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03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7
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胆道内引流不行自行脱落导致增加病人痛苦和治疗成本的问题;包括J型管,所述J型管的外壁上设有引流孔,所述J型管内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中轴线上设有从上至下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旋杆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孔,所述螺旋杆的下端在引流孔的上方,螺旋杆的上端在J型管的上端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延长了本引流方式的维持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成本。

An Integrated Self-shedding Internal Drainage Device for Biliary Tr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中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是临床公认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措施。临床经常采用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和T型管引流手术治疗,术中放置T型管的主要目的是胆道减压、预防胆漏、支撑胆道、感染性胆汁引流、缓解胆道炎症反应及全身症状,提供胆道残石处理的途径等。但是应用T型管也容易发生管道压迫、脱落等导致的胆道狭窄、胆道损伤、肠漏、肠梗阻,或持续胆汁丢失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另外,携带T型管的住院时间较长,患者治疗期间的心里负担重。为了避免T型管相关的并发症,有人采用胆道内支架管引流,明显降低了术后胆漏发生率,但术后需要在内镜下将支架取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成本。所以需要一种改良的胆道支架,可以在预订时间内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胆道内引流不行自行脱落导致增加病人痛苦和治疗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J型管,所述J型管的外壁上设有引流孔,所述J型管内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中轴线上设有从上至下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旋杆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孔,所述螺旋杆的下端在引流孔的上方,螺旋杆的上端在J型管的上端下方。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下方设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为十字形状,分隔条将J型管内壁分为四个空间,同一截面上每个空间对应一个引流孔,所述分隔条的中轴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同一中轴线上且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凸条,所述阻隔凸条在每两个相邻阻隔孔的中间。优选的,所述同一空间的引流孔在竖直方向设有四个。优选的,所述J型管为聚氨酯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运用安全方便有效的方式减少了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且本设计不会因为胆道残留泥沙或絮状物堵管,延长了本引流方式的维持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螺旋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隔条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部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1-J型管,2-引流孔,3-螺旋杆,4-第一通孔,5-阻隔孔,6-分隔条,7-第二通孔,8-阻隔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技术包括J型管1,所述J型管1的外壁上设有引流孔2,所述J型管1内设有螺旋杆3,所述螺旋杆3的中轴线上设有从上至下的第一通孔4,所述螺旋杆3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孔5,所述螺旋杆3的下端在引流孔2的上方,螺旋杆3的上端在J型管1的上端下方。其中,所述同一空间的引流孔2在竖直方向设有四个。其中,所述J型管1为聚氨酯材料。J型管1由软性材质制成,不必顾忌导管会戳伤肠管,脱落后也不会因肠蠕动而致使肠管损伤,胆汁从引流孔2和J型管1的上端口流入,胆汁在经螺旋片往下流时,在阻隔孔5的阻隔下将絮状物或泥沙等堆积在阻隔孔5内。实施例二: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由图3所示,所述螺旋杆3的下方设有分隔条6,所述分隔条6为十字形状,分隔条6将J型管1内壁分为四个空间,同一截面上每个空间对应一个引流孔2,每个空间都可进行引流,防止絮状物和泥沙将引流通道全部阻断,所述分隔条6的中轴线上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7在同一中轴线上且直径相等,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7为导丝插入孔。实施例三: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防止絮状物将整个引流通道阻断,所述螺旋杆3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凸条8,所述阻隔凸条8在每两个相邻阻隔孔5的中间。胆汁从J型管1管口进入经螺旋杆3引流,胆汁在经螺旋杆3时,在阻隔凸条8的作用下可将一些絮状物及胆道残留泥沙一点点阻断使其进入阻隔孔5内,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延长使用J型管1的可使用时间,防止阻塞过早,达不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在确定结石已取净后,在直视下经胆道镜操作孔向十二指肠内插入导丝,退出胆道镜,将末端带有快速吸收线环的J型管1头端套住导丝向胆道远端推送,直至导管末端到达胆总管切口,退出导丝;用可吸收线将J型管1的快吸收线环穿过并缝合到胆管切口下角的内膜上打结固定。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延长了本引流方式的维持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包括J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管(1)的外壁上设有引流孔(2),所述J型管(1)内设有螺旋杆(3),所述螺旋杆(3)的中轴线上设有从上至下的第一通孔(4),所述螺旋杆(3)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孔(5),所述螺旋杆(3)的下端在引流孔(2)的上方,螺旋杆(3)的上端在J型管(1)的上端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包括J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管(1)的外壁上设有引流孔(2),所述J型管(1)内设有螺旋杆(3),所述螺旋杆(3)的中轴线上设有从上至下的第一通孔(4),所述螺旋杆(3)的螺旋片上设有阻隔孔(5),所述螺旋杆(3)的下端在引流孔(2)的上方,螺旋杆(3)的上端在J型管(1)的上端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胆道自脱落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3)的下方设有分隔条(6),所述分隔条(6)为十字形状,分隔条(6)将J型管(1)内壁分为四个空间,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克祥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