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84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26
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成型体、第二成型体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相连,以使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之间形成加工空隙;第一成型体包括本体和沿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第一导向翼的翼侧与所述的第二导向翼的翼侧相围,形成第二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器械用于骨成型加工,可充分保护血管蒂,能够很好地依据术前虚拟设计精准并可复性地给予腓骨塑形。

Instruments for bone 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骨成型的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加工的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器械,在骨科和颌面外科的修复中,用于对腓骨实施成型加工。
技术介绍
数字化辅助设计已经被应用于治疗颌面部严重颌骨缺损与畸形,比如:先天性发育造成的颌面部畸形,应外伤或肿瘤造成的颌面部缺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或导板,再结合显微血管吻合、游离骨移植和正颌外科等技术,对患者实施精准医疗,恢复功能以及患者的容貌。导板由引导部与定位部组成,定位部用于导板整体固定于组织上,引导部设置于定位部上,依据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其具体位置和角度,以便对组织实施精准手术。普遍的腓骨截骨导板为带有截骨槽的一个长条形板体。虽然截骨槽理论上可限制来复锯或摆动锯的轨迹。但是,由于导板对视线的遮挡,无法直视位于骨内侧的血管蒂,在实施截骨时,无法保护血管蒂不被破坏,尤其是对于年轻医生而言,这种操作显得极其困难。因此,考虑在截骨中保证血管蒂的安全,不被截断,外科医生通常仅能利用截骨导板在腓骨的外侧表面实施,取得一个大致的截骨痕迹后,再将导板拆除,并按照已经取得的截骨痕迹继续完成腓骨塑形。截骨过程中还需要助手一直将腓骨段两端的深面纵向掰开,以便观察截骨过程,并对血管蒂实施保护。这样的导板仅引导表面截骨,深面截骨角度完全凭借外科医生的经验进行操作,导板没有起到相应的精准作用。医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去调整骨面,最终达到塑型后的腓骨断面接触良好,正确就位。对于年轻的医生,这种操作花费时间更长,更易导致腓骨缺血时间延长,皮瓣失败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引导手术锯片紧贴骨的截骨面,引导手术锯片的角度及位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便于对骨成型加工的全过程(如:腓骨外侧到深面)进行观察。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对骨成型加工中的血管蒂实施保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包括第一成型体、第二成型体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相连,以使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之间形成加工空隙。第一成型体包括:本体,其包括本体容腔;沿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第一导向翼翼侧与第二导向翼的翼侧相围,形成第二容腔,其与本体容腔连通。在将本技术的器械用于骨成型时,骨置于本体容腔内,并与第二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第二成型体包括:第二本体,其包括第二本体容腔;沿第二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导向翼和第四导向翼,第三导向翼翼侧与第四导向翼的翼侧相围,形成第三容腔,其与第二本体容腔连通。在将本技术的器械用于骨成型时,骨置于本体容腔内,并与第二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根据骨成型的需要还包括若干种成型体,由连接件将其与第一成型体或第二成型体相连。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位于加工间隙处的本体端,沿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的翼面与本体的端面所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位于加工间隙处的第二本体端,沿第二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导向翼和第四导向翼,第三导向翼和第四导向翼的翼面与第二本体的端面所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骨成型器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器械另一角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图1为本技术用于骨成型器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器械另一角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骨成型器械,包括第一成型体100、第二成型体200和连接件300。连接件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体100与第二成型体200相连,以使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之间形成加工空隙400。还包括若干种成型体,由连接件将其与第一成型体或第二成型体相连。第一成型体100包括本体130,其包括本体容腔111。沿本体130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110和第二导向翼120。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翼110的翼侧与第二导向翼120的翼侧相围成半包围结构,并形成第二容腔142。第二容腔142与本体容腔141连通。本实施例中,在本体110的一端,沿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110和第二导向翼120,第一导向翼110的翼面111和第二导向翼120的翼面121与本体130的端面131所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骨成型器械的第一导向翼110和第二导向翼120与腓骨之间有安装空间143,可避免压迫皮岛穿支血管及血管蒂周围肌肉,充分考虑器械在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及应用安全性。在将本技术的器械用于骨成型时,骨置于本体容腔内,并与第二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根据术前软件模拟,设计腓骨塑形全程引导的导向翼,来复锯片紧贴导向翼截骨,可实现精确性、可复性及标准化的腓骨塑形,利于腓骨断面接触,正确就位,缩短腓骨缺血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如:皮瓣存活,外型精确重建,接触面的骨性愈合,后期利于颌骨应力传导,满足功能性重建要求)。对于不需要的腓骨段(塑形过程需切除的部分)本实施例的器械可不予覆盖,形成开放式导向,实施骨成型操作的人员能够直视血管蒂,手术过程无需反复拆卸安装即可精准塑形,节约塑形时间,并大大提高血管安全。在器械就位于腓骨后,可将连接件切断,在截骨过程中连接杆不影响导向翼的精确引导。连接件切断后,每个成型体独立,在截骨过程中(从远心端开始),锯片靠近腓骨深面时,为避免损伤深面血管蒂(腓动静脉),各个独立的成型体允许手术助手将位于一端的第一成型体100连同相应的腓骨段与近心端的腓骨段及对应器械(如:第二成型体200)沿截骨面的纵向(深面的血管蒂方向)掰断,可充分保护血管蒂。因此,能够很好地依据术前虚拟设计精准并可复性地给予腓骨塑形。其余的楔型截骨按照以上步骤完成腓骨塑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成型体、第二成型体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相连,以使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之间形成加工空隙;所述的第一成型体包括:本体,其包括本体容腔;沿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所述的第一导向翼的翼侧与所述的第二导向翼的翼侧相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的第二容腔与所述的本体容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成型体、第二成型体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相连,以使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之间形成加工空隙;所述的第一成型体包括:本体,其包括本体容腔;沿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向翼和第二导向翼,所述的第一导向翼的翼侧与所述的第二导向翼的翼侧相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的第二容腔与所述的本体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加工间隙处的所述本体的一端,沿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第一导向翼和所述的第二导向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成型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加工间隙处的所述的本体端,沿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第一导向翼和所述的第二导向翼,所述第一导向翼的翼面和所述第二导向翼的翼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珊曲行舟张陈平解东平邵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