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45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A screening method for rejuven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str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杏鲍菇栽培,具体地,涉及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
技术介绍
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杏鲍菇生产中,由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及其他栽培因素的原因,常常引致菌种的退化,造成菌丝生长过慢,生物转化率降低,子实体商品品质下降,生产周期拉长,生产效益严重下滑。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的方法,包括: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至第二培养基未覆盖的第一固态培养基上并进行培养,选择在第二固态培养基上贴壁生长的菌丝为杏鲍菇复壮菌种,但是,该方法实际筛选的菌种在实际应用中,筛选的菌种并未取得实际的复壮效果,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与实际栽培的培养基差别较大,筛选的菌种不能适应。因此,目前,对退化杏鲍菇菌种进行复壮,尚无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该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通过三次筛选,并分别将依次筛选的菌种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得到长势最好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常规的斜面培养,依次将筛选的菌种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和小米粉培养基,第一步,通过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在低营养情况下依然能较快生长的菌种,再接种在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营养旺盛的情况下,生长较好的菌种,再结合小米粉培养基筛选出需要从作物粉料中吸收营养从而快速生长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常规的斜面培养,依次将筛选的菌种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和小米粉培养基,第一步,通过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在低营养情况下依然能较快生长的菌种,再接种在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营养旺盛的情况下,生长较好的菌种,再结合小米粉培养基筛选出需要从作物粉料中吸收营养从而快速生长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质量比为(80-88):(20-12)。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的培养基中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3.5:100。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的质量比为3-4:2。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的培养基中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3.5:100。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小米粉培养基通过将小米粉和水以质量比为2-3:8进行混合并加热搅拌至糊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对步骤(1)中、步骤(2)中和步骤(3)中的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步骤。其中,灭菌的条件可在较宽范围内进行调整,优选的,灭菌的条件包括:于115-125℃下灭菌25-30min。其中,培养温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进行调整,在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的培养温度为2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还包括在步骤(3)之后,采用ABTS法对所述杏鲍菇复壮菌种进行漆酶活性测定,从而对筛选得到的杏鲍菇复壮菌种的品质进行评价。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初次筛选的培养基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质量比为80:20,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100;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第二次筛选的培养基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的质量比为3:2,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100;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第三次筛选的培养基将小米粉和水以质量比为2:8进行混合并在70℃加热搅拌至糊化,然后冷却;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7天,培养温度维持在20-27℃,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7天,培养温度维持在20-27℃,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7天,培养温度维持在20-27℃,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实施例2初次筛选的培养基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质量比为88:12,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3.5:100;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第二次筛选的培养基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的质量比为2:1,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3.5:100;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第三次筛选的培养基将小米粉和水以质量比为3:8进行混合并在70℃加热搅拌至糊化,然后冷却;添加至培养皿中,于122℃下灭菌25min。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7天,培养温度维持在2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其中,步骤(1)中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质量比为(80-88):(20-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其中,步骤(1)中的培养基中木质素与马铃薯葡萄糖粉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3.5: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其中,步骤(2)中琼脂与马铃薯葡萄糖粉的质量比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龙李娟朱荣荣何锋陆永明潘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