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50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上压紧支架,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压紧支架,所述上压紧支架和上模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在压紧支架与模具间设置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加热后膨胀,增大上下模间的压合力,减小上下模间的缝隙,提高产品成型质量。

An Automatic Compression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目前,合模时一半采用各种连接件来固定上模和下模,但是加热时模具易膨胀,从而造成上下模间压合力不足,使得开模时出现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上压紧支架,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压紧支架,所述上压紧支架和上模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压紧支架和下模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进一步,所述上压紧支架与下压紧支架间设置有搭扣。进一步,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浇注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压紧支架与模具间设置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加热后膨胀,增大上下模间的压合力,减小上下模间的缝隙,提高产品成型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种自动压紧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置有上压紧支架3,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下压紧支架4,所述上压紧支架3和上模1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在压紧支架与模具间设置弹性元件5,弹性元件5在加热后膨胀,使上下模2间的压合力增大,可有效减小开模时上下模2间的缝隙,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压紧支架4和下模2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再下压紧支架4间也设置弹性元件5,可在加热时从另一方向提供压力,使上下模2间的压合力更大,进一步减小缝隙,提高产品的质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5包括弹簧,弹簧作为较为常用的弹性元件5,在此使用弹簧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成本较低。进一步,所述上压紧支架3与下压紧支架4间设置有搭扣6,在合模时扣上搭扣6,在未加热时即可固定上下模2,在加热时模具内部膨胀时,搭扣6也可提供一定的压合力,减小缝隙。进一步,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浇注口7。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置有上压紧支架(3),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下压紧支架(4),所述上压紧支架(3)和上模(1)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置有上压紧支架(3),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下压紧支架(4),所述上压紧支架(3)和上模(1)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紧支架(4)和下模(2)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剑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澳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