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06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16
一种便于使用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气管以及载于该至少一个导气管一端的气罩,该气罩具有远端、近端和外围形成部,该外围形成部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以在喉口周围形成密封,所述外围形成部环绕所述气罩的中空内部空间或内腔,所述至少导气管开口于所述气罩的内腔,该装置还包括导管,该导管适于在所述气罩定位后将一内窥镜通入患者食道。

Endoscop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201280058593.6,名称为“内窥镜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还提供气道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某些外科诊断内窥镜手术需将器械或观察仪器插入患者的上消化道。例如,在内镜术中,将内窥镜直接经过患者口中通入食道,向下插入胃及十二指肠。内窥镜包括其尖端的照明灯及可视化装置(如摄影机)并可包括工作通道,操作人员可将其他器具穿过该工作通道。在内镜术中,通常对患者实施某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某些情况下还会施加镇静剂。口腔防护器置于患者牙齿之间,内窥镜穿过口腔防护器,届时需患者吞咽内窥镜的前段或远端。当患者咽下远端后,操作人员则须通过手动力将内窥镜向下压过食道进入胃及十二指肠。这种需以不可视的方式插入器具或可视化装置并在手动力下插入患者食道的内镜术等手术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某些患者中并不适于采用局部麻醉或镇静剂,这可能导致心肺系统并发症,其中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而导致心律不齐、呼吸停止、心肌梗塞、休克、乃至死亡(参见胃肠病学BSG指南第2006年11月期,上消化道内镜术的并发症,作者:莱利与奥尔德森,第7页)。另外,上消化道内镜术还会引起感染、穿孔或在某些情况下引起出血等问题。具体而言,通常在病理部位或由于不可视地插入内窥镜,可能在患者咽部或食道发生感染(参见胃肠病学BSG指南第2006年11月期,上消化道内镜术的并发症,作者:莱利与奥尔德森,第7-8页)。此外,人们已知,上消化道内镜治疗通常比内镜诊断耗时更长。另外,在许多情况下,采用这种技术会使有关患者更不舒适,并且需要结合静脉镇痛的静脉麻醉程度更高,这可能导致心肺系统并发症(参见胃肠病学BSG指南第2006年11月期,上消化道内镜术的并发症,作者:莱利与奥尔德森,第8页)。另外,在上呼吸道内镜术之后,患者的喉咙及腹部可能感到些许轻微的不适。尽管这种不适感通常极为轻微,但某项前瞻性研究表明,约2%患者会继续征求医疗建议,而某些患者则会入院治疗(参见胃肠病学BSG指南第2006年11月期,上消化道内镜术的并发症,作者:莱利与奥尔德森,第7页)。目前,内窥镜通常独立插入患者的食道,即不借助导向装置。一般而言,这会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引发很多问题,由于空气补充过少或缺乏,会干扰阻碍患者的呼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进行探测过程并尽量减少内窥镜的插入时间则尤为重要。这可能导致探测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减少,对患者造成危害,并且发生的费用增高。人们已知采用导管为内窥镜进入体腔提供通路。第EP2368481号及第EP2368483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用于将内窥镜的入端导入患者体腔的导向装置。人工气道装置(如喉罩气道装置)是用于为昏迷患者建立气道的常用装置。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中,喉罩气道装置是由导气管和气罩组成,气罩装于导气管的一端,气罩具有通常称为“套囊”的外围形成部,该外围形成部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从而该外围形成部绕着喉部入口形成密封。套囊可充气,在大多数的各种类型中,套囊围绕气罩的中空内部空间或内腔,至少一个导气管开口于内腔中。第4509514号美国专利是描述此类喉罩气道装置的诸多公开文献之一。喉罩气道装置相对更易于插入患者并由此建立气道。此外,喉罩气道装置是一种“宽容”装置,其原因在于即使喉罩气道装置是以不适当的方式插入,它仍然有助于气道的建立。因此,喉罩气道装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救生”装置。此外,仅需对患者的头部、颈部和颌部进行相对较小地推移即可插入喉罩气道装置。再者,喉罩气道装置无需接触敏感的气管内层即可为患者肺部提供通气,并且其所建立的气道的尺寸通常显著大于利用气管内导管所建立的气道的尺寸。此外,喉罩气道装置并不会同气管内导管一样妨碍到进行咳嗽。由于喉罩气道装置主要具有这些优点,因此喉罩气道装置在近些年来得到日益普及。在内镜术过程中,为有助于检查患者的上呼吸道,纤细柔韧的内窥镜更佳。这种装置通常柄部适于以喉罩的方式使用,喉罩一般会限制内窥镜在患者体内移动。另外,喉罩与内窥镜相结合的方式会对使用者造成困难,其原因在于,内窥镜会妨碍喉罩插入患者食道内,从而与单独插入气罩比较而言,插入结合内窥镜的喉罩一般更有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求可减轻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便于使用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气管以及载于该至少一个导气管一端的气罩,气罩具有远端、近端和外围形成部,该外围形成部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从而该外围形成部绕着喉部入口形成密封,外围形成部环绕气罩的中空内部空间或内腔,所述至少一个导气管开口于气罩内腔,该装置还包括适于在气罩定位后将内窥镜通入患者食道的导管。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在患者体内建立气道以及防止内窥镜可能造成气道回流或呕吐物相结合的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有利于为安全精确地将内窥镜插入患者食道提供协助,而同时在患者体内建立气道。