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55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1
公开了一种支座,所述支座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多个阻尼器,每个阻尼器包括第一活塞组件、第二活塞组件和阻尼筒,其中第一活塞组件具有第一射流孔的一端和第二活塞组件具有第二射流孔的一端相对设置于阻尼筒内,阻尼筒与上支撑部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组件的另一端与下支撑部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组件的另一端与下支撑部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活塞组件旋转调节第一射流孔和第二射流孔的连通状态,实现对支座的阻尼力大小的调节,可以在高强度震动环境中最大限度的保护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持续进行,桥梁在道路交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支座作为桥梁结构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桥梁自重、车辆重量和冲击震动等多种荷载作用。由于地震、风振和其他设备的振动都可能引起桥梁结构自身的振动,进而破坏桥梁自身的结构,影响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强震后桥梁仍然具有通行能力,现有的减震技术较多采用支座加阻尼器的方式,通过阻尼器的耗能保护桥梁地震时不被破坏。目前的阻尼器存在以下问题:活塞上的射流孔是固定不变的,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大小固定,只能在某一地震强度时具有良好的耗能,起到保护桥梁结构的作用,不具备通用性;在其它地震强度或环境温度时阻尼器无法起到良好的减震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座,可以受控改变支座阻尼器的射流孔的大小进而改变阻尼力的大小,起到良好的减震保护作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主体部,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多个阻尼器,每个所述阻尼器包括第一活塞组件、第二活塞组件以及阻尼筒,所述第一活塞组件的第一端具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主体部(3),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之间;多个阻尼器(4),每个所述阻尼器(4)包括第一活塞组件(41)、第二活塞组件(42)以及阻尼筒(43),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一射流孔(A),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二射流孔(B);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一端和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一端相对接触设置于所述阻尼筒(43)内,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撑部(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撑部(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主体部(3),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之间;多个阻尼器(4),每个所述阻尼器(4)包括第一活塞组件(41)、第二活塞组件(42)以及阻尼筒(43),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一射流孔(A),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一端具有多个第二射流孔(B);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一端和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一端相对接触设置于所述阻尼筒(43)内,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撑部(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撑部(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被配置为受控旋转以调节多个所述第一射流孔(A)和多个所述第二射流孔(B)的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筒(43)与所述上支撑部(1)固定连接,并被配置为随所述上支撑部(1)和所述下支撑部(2)相对移动时,与所述第一活塞组件(41)、第二活塞组件(42)相对移动以提供阻尼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还包括: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环境参数和/或振动参数;多个驱动装置(6),分别与对应阻尼器(4)的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塞组件(42)旋转;控制器(7),与所述检测装置(5)和驱动装置(6)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和/或振动参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6)驱动第二活塞组件(42)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1)具有多个限位板(1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的外侧,所述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文涛张博赵宝栓桑运琪李洋孙家路孟帅李孟李津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航科工程检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