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78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路面以及设置于路面两侧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略低于路面,所述渗水路面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层、净化层和加强层,所述沥青层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侧的集水装置,所述渗水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两个不同的方式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与过滤,当在渗水槽中的雨水低于两侧的进水孔时,雨水分别从渗水槽的两侧流入集水装置中,当在渗水槽中的雨水高于两侧的进水孔时,雨水能够从进水孔进入渗水路面中,加快排水效果,避免了路面上造成积水对路面上的交通造成影响。

A Sponge Urban Road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中国专利号CN205839508U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路基层、由碎石制成的底基层、承重层、透水垫层、由砂砾与环氧树脂混合而成的透水防滑面层。但在上述方案中,该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虽然对雨水的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但对雨水中的过滤效果较差,而且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当雨水的落水量大于路面的渗水效果时,容易造成路面上的积水,影响道路交通,因此急需一种排水效果更好的道路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具有快速排水且对雨水过滤效果好等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路面以及设置于渗水路面两侧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略低于渗水路面,所述渗水路面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层、净化层和加强层,所述沥青层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侧的集水装置,所述渗水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集水装置为无盖集水箱和设置于集水箱顶部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上设有悬挂机构,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悬挂机构可拆卸于集水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道路排水装置能够通过两个不同的方式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与过滤,当在渗水槽中的雨水低于两侧的进水孔时,雨水分别从渗水槽的两侧流入集水装置中,当在渗水槽中的雨水高于两侧的进水孔时,雨水能够从进水孔进入渗水路面中,加快排水效果,避免了路面上造成积水对路面上的交通造成影响。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集水箱过盈配合的过滤盒,所述过滤盒为无盖盒,所述过滤盒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脚,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第二框架的顶部,且第二框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支脚过盈配合的卡槽,所述过滤盒的底板上开设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集水箱内且位于过滤盒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脚和卡槽的相互配合,能够避免雨水落入装置时,雨水的冲击对第一框架造成偏移,使第一框架与过滤盒的内壁产生间隙,使杂质从间隙中落入集水箱中,影响过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净化层设有两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粗沙层与细沙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沙层能够对雨水中的较大杂质进行过滤,细沙层能够吸附雨水中的细小杂质,从而进入渗水路面中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过滤网孔,能够对落入过滤组件中的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多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过滤盒顶部两侧的挂杆,每个所述挂杆为竖杆以及呈向外侧弯曲的弧杆,所述过滤盒通过弧杆悬挂于集水箱内腔顶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挂机构能够使过滤组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杂质堆积时能对快速对杂质进行快速清理,提高清理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层的中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集水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集水腔与集水箱,所述输水管与集水箱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盒与活性炭层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腔能够对流入渗水路面中的水资源进行收集,并通过两侧的输水管输送至集水箱中,与从过滤组件中流下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活性炭层再次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连接结构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渗水路面;12、沥青层;13、净化层;131、粗沙层;132、细沙层;14、加强层;2、渗水槽;3、进水孔;4、集水装置;41、集水箱;42、过滤组件;421、过滤盒;422、第一框架;423、第二框架;424、支脚;425、卡槽;426、滤水孔;427、第一过滤网;428、第二过滤网;6、活性炭层;7、悬挂机构;71、挂杆;711、竖杆;712、弧杆;8、集水腔;9、输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路面1以及设置于渗水路面1两侧的集水装置4,且集水装置4的高度略低于渗水路面1,便于路面上的雨水能够流入集水装置4中;集水装置4为无盖集水箱41和设置于集水箱41顶部过滤组件42,过滤组件42上设有悬挂机构7(参见图4),过滤组件42通过悬挂机构7可拆卸于集水箱41。如图1和图2所示,渗水路面1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层12、净化层13和加强层14,沥青层12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槽2,渗水槽2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侧的集水装置4,渗水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3,进水孔3的设置,能够渗水槽2中的雨水高度高于进水孔3时,提高排水效果;净化层13设有两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粗沙层131与细沙层132,粗沙层131能够对雨水中的较大杂质进行过滤,细沙层132能够吸附雨水中的细小杂质,从而进入渗水路面1中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加强层14的中部开设有集水腔8,集水腔8的横截面呈弧形,集水腔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输水管9,输水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集水腔8与集水箱41,集水腔8能够对流入渗水路面1中的水资源进行收集。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组件42包括与集水箱41过盈配合的过滤盒421,过滤盒421为无盖盒,过滤盒42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框架422和第二框架423,第一框架422和第二框架423顶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脚424,第一框架422设置在第二框架423的顶部,且第二框架423的顶部开设有与支脚424过盈配合的卡槽425,通过支脚424和卡槽425的相互配合,能够避免雨水落入装置时,雨水的冲击对第一框架422造成偏移,使第一框架422与过滤盒421的内壁产生间隙,使杂质从间隙中落入集水箱41中,影响过滤效果;过滤盒421的底板上开设有若干滤水孔426,集水箱41内且位于过滤盒42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6,活性炭层6能够提高对雨水的净化效果,利于对雨水后期的利用。其中,输水管9与集水箱41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盒421与活性炭层6之间,通过两侧的输水管9输送至集水箱41中,与从过滤组件42中流下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活性炭层6再次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过滤效果。如图4所示,悬挂机构7包括对称安装在过滤盒421顶部两侧的挂杆71,每个挂杆71为竖杆711以及呈向外侧弯曲的弧杆712,过滤盒421通过弧杆712悬挂于集水箱41内腔顶部,悬挂机构7能够使过滤组件42中第一过滤网427和第二过滤网4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路面(1)以及设置于渗水路面(1)两侧的集水装置(4),所述集水装置(4)略低于渗水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路面(1)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层(12)、净化层(13)和加强层(14),所述沥青层(12)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槽(2),所述渗水槽(2)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侧的集水装置(4),所述渗水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3),所述集水装置(4)为无盖集水箱(41)和设置于集水箱(41)顶部过滤组件(42),所述过滤组件(42)上设有悬挂机构(7),所述过滤组件(42)通过悬挂机构(7)可拆卸于集水箱(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路面(1)以及设置于渗水路面(1)两侧的集水装置(4),所述集水装置(4)略低于渗水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路面(1)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层(12)、净化层(13)和加强层(14),所述沥青层(12)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槽(2),所述渗水槽(2)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侧的集水装置(4),所述渗水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水孔(3),所述集水装置(4)为无盖集水箱(41)和设置于集水箱(41)顶部过滤组件(42),所述过滤组件(42)上设有悬挂机构(7),所述过滤组件(42)通过悬挂机构(7)可拆卸于集水箱(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2)包括与集水箱(41)过盈配合的过滤盒(421),所述过滤盒(421)为无盖盒,所述过滤盒(42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框架(422)和第二框架(423),所述第一框架(422)和第二框架(423)顶部的四角均设有支脚(424),所述第一框架(422)设置在第二框架(423)的顶部,且第二框架(423)的顶部开设有与支脚(424)过盈配合的卡槽(425),所述过滤盒(421)的底板上开设有若干滤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宝莲胡叶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