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近端及远端,其中主轴设于其间,在一定角度设置导管,从而该导管偏离装置主轴的中线。有利地,偏离中线一定角度设置导管可使导管和导气管均可置于患者食道内,使可用于导气管置入食道的空间增大并防止气道堵塞。典型地,套囊及导气管的位置基本毗邻装置主轴的中线。典型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导管内壁与插入其中的内窥镜之间的摩擦接触最小化。有利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有助于内窥镜插入导管内并由此插入患者食道内。优选地,导管具有较大孔径。典型地,基于内窥镜装置的尺寸,导管直径约是5至25mm;更典型地,其直径约是10至20mm;最典型地,其直径约是15mm。有利地,导管的直径可使内窥镜穿过导管。因此,导管形成“手术通道”,外科医生可通过该通道观察患者的上呼吸道。另外,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结构改变导管的直径。优选地,导管的径向壁厚约是1至2mm。优选地,导管包括多个孔道。典型地,导管包括多个通道,有利于提供硬度增强的结构。另外,导管优选具有较大柔韧性,从而有助于将装置插入患者体内。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导管包括硅树脂材料。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导管可包括如聚氯乙烯(PVC)等塑性材料或橡胶优选地,导管的计示硬度具是60至70肖氏(Shore)。这种计示硬度的优势在于,插入之后,不在需要大力将导管插入患者食道内。典型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上段括约肌。由于这部分身体结构的宽度较窄,因而需仔细插入装置。典型地,借助于套囊尖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插入食道上段括约肌,套囊尖端提供导向插入装置。此外,装置尖端的末端柔韧性会有助于在插入装置之后追踪患者喉部后段的曲率,减轻对患者喉部的损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与内窥镜结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内窥镜更安全,并有利于允许内窥镜长期插在患者食道内。典型地,外围形成部可充气。优选地,外围形成部是充气式套囊。套囊一般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从而绕喉部入口形成密封。典型地,套囊由近端伸向远端。优选地,气罩从近端向远端形成大体呈凸状弯曲的形状。更优选地,气罩包括背板,背板具有背侧和腹侧,背侧基本上平滑并沿其宽度方向具有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一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导气管以及一载于该至少一导气管一端的气罩,该气罩具有一远端、一近端和一外围形成部,该外围形成部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以在喉口周围形成密封,所述外围形成部环绕所述气罩的一中空内部空间或内腔,所述至少一导气管开口于所述气罩的内腔,该装置还包括一导管,该导管适于在所述气罩定位后将一内窥镜通入患者食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30 GB 1120628.11.一种便于使用一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包括至少一导气管以及一载于该至少一导气管一端的气罩,该气罩具有一远端、一近端和一外围形成部,该外围形成部能够符合并配合于患者喉头后侧的实际隙间和潜在隙间中,以在喉口周围形成密封,所述外围形成部环绕所述气罩的一中空内部空间或内腔,所述至少一导气管开口于所述气罩的内腔,该装置还包括一导管,该导管适于在所述气罩定位后将一内窥镜通入患者食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近端及一远端,其中一主轴设于两端之间;在一角度设置一导管,从而该导管偏离所述装置的所述主轴的中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装置适于使所述导管壁部的内表面与一插入其中的内窥镜之间的摩擦接触最小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设有用于减小所述导管内壁的表面区域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部件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凸脊。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孔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孔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直径约是5至25mm;更典型地,其直径约是10至20mm;最典型地,其直径约是15mm。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径向壁厚约是1至2mm。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多个形成于其壁部的孔道。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多个形成于其壁部的通道。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包括硅树脂材料。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计示硬度是60至70Shore。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所述外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基保尔·伊恩·杰瑞米·布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泰利福生命科学无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爱尔兰,I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