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25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包括:加强机构,其具有加强本体及连接在加强本体下部的上加强盘,沿加强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板,多个加强筋板与上加强盘相连;其中,上加强盘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连接部,具有公扣端和母扣端,母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加强本体的上端,公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加强本体的下端;下加强盘,套接在公扣端上,下加强盘位于上加强盘的下方,下加强盘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下穿孔部,多个下穿孔部与多个上穿孔部上下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增大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与海底土之间的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导管的承载能力,以保证现场勘探开发作业的安全与高效。

Pipe bearing capacity strength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洋油气钻完井
,尤其涉及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油气勘探的区域逐渐由陆地转向近海浅水区域及远海深水区域,而未来油气开发的区域重点也是海洋浅水及海洋深水区域。对于海洋浅水区域的钻完井、生产作业,都离不开隔水导管的隔水及对水上防喷器(BOP)或采油/气树的支撑作用;而海洋深水区域的钻完井、生产作业,离不开表层导管对水下防喷器(BOP)或采油/气树的支撑作用。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对上部防喷器(BOP)或采油/气树的承载力主要来自于导管外壁侧面与海底土之间及导管底端面与海底土之间的阻力,承载力的大小与导管与海底土之间的作用面积有关,导管入泥深度及或导管直径、壁厚越大则承载力也越大。但是由于技术、成本限制的原因,常常无法将导管下入太深,导致导管在后续的作业过程中常常会因承载力不足出现急剧下沉的现象,致使钻完井、生产作业无法正常进行,同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所以隔水导管和表层导管的承载能力是海洋油气田钻完井、生产作业中的关键,影响着一口井的作业进度与成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用于增大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与海底土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导管的承载能力,以保证现场勘探开发作业的安全与高效。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包括:加强机构,其具有加强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下部的上加强盘,沿所述加强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板,所述多个加强筋板与所述上加强盘相连;其中,所述上加强盘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连接部,具有公扣端和母扣端,所述母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上端,所述公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下端;下加强盘,套接在所述公扣端上,所述下加强盘位于所述上加强盘的下方,所述下加强盘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下穿孔部,所述多个下穿孔部能与所述多个上穿孔部上下相对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穿孔部包括沿所述上加强盘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上穿孔,所述下穿孔部包括沿所述下加强盘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下穿孔,所述多个下穿孔能与所述多个上穿孔上下相对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上加强盘的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上穿孔的直径依次增大;沿所述下加强盘的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下穿孔的直径依次增大。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板焊接连接在所述上加强盘的上表面和所述母扣端上。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板为呈直角梯形形状的平板。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容置槽。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容置槽的上方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内沿所述加强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槽。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公扣端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下端内侧。本技术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1、该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位于导管的中部和/或尾部,其可多个同时间隔连接于导管之间,也可单独一个连接于导管之间,也即,该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也可以一个或多个同时使用,以最大程度上增加导管的承载力,同时不会出现装置下入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减小导管的入泥深度,节省作业时间与成本,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2、通过使用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加大了管柱与海底土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可以提高海洋浅水区域隔水导管以及海洋深水区域表层导管的承载能力,防止后期作业过程中,由于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承载力不足引起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下沉,导致井口失稳、钻完井作业无法正常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俯视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该上加强盘的上穿孔部和下加强盘的下穿孔部分别具有两个上穿孔和两个下穿孔。附图标号说明:1、加强机构;11、加强本体;12、上加强盘;121、上穿孔部;1211、上穿孔;13、加强筋板;14、环形容置槽;15、台阶部;151、卡槽;2、连接部;21、公扣端;22、母扣端;3、下加强盘;31、下穿孔部;311、下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包括加强机构1、连接部2和下加强盘3,其中:加强机构1具有加强本体11及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11下部的上加强盘12,沿所述加强本体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板13,所述多个加强筋板13与所述上加强盘12相连;其中,所述上加强盘12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121;连接部2具有公扣端21和母扣端22,所述母扣端22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11的上端,所述公扣端21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11的下端;下加强盘3套接在所述公扣端21上,所述下加强盘3位于所述上加强盘12的下方,所述下加强盘3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下穿孔部31,所述多个下穿孔部31能与所述多个上穿孔部121上下相对设置。本技术为解决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承载力不足导致井口下沉影响作业安全与时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以增加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与海底土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导管的承载能力,以保证现场勘探开发作业的安全与高效。具体是,连接部2具有公扣端21和母扣端22,母扣端22螺纹连接在加强本体11的上端,其位于加强本体11的上端面中心,该母扣端22能相对加强本体11旋转设置,该母扣端22可与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的公扣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公扣端21的上端螺纹连接在加强本体11的下端内侧,其位于加强本体11的下端面中心,该公扣端21能相对加强本体11旋转设置,该公扣端21的下端可与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的母扣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该连接部2主要通过丝扣与导管(也即,隔水导管或表层导管)进行连接。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该连接部2的公扣端21、母扣端22与加强本体11之间也可分别采用设置轴承的连接方式,实现公扣端21与加强本体11之间、母扣端22与加强本体11之间的旋转设置,在此不做限制。加强机构1是该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主体,其具有大体呈圆柱筒形的加强本体11;上加强盘12连接在加强本体11的下部外壁上,该上加强盘12大体呈圆环形,其外径大于连接部2的外径。在本技术中,该上加强盘12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121,该些上穿孔部121贯穿上加强盘12的上下两端面,该些上穿孔部121可有效减少本技术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机构,其具有加强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下部的上加强盘,沿所述加强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板,所述多个加强筋板与所述上加强盘相连;其中,所述上加强盘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连接部,具有公扣端和母扣端,所述母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上端,所述公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下端;下加强盘,套接在所述公扣端上,所述下加强盘位于所述上加强盘的下方,所述下加强盘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下穿孔部,所述多个下穿孔部能与所述多个上穿孔部上下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机构,其具有加强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下部的上加强盘,沿所述加强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板,所述多个加强筋板与所述上加强盘相连;其中,所述上加强盘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上穿孔部;连接部,具有公扣端和母扣端,所述母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上端,所述公扣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强本体的下端;下加强盘,套接在所述公扣端上,所述下加强盘位于所述上加强盘的下方,所述下加强盘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下穿孔部,所述多个下穿孔部能与所述多个上穿孔部上下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承载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穿孔部包括沿所述上加强盘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上穿孔,所述下穿孔部包括沿所述下加强盘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下穿孔,所述多个下穿孔能与所述多个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启帅杨进施山山李铁李振坤吴怡徐国贤谢仁军仝刚王俊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蓬勃作业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