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803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有效实现产品的零组件上料过程中自动化筛选分离进入下一工序装配的要求。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包括筛选固定条和弹簧片,所述筛选固定条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筛选固定条包括导入部、暂留部、导出部,所述暂留部一端与导入部连接,所述暂留部远离导入部的一端与导出部连接,所述暂留部近导出部的一端设置有弹片安装腔,所述弹片安装腔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一角的缺口,所述弹簧片设置在腔体内,且弹簧片一端通过缺口延伸至腔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实验验证,分离效果稳定高效。

A New Component Automatic Screening and Separation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
本技术涉及产品零组件自动化装配的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众多的产品组成中都会涉及到产品装配过程自动上料的情况,由于待装产品的零组件放置在上料筒内,由于其放置位置、形状等千变万化,难以揣测,不可能人为将产品的位置放置在正确位置,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产品的自动上料并筛选进入下一个工序是常有的事,但是如何分离零组件在上料过程中贴合在一起影响后工序进行又是一个难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实现产品在上料后续的工位的单个进入,这就对上料过程中的零组件实现分离进入下一个工位提出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有效实现产品的零组件上料过程中自动化筛选分离进入下一工序装配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包括筛选固定条和弹簧片,所述筛选固定条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筛选固定条包括导入部、暂留部、导出部,所述暂留部一端与导入部连接,所述暂留部远离导入部的一端与导出部连接,所述暂留部近导出部的一端设置有弹片安装腔,所述弹片安装腔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一角的缺口,所述弹簧片设置在腔体内,且弹簧片一端通过缺口延伸至腔体外。更进一步,所述筛选固定条表面光滑。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保证零组件顺利通过,同时减小零件筛选过程中的损伤。更进一步,所述导入部两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暂留部的一端设置有圆角。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减小零组件筛选流入工程中对零件的损伤。更进一步,所述暂留部为长方体。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实现零组件在暂留部停留。更进一步,所述导出部一侧设置有导出曲面,所述导出部远离暂留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导出曲面连接的导出圆角。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实现零组件分离后,零组件顺利流入下一工序,且减小对零组件的损伤。更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埋头孔。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将连接螺栓或螺钉头埋下,保证筛选固定条表面平整,减小筛选过程中的零件的损伤。更进一步,所述暂留部长度为导出部长度的2-3倍。采用上述更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保证零组件在暂留部的停留个数,同时保证分离的零组件走向。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2、本技术经过实验验证,分离效果稳定高效。3、筛选固定条表面光滑,减少了零件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位置及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1-筛选固定条、11-导入部、111-斜面、112-圆角、12-暂留部、13-导出部、131-导出曲面、132-导出圆角、14-安装腔、141-腔体、142-缺口、15-安装孔、2弹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阅图1-2,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包括筛选固定条1和弹簧片2,所述筛选固定条1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5,所述筛选固定条1包括导入部11、暂留部12、导出部13,所述暂留部12一端与导入部11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远离导入部11的一端与导出部13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近导出部13的一端设置有弹片安装腔14,所述弹片安装腔14包括腔体141和设置在腔体141一角的缺口142,所述弹簧片2设置在腔体141内,且弹簧片2一端通过缺口142延伸至腔体141外。所述筛选固定条1表面光滑。所述导入部11两侧设置有斜面111,所述斜面111远离暂留部12的一端设置有圆角112。所述暂留部12为长方体。所述导出部13一侧设置有导出曲面131,所述导出部13远离暂留部12的一端设置有与导出曲面131连接的导出圆角132。所述安装孔15为埋头孔。所述暂留部12长度为导出部13长度的2-3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结合图1-2对本技术工作过程或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将图1所示机构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料筒的后端,也就是零组件即将进入下一工位的位置。零组件导入上料筒内,通过调整上料筒的振动频率实现零组件的上料,经过层层筛选,零组件来到筛选固定条1处,这时由于方向的一致性通过筛选固定条1得到规定,然后由于零组件由于振动及惯性会相互贴合在一起运动,如图2所示,当筛选固定条1的零组件运动至弹簧片2时,由于阻力的作用被制止继续运动,后续的零组件一个接一个的贴合第一个被弹簧片2阻挡的零组件,直至3~4个零组件贴合时,弹簧片2的弹力由于小于零组件产生的振动推力,这时开始弯曲,放零组件过去,然后又恢复至初始弹力,又开始阻止零组件通过,如此往复实现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的功能;由于对弹簧片的安装位置的合理设计,通过的零组件在下一个零组件未到来之时,已经进入了如图2所示的滑槽,这样便可实现零组件的自动筛选分离上料的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包括筛选固定条(1)和弹簧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固定条(1)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5),所述筛选固定条(1)包括导入部(11)、暂留部(12)、导出部(13),所述暂留部(12)一端与导入部(11)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远离导入部(11)的一端与导出部(13)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近导出部(13)的一端设置有弹片安装腔(14),所述弹片安装腔(14)包括腔体(141)和设置在腔体(141)一角的缺口(142),所述弹簧片(2)设置在腔体(141)内,且弹簧片(2)一端通过缺口(142)延伸至腔体(14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包括筛选固定条(1)和弹簧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固定条(1)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5),所述筛选固定条(1)包括导入部(11)、暂留部(12)、导出部(13),所述暂留部(12)一端与导入部(11)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远离导入部(11)的一端与导出部(13)连接,所述暂留部(12)近导出部(13)的一端设置有弹片安装腔(14),所述弹片安装腔(14)包括腔体(141)和设置在腔体(141)一角的缺口(142),所述弹簧片(2)设置在腔体(141)内,且弹簧片(2)一端通过缺口(142)延伸至腔体(14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零组件自动筛选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固定条(1)表面光滑。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东丁廷取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