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92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包括固定圈,固定圈的左右两端均具有胸部固定带,且固定圈的上下两端位于胸部固定带的侧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还具有与固定圈相配合的圆形弹力包覆面,固定圈位于内圈处设有钩头,圆形弹力包覆面的外周具有与钩头相配合的挂环,圆形弹力包覆面的直径C小于固定圈内圈的直径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便于患者压迫穿刺点。

Nursing belt after breast 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患者使用的护理带。
技术介绍
乳房穿刺针活检是用肝组织穿刺针或一般静脉穿刺针刺入乳房硬块内取活组织检查。在穿刺活检结束后,需要用无菌敷料等压迫穿刺点并持续一段时间,注意伤口是否有血性渗出,如有,就需要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更换,并继续加压一段时间,而在穿刺术后的两天还,还需要保证穿刺点的干爽卫生,例如不能洗澡等。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在穿刺后本身比较痛苦,因此让其自身用手压迫穿刺点并持续一段时间保持不动,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而旁人进行按压操作也不便,因此压迫穿刺点在术后护理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包括固定圈,固定圈的左右两端均具有胸部固定带,且固定圈的上下两端位于胸部固定带的侧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还具有与固定圈相配合的圆形弹力包覆面,固定圈位于内圈处设有钩头,圆形弹力包覆面的外周具有与钩头相配合的挂环,圆形弹力包覆面的直径C小于固定圈内圈的直径D。圆形弹力包覆面的一侧表面分别具有第一放置袋和第二放置袋,第一放置袋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的外沿处,第二放置袋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的中心处。挂环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挂环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圆形弹力包覆面的外周,钩头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钩头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固定圈的内圈处。第一放置袋和第二放置袋均具有拉链口。还具有与固定圈相配合的硅胶固定贴,固定圈的表面设有固定凸子,硅胶固定贴的后端开有与固定凸子相配合的固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通过固定圈、胸部固定带和肩部固定带将本技术固定在患者一侧乳房的外周,尔后利用设置在固定圈上的圆形弹力包覆面包覆固定住患者的整个乳房,此时就能够固定覆贴在穿刺处的无菌敷料了,无需患者自己用手固定,同时还可以了将气垫塞入到圆形弹力包覆面的第一放置袋或者第二放置袋内,利用气垫对穿刺点进行按压压迫,这样能够解放患者的双手,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还能实现压迫穿刺点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圈1与硅胶固定贴10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中:1固定圈、2胸部固定带、3肩部固定带、4圆形弹力包覆面、5钩头、6挂环、7第一放置袋、8第二放置袋、9拉链口、10硅胶固定贴、11固定凸子、12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包括固定圈1,固定圈1的左右两端均具有胸部固定带2,且固定圈1的上下两端位于胸部固定带2的侧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3,还具有与固定圈1相配合的圆形弹力包覆面4,固定圈1位于内圈处设有钩头5,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周具有与钩头5相配合的挂环6,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直径C小于固定圈1内圈的直径D。本技术在使用时,固定圈1是贴合在患者穿刺后的乳房外周的(固定圈1可以使用橡胶制成),并通过胸部固定带2和肩部固定带3固定(实际使用时胸部固定带2和肩部固定带3的端部可以使用女性内衣固定用的挂钩,即可进行配合固定),这样患者的乳房正好位于固定圈1的内圈空心处,能够被圆形弹力包覆面4包覆,由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自身的面积是小于固定圈1内圈空心面积的,这样当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周通过挂环6与挂置固定在固定圈1内圈的钩头5上时,势必是呈被牵拉的张紧状态的,这样在包覆患者乳房时,能够裹紧患者乳房(类似于运动紧身衣和护腕的原理,优选的,圆形弹力包覆面4可以制成如女性内衣罩杯一样的椎体状,这样能够更加贴合患者乳房的轮廓),这样就能够实现乳房穿刺处无菌敷料的固定,同时还能实现裹紧按压的目的(圆形弹力包覆面4可以使用弹力尼龙和安纶纤维针织布制成,本技术在使用时,是分左右的,这样能够配合左乳房和右乳房使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调整肩部固定带3的位置即可,同时由于患者的身材不一,固定圈1和圆形弹力包覆面4可以同女性内衣一样,制成不同的大小,这样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一侧表面分别具有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第一放置袋7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沿处,第二放置袋8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中心处。为了更好的压迫效果,可以将气垫、气囊或者能够受压变形的海绵垫或者泡沫垫等压迫块体放入第一放置袋7或第二放置袋8内,这样圆形弹力包覆面4在紧裹患者乳房时,压迫块体能够进一步对穿刺点进行施压,效果更好,又由于第一放置袋7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沿处,而第二放置袋8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中心处,这样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能够适应位于乳房不同位置的穿刺点,当穿刺点位于患者乳房的乳头周围时,可以将压迫块放入第二放置袋8内,当穿刺点位于患者乳房的外轮廓周围时,可以将压迫块放入第一放置袋7内,而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事先根据穿刺点的位置来旋转圆形弹力包覆面4,使其挂置在固定圈1上,这样就能保证压迫块跟随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旋转,到达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压迫(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的结构大小均相同,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的位置并不需要刻意固定,可以分别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两端,也可以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一端,只需要保证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的长度总和等于或者略超过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半径,且第一放置袋7一端的起始点靠近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沿处,第二放置袋8的起始点靠近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圆心处即可)。挂环6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挂环6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周,钩头5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钩头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固定圈1的内圈处。这样圆形弹力包覆面4在旋转时圆周方向调整的余地会比较大,更加便于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旋转调整到与其对应的穿刺点的位置。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均具有拉链口9。压迫块可以从拉链口9放入。还具有与固定圈1相配合的硅胶固定贴10,固定圈1的表面设有固定凸子11,硅胶固定贴10的后端开有与固定凸子11相配合的固定孔12。硅胶固定贴10的一端与固定圈1相接,另一端能够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这样硅胶固定贴10能够进一步避免固定圈1的在使用时发生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圈(1),固定圈(1)的左右两端均具有胸部固定带(2),且固定圈(1)的上下两端位于胸部固定带(2)的侧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3),还具有与固定圈(1)相配合的圆形弹力包覆面(4),固定圈(1)位于内圈处设有钩头(5),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周具有与钩头(5)相配合的挂环(6),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直径C小于固定圈(1)内圈的直径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圈(1),固定圈(1)的左右两端均具有胸部固定带(2),且固定圈(1)的上下两端位于胸部固定带(2)的侧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3),还具有与固定圈(1)相配合的圆形弹力包覆面(4),固定圈(1)位于内圈处设有钩头(5),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周具有与钩头(5)相配合的挂环(6),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直径C小于固定圈(1)内圈的直径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其特征在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一侧表面分别具有第一放置袋(7)和第二放置袋(8),第一放置袋(7)位于圆形弹力包覆面(4)的外沿处,第二放置袋(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波陈卉张霞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