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宁宁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15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垃圾仓和树叶仓,垃圾仓左侧壁铰接转动挡板,壳体顶部内壁安装有气缸,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树叶仓右侧壁设有通孔,通孔右侧设有负压风机,负压风机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喇叭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园林绿化保护作业中,设置刀片和负压风机,通过负压风机产生吸力吸入树叶,刀片转动将树叶切碎,以完成树叶的处理与储存,设置压实板和气缸,通过转动操纵杆,调节气缸的位置,以将垃圾或碎叶压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既可用于处理树叶,也可用于回收垃圾,利于推广使用。

A dual-purpose device for gardening leaf treatment and garbage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具体是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都在提高,随之提高的是对于城市的清洁要求。随着园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城市里的绿化树木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飘落满地的树叶,树叶的清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常常使用人工拾取,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灵活性强的装置,既能够协助清洁工轻松清理树叶,也能够作为垃圾桶供人们使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798361U)公开了一种景观园林垃圾回收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收箱本体,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回收箱本体、固定架、连接板、踩踏板、活动轴、顶杆、第一固定杆、第一滚轮、把手、第二固定杆、第二滚轮和支撑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园林垃圾回收不便的问题,但是该装置仅能用来盛放垃圾,功能较单一,且缺乏主动性,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垃圾仓和树叶仓,所述垃圾仓左侧壁铰接转动挡板,所述垃圾仓和树叶仓顶部内壁均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所述树叶仓右侧壁设有通孔,通孔右侧设有负压风机,负压风机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喇叭口,所述连接座顶部固定连接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带轮,第一带轮内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转盘,转盘外侧固定连接刀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扶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滚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压风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外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到连接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顶部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座,固定座底部固定连接气缸,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底部固定连接齿条,齿条啮合连接齿轮,齿轮内固定连接转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操纵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适用于园林绿化保护作业中,设置刀片和负压风机,通过负压风机产生吸力吸入树叶,刀片转动将树叶切碎,以完成树叶的处理与储存,设置压实板和气缸,通过转动操纵杆,调节气缸的位置,以将垃圾或碎叶压实,本技术,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既可用于处理树叶,也可用于回收垃圾,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实施例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实施例2的后视图。图中:1-壳体、2-垃圾仓、3-树叶仓、4-转动挡板、5-压实板、6-气缸、7-扶手、8-通孔、9-负压风机、10-连接软管、11-转动轴、12-第一带轮、13-刀片、14-喇叭口、15-转盘、16-皮带、17-连接座、18-第二带轮、19-微型电机、20-滚轮、21-固定座、22-齿条、23-转轴、24-齿轮、25-操纵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扶手7,壳体1底部安装有滚轮20,所述壳体1内设有垃圾仓2和树叶仓3,所述垃圾仓2左侧壁铰接转动挡板4,所述垃圾仓2和树叶仓3顶部内壁均安装有气缸6,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5,用来压实仓内的垃圾或碎叶,所述树叶仓3右侧壁设有通孔8,通孔8右侧设有负压风机9,负压风机9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壁,负压风机9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软管10。请参阅图2,所述连接软管10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17,连接座17底部固定连接喇叭口14,所述连接座17顶部固定连接微型电机19,微型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通过皮带16连接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内固定连接转动轴11,转动轴11转动连接到连接座17,转动轴11外侧固定连接转盘15,转盘15外侧固定连接刀片13,用来切碎吸入的树叶。实施例2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壳体1顶部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座21,固定座21底部固定连接气缸6,气缸6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5,所述固定座21底部固定连接齿条22,齿条22啮合连接齿轮24,齿轮24内固定连接转轴23,转轴23前端固定连接操纵杆25,使用者通过转动操纵杆25,在齿轮啮合作用下,改变气缸6的位置,从而选择对垃圾或碎叶进行压实。本技术,清理树叶时,清洁工人通过一只手扶持扶手7,推动本装置前进,另一只手握住连接软管10,将喇叭口14对准地上的树叶,通过负压风机9的作用,喇叭口14处产生吸力,将树叶吸入,树叶到达刀片13处时,微型电机19驱动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带轮18转动,通过皮带16传动,带动第一带轮12转动,从而带动刀片13转动,将树叶切碎,切碎后的树叶经过连接软管、负压风机和通孔,进入到树叶仓3中,进行储存,当储存的树叶较多时,树叶仓3内的空间减小,此时转动操纵杆25,带动齿轮24转动,带动齿条22移动,从而使固定座21滑动至树叶仓3内,此时开启气缸6,推动压实板5向下压,将切碎的树叶压实,增大了树叶仓3内的空余空间,也便于后续利用树叶;垃圾回收时,将装置停放在合适的位置,将转动挡板4朝向靠近路中心一侧,便于人们投放垃圾,人们将垃圾从转动挡板4出投入垃圾仓2,投放完成后转动挡板4自动恢复成垂直状态,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当存储的垃圾较多时,转动操纵杆25,将固定座21滑动至垃圾仓2内,再开启气缸6,推动压实板5向下压,减小垃圾间的空隙,增大可使用容量;本技术,适用于园林绿化保护作业中,设置刀片13和负压风机9,通过负压风机9产生吸力吸入树叶,刀片13转动将树叶切碎,以完成树叶的处理与储存,设置压实板5和气缸6,通过转动操纵杆25,调节气缸6的位置,以将垃圾或碎叶压实,本技术,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既可用于处理树叶,也可用于回收垃圾,利于推广使用。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垃圾仓(2)和树叶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仓(2)左侧壁铰接转动挡板(4),所述垃圾仓(2)和树叶仓(3)顶部内壁均安装有气缸(6),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5),所述树叶仓(3)右侧壁设有通孔(8),通孔(8)右侧设有负压风机(9),负压风机(9)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软管(10),连接软管(10)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17),连接座(17)底部固定连接喇叭口(14),所述连接座(17)顶部固定连接微型电机(19),微型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通过皮带(16)连接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内固定连接转动轴(11),转动轴(11)外侧固定连接转盘(15),转盘(15)外侧固定连接刀片(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垃圾仓(2)和树叶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仓(2)左侧壁铰接转动挡板(4),所述垃圾仓(2)和树叶仓(3)顶部内壁均安装有气缸(6),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压实板(5),所述树叶仓(3)右侧壁设有通孔(8),通孔(8)右侧设有负压风机(9),负压风机(9)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软管(10),连接软管(10)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17),连接座(17)底部固定连接喇叭口(14),所述连接座(17)顶部固定连接微型电机(19),微型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通过皮带(16)连接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内固定连接转动轴(11),转动轴(11)外侧固定连接转盘(15),转盘(15)外侧固定连接刀片(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树叶处理及垃圾回收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扶手(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郝宁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