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35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牵伸结构,各下罗拉的罗拉轴上设置有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对应的各上胶辊的胶辊轴上设置有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且通过各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的直径的变化配合相应的各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的相应的直径的变化实现对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分别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罗拉轴同步带动下的牵伸区内的不同的牵伸过程,从而实现在各下罗拉的罗拉轴统一同步带动下的每个锭位的双牵伸过程,从而根据所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的性质和所需纺制的赛络纱的特性要求,实现具体纺纱工艺的优化设计,继而实现各种不同复合纱的生产。

A Double Draft Siro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纺织品高品质化、高性能化及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已成为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纺织品的高保形性和易护理性已成为高品质面料及服装的重要属性和显著标志。但目前不同纤维材质面料在保形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棉织物穿着易起褶皱、水洗晾干后平整度差需熨烫,毛织物机洗易毡缩、面料褶裥保形性差,化纤织物穿着易起拱保形等。保形性不够、保形效果不稳定、现有保形技术环保指数难控制不达标等诸多现实问题已成为纺织品高品质化的严重阻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着装的需求。研发高保形纺织品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是提升我国纺织品品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行业共识。复合纱是采用不同的纤维进行相互复合而生产的一种结构的纱线,纺制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和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包括左罗拉套、右罗拉套,左罗拉套、右罗拉套与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的长度相同,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套包括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胶辊轴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连接,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各自绕着胶辊套独立的转动,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的长度,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其中,在由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前左牵伸罗拉和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L11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1、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2、第一传动齿轮组的齿数比C1之间的关系为:在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和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后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L12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2、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3、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数比C2之间的关系为:从而使得左前牵伸区和左后牵伸区形成的左牵伸区的总的牵伸倍数L1为:在由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前右牵伸罗拉和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L21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1、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2、第一传动齿轮组的齿数比C1之间的关系为:在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和由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后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牵伸区,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L22与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2、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3、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数比C2之间的关系为:从而使得右前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形成的右牵伸区的总的牵伸倍数L2为: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1、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2、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3、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1、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2、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3的直径均大于等于各罗拉套设置的基准直径R0,罗拉套基准直径R0大于罗拉轴的直径R,通过设置满足条件下的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1、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2、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半径R13,从而实现左前牵伸区、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的调节,通过设置满足条件下的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1、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2、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半径R23的直径,从而实现右前牵伸区、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的调节,同时,根据设置的各下罗拉的罗拉套的直径设置相应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半径r11、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半径r12、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半径r13、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半径r21、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半径r22、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半径r23的直径均大于等于各胶辊套设置的基准直径r0,胶辊套基准直径r0大于胶辊轴的直径r,其中胶辊套基准直径r0为当罗拉套的直径设置为罗拉套基准直径R0时对应的胶辊套直径,满足加压组件下压时,胶辊套直径为r0时的胶辊套与罗拉套直径为R0时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设置各下胶辊的胶辊套的直径与基准胶辊套直径之间的负差值与相应的罗拉套的直径与基准罗拉套直径之间的正差值相同,包括单罗拉套直径改变、双罗拉套直径改变、三罗拉套直径改变、四罗拉套直径改变、五罗拉套直径改变、六罗拉套直径改变纺纱,对于单罗拉套直径改变纺纱,此时设置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或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或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的直径改变,或者设置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或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或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的直径改变,且其他的各罗拉套的直径等于基准罗拉套直径,此时或者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但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或者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但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或者左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且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与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不同、但左后牵伸区和左前牵伸区组成的左牵伸区的总牵伸倍数与右后牵伸区和右前牵伸区组成的右牵伸区的总牵伸倍数相同,对于双罗拉套直径改变纺纱,包括单左牵伸区内或单右牵伸区内双罗拉套直径改变、和左右牵伸区之间双罗拉套直径改变,对于单左牵伸区内或单右牵伸区内双罗拉套直径改变,包括单左牵伸区内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或者单左牵伸区内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或者单左牵伸区内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或者单右牵伸区内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和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或者单右牵伸区内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和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或者单右牵伸区内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和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同时直径改变,且此时其他的各罗拉套的直径等于基准罗拉套直径,此时左后牵伸区与右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不同或相同、且左前牵伸区与右前牵伸区牵伸倍数不同或相同、且左后牵伸区和左前牵伸区组成的左牵伸区的总牵伸倍数与右后牵伸区和右前牵伸区组成的右牵伸区的总牵伸倍数不同,或者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