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电供应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技术。
技术介绍
热电联供,也叫做热电联产。是指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能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能。热电联产可以大大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因为,一般的凝汽式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损失是很大的。而热电联产机组,通过一些方法。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蒸气通过汽轮机做功后,再对热用户输出。使排汽损失减小。并且,热电联产解决了城市集中供热的问题,取代了遍地开花的小锅炉。又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社会整体能源利用率。目前已有公开的与本专利类似的文献《独立熔盐蓄热电站技术及其评价》,此文献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及电网“低谷电”问题,通过将过剩电能转为热能加热熔盐并储热的优势,把低品质电力转化为高品质电力,实现对过剩电能的消纳。此文献技术的缺陷在于:1.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发电的可靠性无法保障;2.双罐储能材料用量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利于布置;3.若在电网“低谷”时段储热,“高峰”时段放热进行热电联供,文献中的系统配置只能维持电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系统包括介质储罐(1)、冷介质泵(2)、热介质泵(3)、电加热器(4)、燃气加热器(5)、蒸汽发生器(6)、电伴热棒Ⅰ(7)、电伴热棒Ⅱ(8)、汽轮机高压缸(9)、再热器(10)、汽轮机中低压缸(11)、发电机(12)、凝汽器(13)、凝水泵(14)、加热器Ⅰ(15)、除氧器(16)、给水泵(17)、加热器Ⅱ(18)、冷却塔(19)、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所述的电加热器(4)设置有电源(4‑1),电源(4‑1)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加热器(4)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5)设置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单罐蓄热式储能热电联供系统包括介质储罐(1)、冷介质泵(2)、热介质泵(3)、电加热器(4)、燃气加热器(5)、蒸汽发生器(6)、电伴热棒Ⅰ(7)、电伴热棒Ⅱ(8)、汽轮机高压缸(9)、再热器(10)、汽轮机中低压缸(11)、发电机(12)、凝汽器(13)、凝水泵(14)、加热器Ⅰ(15)、除氧器(16)、给水泵(17)、加热器Ⅱ(18)、冷却塔(19)、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所述的电加热器(4)设置有电源(4-1),电源(4-1)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加热器(4)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5)设置有燃气供应装置(5-1),燃气供应装置(5-1)的能量输出端与燃气加热器(4)的能量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介质储罐(1)包括热介质层(1-1)、斜温层(1-2)和冷介质层(1-3),所述的热介质层(1-1)、斜温层(1-2)和冷介质层(1-3)依次垂直分布于介质储罐(1)的内部,所述的热介质层(1-1)、斜温层(1-2)和冷介质层(1-3)将介质储罐(1)的内部填满,所述的热介质层(1-1)设置有电伴热棒Ⅱ(8),所述的冷介质层(1-3)设置有电伴热棒Ⅰ(7),所述的冷介质层(1-3)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2)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4)和燃气加热器(5)的输入端同时与冷介质泵(2)的输出端连接,电加热器(4)和燃气加热器(5)的输出端同时与热介质层(1-1)的输入端连接,热介质层(1-1)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阳,刘晓宇,苗强,赵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