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18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包括多个独立基础,在各独立基础上安装有逐层堆叠的、由楼层框架和弹性立柱构成的楼层组件;楼层框架由框架型材、角连接器、芯连接器和边连接器搭建;角连接器位于楼层框架的角上,包括中部带有角螺纹套管的角箱体,成直角交汇的两个框架型材与角箱体对接;芯连接器位于楼层框架的中部,包括中部带有芯螺纹套管的芯箱体,成十字形交汇的四个框架型材与芯箱体对接;边连接器位于楼层框架的边上,包括中部带有边螺纹套管的边箱体,成T字形交汇的三个框架型材与边箱体对接;弹性立柱包括上立柱组件、中间立柱组件和下立柱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便于搭建、抗震效果好。

An Elastic Building Frame with Seismic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地震潜在发生的区域以及地震频发区域,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更是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地震是一种难以预知的自然现象,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地震最直接的破坏就是房屋建筑,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会导致房屋建筑的左右晃动和上下颠动,对于结构性不强的建筑,在遇到强震时极易容易造成倒坍和破坏。为了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现有抗震建筑采用了多种隔震结构以防止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破坏。例如增加建筑结构的刚度、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各种隔震底座等措施。目前的抗震建筑其结构相对简单单一,对地震的破坏作用产生的效果有限。因此,研发设计一种新型的弹性建筑框架以减少地震中建筑物受到的破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搭建、抗震效果好的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其特征是:包括多个独立基础(1),在各独立基础(1)上安装有逐层堆叠的、由楼层框架和弹性立柱(2)构成的楼层组件;楼层框架由框架型材(4)、角连接器(3)、芯连接器(6)和边连接器(7)搭建而成;角连接器(3)位于楼层框架的角上,包括中部带有角螺纹套管(3‑2)的角箱体(3‑1),成直角交汇的两个框架型材(4)的端部与角箱体(3‑1)对接连接;芯连接器(6)位于楼层框架的中部,包括中部带有芯螺纹套管(6‑2)的芯箱体(6‑1),成十字形交汇的四个框架型材(4)的端部与芯箱体(6‑1)对接连接;边连接器(7)位于楼层框架的边上,包括中部带有边螺纹套管(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其特征是:包括多个独立基础(1),在各独立基础(1)上安装有逐层堆叠的、由楼层框架和弹性立柱(2)构成的楼层组件;楼层框架由框架型材(4)、角连接器(3)、芯连接器(6)和边连接器(7)搭建而成;角连接器(3)位于楼层框架的角上,包括中部带有角螺纹套管(3-2)的角箱体(3-1),成直角交汇的两个框架型材(4)的端部与角箱体(3-1)对接连接;芯连接器(6)位于楼层框架的中部,包括中部带有芯螺纹套管(6-2)的芯箱体(6-1),成十字形交汇的四个框架型材(4)的端部与芯箱体(6-1)对接连接;边连接器(7)位于楼层框架的边上,包括中部带有边螺纹套管(7-2)的边箱体(7-1),成T字形交汇的三个框架型材(4)的端部与边箱体(7-1)对接连接;弹性立柱(2)包括上立柱组件、中间立柱组件和下立柱组件;上立柱组件包括下端带有上法兰盘(2-4)的上连接杆(2-1),上连接杆(2-1)中部的外侧设有上柱套(2-3),在上连接杆(2-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部并设有上锁母(2-2);下立柱组件包括上端带有下法兰盘(2-8)的下连接杆(2-11),下连接杆(2-11)中部的外侧设有下柱套(2-9),在下连接杆(2-1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部并设有下锁母(2-10);中间立柱组件包括中间柱套(2-6),在其内腔的中部设有中部带有芯轴(2-19)的固定基座(2-15),在固定基座(2-15)的上方设有中部带有轴孔的上浮动基座(2-18)、下方设有中部带有轴孔的下浮动基座(2-16),在固定基座(2-15)与上浮动基座(2-18)之间以及固定基座(2-15)与下浮动基座(2-16)之间各设有多个成环形布置的弹簧组件(2-14);还包括中部带有上压板(2-17)的上轴(2-13),在上轴(2-13)的上端设有顶法兰盘(2-5),还包括中部带有下压板(2-20)的下轴(2-21),在下轴(2-21)的下端设有底法兰盘(2-7),在上浮动基座(2-18)与上压板(2-17)之间以及下浮动基座(2-16)与下压板(2-20)之间各设有多个成环形布置的弹簧组件(2-14),上轴(2-13)的下端与芯轴(2-19)的上端均位于上浮动基座(2-18)的轴孔内,下轴(2-21)的上端与芯轴(2-19)的下端均位于下浮动基座(2-16)的轴孔内;上连接杆(2-1)与上方楼层框架的角螺纹套管(3-2)、芯螺纹套管(6-2)和边螺纹套管(7-2)连接,下连接杆(2-11)与下方楼层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俊虎祁俊卿高建纪超郑天华史爱超王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