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1937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属于微纳米碳技术领域,包括:液体碳源存储器、固体粉末存储器、超声搅拌器、进料注射装置、石英管和竖式管式加热炉,竖式管式加热炉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石英管,石英管上下两端置于竖式管式加热炉外部,竖式管式加热炉上端垂直设置有支撑架,液体碳源存储器与固体粉末存储器均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相连,液体碳源存储器与固体粉末存储器下方的超声搅拌器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相连,超声搅拌器下方的进料注射装置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固体、液体、固液混合物均可作为碳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原料混合、超声搅拌、碳化三种功能于一身,操作简单、安全、用量精准。

A Device for Preparing Micro-and Nano-Carbon Sphe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纳米碳
,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能源的生产和储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在年人类所需要的电力相当于现在的两倍,而生产这些电力每年需要消耗的化石燃料相当于上千吨石油。然而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并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和地热能等,由于这些能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直接进入电网。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就需要建立一个能源转化和储存系统,以便将这些能源储存起来。能源转化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能源储存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然而这些先进技术都对自身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研发新型的功能材料是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碳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几千年前,碳已经作为能源的原料来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努力从碳材料中提取和利用新的能源。这些技术造就了当今社会,包括汽车、飞机、电脑、激光、手机、相机等设备,这些都建立在碳基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包括:液体碳源存储器(1)、固体粉末存储器(3)、超声搅拌器(6)、进料注射装置(8)、石英管(9)和竖式管式加热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式管式加热炉(10)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石英管(9),石英管(9)上下两端置于竖式管式加热炉(10)外部,竖式管式加热炉(10)上端垂直设置有支撑架(2),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均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下方的超声搅拌器(6)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超声搅拌器(6)下方的进料注射装置(8)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所述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包括:液体碳源存储器(1)、固体粉末存储器(3)、超声搅拌器(6)、进料注射装置(8)、石英管(9)和竖式管式加热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式管式加热炉(10)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石英管(9),石英管(9)上下两端置于竖式管式加热炉(10)外部,竖式管式加热炉(10)上端垂直设置有支撑架(2),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均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下方的超声搅拌器(6)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超声搅拌器(6)下方的进料注射装置(8)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所述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均通过连接软管与超声搅拌器(6)入料口相连,超声搅拌器(6)的出料口通过连接软管与进料注射装置(8)进料口相连,进料注射装置(8)的出料口位于石英管(9)上端进料口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搅拌器(6)包括:搅拌器(6-1)、超声发生装置(6-2)和搅拌壳体(6-3),所述搅拌壳体(6-3)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2)相连,搅拌壳体(6-3)内设置有搅拌器(6-1)和超声发生装置(6-2),液体碳源存储器(1)与固体粉末存储器(3)均通过连接软管与搅拌壳体(6-3)上端的进料口相连,搅拌壳体(6-3)下端的出料口通过连接软管与进料注射装置(8)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微纳米碳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注射装置(8)包括:上固定板(8-1)、移动板(8-2)、下固定板(8-3)、光杆(8-4)、螺纹杆(8-5)、推杆(8-6)、锁紧环(8-7)和注射壳体(8-8),所述上固定板(8-1)与下固定板(8-3)均通过连杆与支撑架(2)相连,上固定板(8-1)与下固定板(8-3)之间通过两个光杆(8-4)相连,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陈松徐晓秋丁会敏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