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13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包括一主机和若干个回收箱体;回收箱体包括可自动打开的垃圾投递口、第一外壳和连接在第一外壳内的垃圾桶,垃圾投递口连接在第一外壳内,且位于垃圾桶的上方;垃圾投递口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垃圾透光率的光照模块、用于检测垃圾图像特征的图像模块和用于检测垃圾金属属性的金属检测模块;主机接收光照模块、图像模块和金属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控制垃圾投递口打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既能有效进行垃圾分类识别并纠错,又能避免拾荒人员造成垃圾二次污染。

An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for Recyclable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其中,垃圾分类回收事业就是其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对垃圾的粗暴分类或者不分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转变为能够进行有效分类的垃圾回收模式已迫在眉睫。然而,市面上现有的普通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仅仅是在字样上简单的进行分类标识。即使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但其在垃圾分类回收的自动识别技术、垃圾分类回收的纠错、防止拾荒人员对分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或是空白,不利于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有效传播以及国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导致的现有垃圾分类装置不能对垃圾自动识别、不具备垃圾分类回收的纠错功能、不能防止拾荒人员对分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包括一主机和若干个回收箱体;所述回收箱体包括可自动打开的垃圾投递口、第一外壳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垃圾桶,所述垃圾投递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垃圾桶的上方;所述垃圾投递口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垃圾透光率的光照模块、用于检测垃圾图像特征的图像模块和用于检测垃圾金属属性的金属检测模块;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光照模块、图像模块和金属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垃圾投递口打开。进一步的,所述主机包括可触摸显示屏、第二外壳、扬声器和网络模块,所述可触摸显示屏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的正面,所述网络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扬声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正面;所述扬声器、可触摸显示屏均和所述网络模块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投递口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垃圾投递口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两块连接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外壳相连接的一端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水平位置,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光照模块、图像模块和金属检测模块固定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铰接有活动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提升了对垃圾的自动分类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分类识别来识别出分类不当的垃圾,并通过语音纠错来提醒人们须进行再次分类,且须准确分类后才能投递成功,这样既增加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准确性和效率,又逐渐增强了人们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从源头上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问题。2、垃圾投递口底面的倾斜面设计、垃圾投递口的自动开门设计和开门处的铰链结构设计,有效地防止了拾荒人员拾取已分类垃圾以及对已分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分类回收装置在小门打开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分类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分类回收装置第二角度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分类回收装置第三角度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机;11、可触摸显示屏;12、第二外壳;13、扬声器;2、回收箱体;21、垃圾投递口;22、第一外壳;23、垃圾桶;24、标识;211、光照模块;212、图像模块;213、金属检测模块;214、铰链结构;2141、伺服电机;221、小门;222、按钮;223、导轨;224、紫外光灯;225、散热口;226、红外探测器;227、风扇;2211、按压开关;231、减震物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主机1和5个垃圾分类回收箱体2。主机1和5个回收箱体2依次连接。主机1包括可触摸显示屏11、第二外壳12、扬声器13以及装置内的网络模块、GPS模块和电路元件,第二外壳12可以为金属外壳或其它材料的外壳,可触摸显示屏11、扬声器13、GPS模块均和网络模块信号连接。网络模块可以为处理器,网络模块接收可触摸显示屏11、扬声器13和GPS模块的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传送至相应的模块。可触摸显示屏11、扬声器13位于主机第二外壳12的正面。回收箱体2包括可自动开门的垃圾投递口21、第一外壳22和内置的垃圾桶23。第一外壳22为金属制作。垃圾投递口21顶部设置有光照模块211、图像模块212和金属检测模块213,垃圾箱体第一外壳22正面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处理垃圾的小门221以及便于用户进行投递操作的按钮222,垃圾箱体第一外壳22内设有便于抽出垃圾桶的导轨223、紫外光灯224、红外探测器226以及方便散热和除味的风扇227,垃圾箱体第一外壳22背面设置有散热口225,垃圾桶23内表面有一层缓冲减震物质231覆盖。具体的,紫外光灯224固定在第一外壳22的内壁上,紫外光灯224用于回收箱体2内部环境的灭菌;红外探测器226固定在第一外壳22的内壁上,红外探测器226用于垃圾桶23的满载预警。第一外壳22的内壁设有风扇227,第一外壳22的背面设有散热口225,风扇227固定在散热口225山,散热口225位于垃圾桶23的上方;风扇227和散热口225用于散热和回收箱体2内部空气的流通。垃圾桶23内表面覆盖的缓冲减震物质231用于避免易碎垃圾在投递过程中因碰撞而破裂,减震物质231可以为橡胶垫。在本实施例中,5个垃圾分类回收箱体2,正面写有回收垃圾的类别字样的标识24,分别是纸类、织物、塑料、玻璃和金属。垃圾投递口21顶板为水平板,底板向下倾斜设置,便于垃圾在投递门打开后自动滑入垃圾桶23;垃圾投递口21自动开门处为铰链结构214。在本实施例中,小门221设有刷卡式按压开关2211。垃圾清理人员可以通过刷卡解锁小门221,通过按压开关2211打开小门221,从而进行垃圾的回收、清运,确保了回收箱体2的封闭性。垃圾桶23可以沿着导轨223进行移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垃圾清理,垃圾桶23具有称重功能。垃圾桶23底部设有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采集每次投递后垃圾桶23的重量信息并传输至网络模块,网络模块对采集的相邻两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取单次投递垃圾的重量,便于主机将重量折算成相应奖励来激励用户。可触摸显示屏11便于用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选择投递垃圾种类、获取相应奖励,扬声器13用于垃圾箱与用户的语音交互,网络模块用于本垃圾回收装置的联网功能,GPS模块用于本垃圾回收装置的定位和查找功能。光照模块211、图像模块212、金属检测模块213分别用于检测投递垃圾的透光率、图像特征匹配度、金属属性,并将结果与预设在装置内的5种可回收垃圾的常见材质、肌理、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机和若干个回收箱体;所述回收箱体包括可自动打开的垃圾投递口、第一外壳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垃圾桶,所述垃圾投递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垃圾桶的上方;所述垃圾投递口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垃圾透光率的光照模块、用于检测垃圾图像特征的图像模块和用于检测垃圾金属属性的金属检测模块;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光照模块、图像模块和金属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垃圾投递口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机和若干个回收箱体;所述回收箱体包括可自动打开的垃圾投递口、第一外壳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垃圾桶,所述垃圾投递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垃圾桶的上方;所述垃圾投递口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垃圾透光率的光照模块、用于检测垃圾图像特征的图像模块和用于检测垃圾金属属性的金属检测模块;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光照模块、图像模块和金属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垃圾投递口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可触摸显示屏、第二外壳、扬声器和网络模块,所述可触摸显示屏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的正面,所述网络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扬声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正面;所述扬声器、可触摸显示屏均和所述网络模块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GPS模块,所述GPS模块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GPS模块和所述网络模块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体有五个,五个所述回收箱体分别回收纸类垃圾、织物类垃圾、塑料类垃圾、玻璃类垃圾和金属类垃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科丁治中张雅楠胡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