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24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各个第一支撑板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第一支撑杆上;各个第二支撑板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第二支撑杆上;每一第三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支撑板的长侧壁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第二支撑板的长侧壁的第一端,每一第四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层中的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和第一层中的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解决现实中实验场地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平台
本技术涉及实验辅助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然而,往往在做一些大型实验,由于实验设备多、实验流程多,因此对实验场地的要求高,例如:汽车装配流水线的实验,在该实验的一种流水线为:第一步,机械臂手自动抓起待安装的汽车壳体,并将汽车壳体安装在汽车体上;第二步,已经安装外壳的汽车体经过洗车设备处完成对汽车的冲洗;第三步,冲洗后的汽车体进入贴牌照区,贴牌设备自动对汽车体完成贴牌;第四步,贴牌后的汽车体置于安装轮胎区,安装轮胎设备自动将轮胎对应安装在汽车体上,完成对汽车的装配。由此可见,现实中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实验中,实验场地不仅需要提供多个实验设备的占地面,而且还需要提供完成实验流程的场地面积,因此,这样造成占用实验场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平台,能够解决实验场地占地面积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短侧壁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短侧壁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均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板的距离为同一高度;所述第一方式为:两两支撑板之间均具有间距,且各个支撑板的侧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式为:各个支撑板的板面垂直每一支撑板周边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端为用于支撑重力的一端;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均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的距离为同一高度;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到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所在平面的距离均大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到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每一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侧壁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侧壁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同一次序层对应的层,所述次序层为一个第一支撑板和一个第二支撑板均作为一层,按照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位置顺序排序的层,所述第一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一短侧壁端的侧壁;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每一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层为比所述第一层高一层的层;所述第二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另一短侧壁端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实验平台还包括第一锁紧件;每一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通过第一锁紧件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在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均相对重叠;在未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固连;每一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通过第一锁紧件连接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在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均相对重叠;在未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固连。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顶角端和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顶角端均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着短侧壁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着短侧壁设有L型凹槽,且所述L型凹槽内的侧壁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截面为U字型的框架结构,且所述框架结构的两侧壁上设有通孔,作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耳板和板状结构,且所述耳板分别固定置于所述板状结构的两端,每一所述耳板上均设有通孔,作为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设有外螺纹;每一所述连接杆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L型凹槽内置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L型凹槽内置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各个所述第一锁紧件均置于所述L型凹槽内;两个所述第一锁紧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上;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锁紧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侧壁上;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侧壁上;在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所述螺纹孔未与所述外螺纹配合;在未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情况下,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板面上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板面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实验平台还包括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板,且所述第一板的长侧壁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板,且所述第二板的长侧壁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板,且所述第三板的一对侧壁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短侧壁的长度,作为第一侧壁;各个所述第三板的第二侧壁的长度之和为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第三板中另一对侧壁中的一个侧壁;所述第四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第四板,且所述第四板的一对侧壁的长度均为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短侧壁的长度,作为第三侧壁;各个所述第四板的第三侧壁的长度之和为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长侧壁的长度;所述第四侧壁为所述第四板中另一对侧壁中的一个侧壁;每一所述第一板以长侧壁相邻方式并列放置,且两两所述第一板通过第二锁紧件连接,各个所述第一板的侧壁均对应共面;每一所述第二板以长侧壁相邻方式并列放置,且两两所述第二板通过第二锁紧件连接,各个所述第二板的侧壁均对应共面;每一所述第三板以第一侧壁相邻方式并列放置,且两两所述第三板通过第二锁紧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第四支撑板(4)、多个第一支撑杆(5)和多个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三支撑板(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4)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长侧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短侧壁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短侧壁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长度;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且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支撑端(56)均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的距离为同一高度;所述第一方式为:两两支撑板之间均具有间距,且各个支撑板的侧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式为:各个支撑板的板面垂直每一支撑板周边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端(56)为用于支撑重力的一端;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上,且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支撑端(56)均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的距离为同一高度;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2)到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支撑端(56)所在平面的距离均大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1)到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支撑端(56)所在平面的距离;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每一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长侧壁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位于同一次序层对应的层,所述次序层为一个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第二支撑板(2)均作为一层,按照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5)和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位置顺序排序的层,所述第一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一短侧壁端的侧壁;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每一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层为比所述第一层高一层的层;所述第二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另一短侧壁端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第四支撑板(4)、多个第一支撑杆(5)和多个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三支撑板(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4)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长侧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短侧壁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短侧壁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长度;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且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支撑端(56)均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的距离为同一高度;所述第一方式为:两两支撑板之间均具有间距,且各个支撑板的侧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式为:各个支撑板的板面垂直每一支撑板周边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端(56)为用于支撑重力的一端;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以第一方式布置、以第二方式水平固连在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上,且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支撑端(56)均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的距离为同一高度;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2)到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支撑端(56)所在平面的距离均大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1)到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支撑端(56)所在平面的距离;一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每一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长侧壁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长侧壁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位于同一次序层对应的层,所述次序层为一个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第二支撑板(2)均作为一层,按照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各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5)和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位置顺序排序的层,所述第一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一短侧壁端的侧壁;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每一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层为比所述第一层高一层的层;所述第二端为在长侧壁中紧邻另一短侧壁端的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平台还包括第一锁紧件(7);每一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通过第一锁紧件(7)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第一端和一个第一层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第一端;在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均相对重叠;在未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连;每一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两个短侧壁分别对应通过第一锁紧件(7)连接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第二端;在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均相对重叠;在未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情况下,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三支撑板(3)顶角端和各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的顶角端均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1)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着短侧壁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2)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着短侧壁设有L型凹槽,且所述L型凹槽内的侧壁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件(7)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截面为U字型的框架结构,且所述框架结构的两侧壁上设有通孔,作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耳板和板状结构,且所述耳板分别固定置于所述板状结构的两端,每一所述耳板上均设有通孔,作为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设有外螺纹;每一所述连接杆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L型凹槽内置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L型凹槽内置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各个所述第一锁紧件(7)均置于所述L型凹槽内;两个所述第一锁紧件(7)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一个所述第四支撑板(4);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连在所述第三支撑板(3)的侧壁上;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7)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杆(6)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新吕唯唯娄鹏夏新峰牙韩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