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50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过滤腔,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设有集水漏斗;过滤腔一侧的上方设有带第一阀门的水位调节管,一侧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的沉沙调节管;过滤腔另一侧的上方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和引流管;引流管的末端插在收集瓶内;进水口另一侧的内壁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内部的第一隔板;过滤腔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过滤腔底部设有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位调节管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一隔板的配合实现让大颗粒泥沙直接通过物理层流方式过滤掉;对于较小颗粒的泥沙通过沉沙调节管上的第二阀门排泄出过滤腔,再通过溢流管中的滤芯得到较为干净的水样。

A Downhole Water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样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人们在矿井下淋水点取样的时候,直接用取样瓶在淋水点下,接水取样。然而,由于淋水点受含水层压力、重力和井下风流影响,滴水线常不规则,水量也忽大忽小,有的泥砂含量很大,淋水点众多,水流不集中,导致高质量水样采集极为困难和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井下淋水点分散、滴水线位置不固定,水量有大有小,同时含砂量很大等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设有集水漏斗;所述过滤腔一侧的上部设有带第一阀门的水位调节管,与所述水位调节管同侧的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的沉沙调节管;所述过滤腔另一侧的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末端插在收集瓶内;与所述溢流管(6)同侧的所述进水口的内顶壁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内部的第一隔板;所述过滤腔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1),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2)设有集水漏斗(3);所述过滤腔(1)一侧的上部设有带第一阀门(41)的水位调节管(4),与所述水位调节管(4)同侧的过滤腔(1)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51)的沉沙调节管(5);所述过滤腔(1)另一侧的上部设有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61)和引流管(62);所述引流管(62)的末端插在收集瓶(63)内;与所述溢流管(6)同侧的所述进水口(2)的内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4)内部的第一隔板(7);所述过滤腔(1)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8);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1),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的进水口(2)设有集水漏斗(3);所述过滤腔(1)一侧的上部设有带第一阀门(41)的水位调节管(4),与所述水位调节管(4)同侧的过滤腔(1)的底部设有带第二阀门(51)的沉沙调节管(5);所述过滤腔(1)另一侧的上部设有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自由端依次设有滤芯(61)和引流管(62);所述引流管(62)的末端插在收集瓶(63)内;与所述溢流管(6)同侧的所述进水口(2)的内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水位调节管(4)内部的第一隔板(7);所述过滤腔(1)内壁顶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内部中心位置的第二隔板(8);所述过滤腔(1)底部设有支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淋水水样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漏斗(3)包括:插在进水口(2)上的安装基座(33),所述安装基座(33)的中心设有贯穿的通水孔(34);在安装基座(33)的边缘顶部设有若干个通过转轴(32.1)铰接的支撑杆(32),在所有支撑杆(32)围成的区域中设有防水伞布(31),所述防水伞布(31)的底部设有漏水口(31.1)。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跃明叶明达王超勇孟磊郭森林孙箐彬马仪鹏王俊萍杨雅琪裴毅峰袁冬梅林旺辉许天阳陈梦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