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3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42
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包括:铜导体,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第一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第二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于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于耐火层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于铜导体的外侧设置有填充层并形成有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其有益效果如下: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采用软裸铜绞合结构,电缆柔韧性比较好;在每一个导线的外侧均设置有耐火层,其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具有避免火灾扩大的优点,可应用于有消防要求的场所;采用3+3结构设计屏蔽性能优越,可有效减小高次谐波的危害,减轻对周边设备和用电系统的干扰与影响;电缆的柔韧性能优异,易于弯曲,延长使用寿命。

New Super Flexible Frequency Conversi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
本技术涉及输电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电能输送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电缆就是由导体以及外包装皮构成,导体为单股实心线缆,外包装皮为塑料包装皮,这种电缆的柔性较差,而且,单股线缆的使用会对周边设备和用电系统造成较大的干扰与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电缆的柔性以及降低其对周边用电设备的影响,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在本技术中,该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于所述耐火层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于所述铜导体的外侧设置有填充层并形成有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于所述电缆内芯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装层,自所述电缆内芯向外、所述外包装层依次包括有内衬层、屏蔽层、隔离层、铠甲层以及外保护层。优选地,所述耐火层为云母带耐火层;所述绝缘层为热固性硅橡胶绝缘层;所述填充层为玻纤绳填充层;内衬层为无卤低烟阻燃带及玻纤带缠绕形成;所述屏蔽层为由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所述隔离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隔离层;所述铠甲层为金属铠甲层;所述外保护层为聚烯烃外保护层。(三)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中,包括有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在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在耐火层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采用环形等间隔设置形成铜导体,在铜导体的外侧设置填充层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然后在电缆内芯的外侧设置外包装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采用软裸铜绞合结构,电缆柔韧性比较好;2、在每一个导线的外侧均设置有耐火层,其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具有避免火灾扩大的优点,可应用于有消防要求的场所;3、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由热固性硅橡胶制成,其绝缘性能优异,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满足不同使用需求;4、联锁铠装工艺设计增强电缆的柔韧性;5、采用独特的3+3结构设计屏蔽性能优越,可有效减小高次谐波的危害,减轻对周边设备和用电系统的干扰与影响;6、电缆的柔韧性能优异,易于弯曲,延长使用寿命;7、选用无卤低烟阻燃环保材料作为隔离层,其符合环保要求,使用前景广阔;8、以聚烯烃材料制成外保护层,能够使得本技术集无卤、低烟、阻燃、耐火及防鼠、防蚁等功能于一体,是真正的环保型电缆,这也是该产品不同于常规变频电缆之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2、耐火层3、绝缘层4、填充层5、外包装层6、内衬层7、屏蔽层8、隔离层9、铠甲层10、外保护层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其具体是一种环保型无卤、低烟、阻燃、耐火、防鼠、防蚁的新型超柔韧变频器专用电缆,该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可应用于石油、冶金、发电、化工、矿山、钢铁、炼油等能耗较大的工业生产领域。具体地,该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包括:铜导体,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第一导线1为圆柱体导线,第二导线2为圆柱体导线,第一导线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第一导线1的横截面直径,第一导线1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导线1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第二导线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线1之间的间隙中,第二导线2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导线2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导线2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于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3,于耐火层3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4,于铜导体的外侧设置有填充层5并形成有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于电缆内芯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装层6,自电缆内芯向外、外包装层6依次包括有内衬层7、屏蔽层8、隔离层9、铠甲层10以及外保护层11。在本技术这种,该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包括有铜导体,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上述两种类型的导线均采用优质多股铜绞线结构设计,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3,耐火层3由云母带缠绕包裹形成。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共设置有六根、并规则布设,在铜导体的外侧挤包热固性硅橡胶(SR)作为绝缘层4,绝缘材料经沸水交联后结构更加稳定,性能得以提升。本技术采用3+3布局方式线芯成缆,缆芯间隙填充玻纤绳,缆芯外一次绕包无卤低烟阻燃带及玻纤带形成内衬层7,在内衬层7的外侧设置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形成屏蔽层8,编制密度不小于85%,在屏蔽层8的外侧挤包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隔离层9,联锁铠装金属带形成铠甲层10,在铠甲层10的外侧挤包无卤、低烟、阻燃、防鼠、防蚁聚烯烃环保材料作为外保护层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1的外侧设置耐火层3以及绝缘层4并形成有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线缆结构;第二导线2的外侧设置耐火层3以及绝缘层4并形成有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线缆结构。上述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形状进行限位,避免在铜导体的外侧设置填充层5时发生铜导体结构变形的问题出现。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中,包括有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在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3,在耐火层3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4,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采用环形等间隔设置形成铜导体,在铜导体的外侧设置填充层5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然后在电缆内芯的外侧设置外包装层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采用软裸铜绞合结构,电缆柔韧性比较好;2、在每一个导线的外侧均设置有耐火层3,其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所述第一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3),于所述耐火层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4),于所述铜导体的外侧设置有填充层(5)并形成有圆柱体结构的电缆内芯;于所述电缆内芯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装层(6),自所述电缆内芯向外、所述外包装层依次包括有内衬层(7)、屏蔽层(8)、隔离层(9)、铠甲层(10)以及外保护层(11);所述耐火层为云母带耐火层;所述绝缘层为热固性硅橡胶绝缘层;所述填充层为玻纤绳填充层;内衬层为无卤低烟阻燃带及玻纤带缠绕形成;所述屏蔽层为由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所述隔离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隔离层;所述铠甲层为金属铠甲层;所述外保护层为聚烯烃外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柔性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包括有第一导线(1)以及第二导线(2),所述第一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圆柱体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线于一个虚拟圆环上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火层(3),于所述耐火层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少绵孙卓洋李晓周怀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穗星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