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8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上的电缆终端平台,特别是一种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两座子终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安装在终端铁塔的两侧,每座子终端平台包括有复数根立柱以及安装在该复数根立柱上端面上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平台结构面上安装有若干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在平台结构面的一侧边设置有1‑2部检修爬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确保了电缆终端平台与终端铁塔之间的完全分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另外,确保了电缆终端平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施工效率,方便了检修维护。

Separate self-supporting angle steel pipe composite cable terminal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上的电缆终端平台,特别是一种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缆终端平台大多直接布置在终端铁塔上,借助于铁塔的主材受力与铁塔成为一个整体,为一种不落地电缆终端平台,该平台的问题在于:1、通常情况下平台上可承受的荷载较小,需要与铁塔一起放样加工,不仅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复核塔材的承载能力,使得平台的受力及变形能力受限,而且验算建模条件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2、电缆自平台下地的连接立柱多为悬臂式,由于平台较高,则正常条件下的结构挠度较大,电缆与电缆头对接处的构造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420482164.8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独立的电缆终端平台,设置塔腿以将电缆终端平台独立于铁塔,相互连接的两主体平台分布于铁塔两侧搭建,与铁塔为半搭接式连接(中间部分需穿过铁塔铁杆并与铁杆干涉和连接),因此绝大部分荷载则通过直接落地的塔腿传递至相应的地面基础。此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存在如下不足:1、电缆终端平台的基础与杆塔基础相互独立,平台基础的荷载远小于电缆终端塔的荷载,在同样的地质条件下,平台的基础远小于杆塔基础,通常条件下二者持力层差别较大,故而平台竣工后会存在不均匀沉降,此时的平台面与铁塔搭接处容易受影响,造成平台面内外侧高低不平的情况,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运行和检修风险。2、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对土建施工精度的要求差别比较大(架空线路以中心桩及线路转角进行基础分坑,基础位置的偏差常超过10cm,电缆构筑物则以cm级别精度控制,而铁塔和平台之间的连接则多需要达到mm级别),所以电缆终端平台与铁塔交涉连接处往往会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发生偏位状况(主要是电缆终端平台相对铁塔偏位),导致无法进一步安装。3、为了适应地形,塔腿采用塔式桁架结构,在平台与基础之间以点分布方式进行布置(参照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1、2),因此在电缆自地下上平台安装构件的布置和设计上较为复杂和繁琐。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提出过独立立柱式,将电缆终端头分体布置成六个独立支柱平台,灵活了空间操作,但由于过于分散,在日常检修和抢修的过程中,台面面积小,操作空间不足,且人员要频繁进行登平台,导致作业极为不便,且所需时间较多;另外单一立柱结构在受水平向荷载作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会导致不稳定,需要通过增加立柱直径和基础埋深来确保稳定性;而且过于分散的立柱构造也会对电缆头与电缆之间的连接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施工方便、有效避免与铁塔干涉、能够提供设备安装、检修及日常巡视的操作空间的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两座子终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安装在终端铁塔的两侧,每座子终端平台包括有复数根立柱以及安装在该复数根立柱上端面上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平台结构面上安装有若干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在平台结构面的一侧边设置有1-2部检修爬梯。由此,所述电缆终端平台一分为二,相互独立,除了在基础上与终端铁塔分开外,在平台结构上也与终端铁塔完全物理分隔,二者可以各自施工、互不影响,缩短施工工期,不仅避免了终端塔需要承受平台及其上部设备荷载重量的问题,更是解决了因为基础偏差而产生的安装不上、安装后结构平整度差等问题;另外,还能够解决架空铁塔施工放样精度不高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在日常工程中,电缆终端塔和电缆终端平台结构建设时序差异较大的问题。在上述分体自立的状况下,每一侧的子终端平台都保持了整体性,提供了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这样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满足人员通行的人工操作的平台,具备设备安装、检修及日常巡视的操作空间,便于日常作业和维护工作的开展;而多根立柱协同受力,在水平向荷载(风荷载或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立柱及基础仍然以拉压为主,不仅合理减小了立柱构件及其基础规格,而且变形控制能力显著提高,保障了平台结构顶部的平整度,也保障了电缆与电缆终端头之间连接的变形控制能力,提高运行时的设备安全性。本技术可以进一步具体为:所述平台结构面为一种满铺的栅格板面。或者是,所述平台结构面为一种花纹钢板面。平台结构面的为一侧整体式构造,主要是提供设备安装平台以及作业维护操作平台,需要便于设备安装,同时满足人员行走和人工操作空间。所述立柱采用矩形空心方管构成,并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基础连接。采用矩形空心方管立柱,在以长细比控制的结构中,合理节约了钢材,并提高了电缆自地下上塔支撑夹具固定支座的刚度。所述每座子终端平台上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十字支撑。所述十字支撑也叫剪刀撑,满足平台立柱间水平承载的要求,提高了电缆夹具固定支座处的刚度,进而提高了电缆与接头连接处的变形控制能力,降低运行风险。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采用两座子终端平台分体独立安装,同时每座子终端平台具有整体式构造,以立柱作为支撑。这样确保了电缆终端平台与终端铁塔之间的完全分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确保了电缆终端平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施工效率,方便了检修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与终端铁塔相对关系分布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的子终端平台的正向立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的子终端平台的侧向立面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1-3,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包括有两座子终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安装在电缆终端塔的左右两侧;每座子终端平台包括有复数根立柱1以及安装在该复数根立柱上端面上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2。每座子终端平台的立柱1采用两行三列共6根布置,采用矩形空心方管构成,并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基础6连接,同时横纵方向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十字支撑8,用于加强结构。平台结构面2为满铺格栅板面或为花纹钢板,采用角钢或其他热轧型钢的形式,平台结构面2上安装有若干电缆终端头3和避雷器4,在平台结构面2的一侧边设置有两部检修爬梯5,所述检修爬梯5落地安装于爬梯基础7上。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形式的特点如下:(1)电缆终端平台采用分体自立式的结构型式,电缆终端平台结构与电缆终端塔在物理结构完全隔断开来,不仅上部结构相互独立,基础也相对独立;(2)平台采用自立式的传力体系,横向和纵向各设置2根及3根立柱,立柱间设置剪刀撑,满足水平向的荷载的传递和稳定要求;(3)平台的竖向自上而下为:满铺格栅板或花纹钢板、角钢或槽钢等热轧型钢受力的平台结构面、平台梁、平台立柱。本技术的技术优点在于:1、在物理上将电缆终端平台与电缆终端塔分隔开来,不仅避免了平台结构对终端塔受力的影响,而且也避免了二者在施工安装方面的相互影响。2、采用矩形空心方管立柱,在以长细比控制的结构中,合理节约了钢材,并提高了电缆自地下上塔支撑夹具固定支座的刚度。本技术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座子终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安装在终端铁塔的两侧,每座子终端平台包括有复数根立柱以及安装在该复数根立柱上端面上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平台结构面上安装有若干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在平台结构面的一侧边设置有1‑2部检修爬梯。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座子终端平台,各自独立分别安装在终端铁塔的两侧,每座子终端平台包括有复数根立柱以及安装在该复数根立柱上端面上的整体式的平台结构面,平台结构面上安装有若干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在平台结构面的一侧边设置有1-2部检修爬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自立式角钢钢管组合电缆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面为一种满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湘鄢庆锰陈文兴黄明祥林智侃肖方顺宋平刘沁李金赐郑凤林李扬森江能明刘文亮陈培铭吴勤斌吴培贵张昊林宇彬黄建涛薛颖叶琦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