下空间区域,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围海造地的开发新模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第一种地下室空间模式;图3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第二种地下室空间模式;图4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第三种地下室空间模式;图5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第四种地下室空间模式;图6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的网状区域的第五种地下室空间模式;图7为管桩的结构剖视示意图,管桩内孔中插入有软管;图8为管桩的结构剖视示意图,管桩内孔中插入有钢筋笼、灌注有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及其工作原理。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1,所述堤坝1内均设置若干排桩柱,所述堤坝1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围埝2,围埝2和堤坝将中心垦区分割成网状区域,围埝2内均设置若干排桩柱;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3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d.将网状垦区的围埝2进行施工,依托由围埝2和辅助道路形成的道路骨架,所述块状区域3低于围埝2的高度,形成网格状的高路低地供地模式;e.将块状区域建设开发成地下空间区域;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6,块状区域底部为地下室空间,地下室空间可设计为四种开发模式,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6,第一种地下室空间模式是将块状区域底部的地下室空间4作为独立的地下室,相邻块状区域不相通,地下室独立使用;第二种地下室空间模式是在相邻块状区域预留通道5,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6,块状区域底部的地下空间4通过预留通道5连通;第三种地下室空间模式是相邻多个块状区域的地下空间4均打通相连,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6,相邻多个块状区域的地下空间4形成一个整体的复合型地下空间,组成一个建筑群,第四种地下室空间模式是相邻的建筑群的复合型地下空间之间通过预留通道相连接,不同区域的建筑群通过连续的地下空间4连接。连续的地下空间4可以位于城市道路的下面,结合城市市政、交通设施综合布置。参照图1、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多样化、功能化利用土地,有效利用建筑废料和疏浚淤泥,所述围埝2包围形成的块状区域3内规划绿地和建筑区域,绿地周围打设水泥土搅拌桩7包围形成重力墙,重力墙上端为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围挡墙8,构成绿地的区域由重力墙包围形成作业坑9,临近建筑区域的重力墙厚度由大直径的水泥土搅拌桩7形成外侧重力墙,靠近围埝2区域的重力墙厚度由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7形成内侧重力墙,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为300-500mm,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为800-1200mm,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直径为450mm的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选择直径为1000mm的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作业坑9中填入有疏浚淤泥、无害建筑垃圾和沙土,其中疏浚淤泥可以为绿植提供养分,并且埋入砂井,所述作业坑9内的填充材料上方铺设密封布,砂井与上端的抽排系统进行连接,通过真空预压抽排所述作业坑中物料的水分。当所述建筑区域的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在所述外重力墙外侧打设管桩10进行支护。参照图7、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地下室和基础的构造,同时又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进行排水,在规划为建筑用地的建设区域内部均打设管桩10,所述管桩10的侧壁上设置环形透水区11,管桩10在环形透水区11具有连接上下的短柱,管桩10带有内部通孔12,环形透水区11域覆盖钢丝网13,钢丝网外侧覆盖滤布14;在所述建设区域铺设抽排水管,建设区域土体上表面铺设密封布,抽排水管与深入管桩10的内部通孔12的软管15连接,所述管桩上端采用堵头18密封,所述软管15穿过堵头18进入内部通孔12,所述抽排水管上端穿过密封布与真空设备连接,通过真空设备进行真空预压抽排水;当抽真空完毕后,撤除密封布、抽排管道和软管15,向管桩10内吊装钢筋笼16并灌注混凝土构成工程桩。所述管桩10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管桩10的管壁内设置绑扎成环状钢筋笼17。打设区域处于地下室设计为支承柱和边墙所在区域的所述管桩10上部预留出一截,预留部分的高度适配地下室的设计高度,建设地下室空间时所述管桩10插入钢筋笼16并灌注混凝土后即修饰为地下室支承柱,构成为地下室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3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3形成土地,在块状区域3上建造建筑物,底部作为地下空间区域,无需吹填土方,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建设地下空间区域,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建设地下室不仅避免或减少了开挖、支护,而且是充分利用标高进行地下室空间利用的最好方法,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围海造地的开发新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所述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围埝,围埝和堤坝将中心垦区分割成网状区域;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d.将网状垦区的围埝进行施工,依托由围埝和辅助道路形成的道路骨架,所述块状区域低于围埝的高度,形成网格状的高路低地供地模式;e.将块状区域建设开发成地下空间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所述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围埝,围埝和堤坝将中心垦区分割成网状区域;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区域形成土地;d.将网状垦区的围埝进行施工,依托由围埝和辅助道路形成的道路骨架,所述块状区域低于围埝的高度,形成网格状的高路低地供地模式;e.将块状区域建设开发成地下空间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堤坝和围埝内均设置若干排桩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块状区域底部为独立地下室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相邻块状区域预留通道,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块状区域底部的地下空间通过预留通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相邻多个块状区域的地下空间均打通相连,每个块状区域上建造独立的建筑物,相邻多个块状区域的地下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复合型地下空间,组成一个建筑群,相邻的建筑群的复合型地下空间之间通过预留通道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围埝包围形成的块状区域内规划绿地和建筑区域,绿地周围打设水泥土搅拌桩包围形成重力墙,重力墙上端为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围挡墙,构成绿地的区域由重力墙包围形成作业坑,临近建筑区域的重力墙厚度由大直径的水泥土搅拌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蔡袁强孙林柱王鹏谷川郭林符洪涛高世虎董全杨孙奇袁国辉倪俊峰高紫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