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08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固定安装具有聚集雨水的聚集部件,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开口向上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底壁内固定安装第一橡胶球,当滑动块向右移动时,滑动块卡入卡槽内,使得卡杆向上移动,卡杆通过第一齿轮带动拉动块向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第一收集腔和第二收集腔对雨水进行收集,在第一收集腔内的雨水收集满后可以通过第一橡胶球和传动机构自动将雨水送入第二收集腔内,无需人为进行操作调整,并且在第二收集腔内雨水收集满后,雨水会通过放水槽流出,避免了雨水从装置顶部流出对路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

An Eco-rainwater Storage System with Automatic Distrib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利用
,具体为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
技术介绍
下雨时,可以将雨水收集并利用起来,一般的雨水收集器在收集雨水的时候只有一个收集腔,使得在收集腔收集满雨水时更换收集器比较麻烦,收集雨水的量也比较少,并且一般的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满后雨水从收集器顶部流出,可能会对路人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固定安装具有聚集雨水的聚集部件,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开口向上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底壁内固定安装第一橡胶球,所述第一橡胶球可随着所述第一收集腔内压强的变化而变大变小,所述流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挡块,所述挡块内设有贯穿的空槽,所述流动腔左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挡块向左延伸与所述第二移动槽滑动安装;所述第一收集腔右侧设有带动所述挡块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收集腔后侧设有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上方还设有可以将雨水送到所述第二收集腔内的分流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上方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收集腔内雨水量大小的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与所述第一收集腔左侧设有可以将雨水放出的放水部件。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收集腔下方连通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滑动安装滑动块,所述滑动腔底壁连通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滑动安装弹簧块,所述弹簧块与所述滑动块固定安装,所述弹簧块右侧端面与所述弹簧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第一弹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聚集部件由聚集箱、流动腔和连通槽组成,所述聚集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连通管顶部端面,所述流动腔设置在所述聚集箱内,所述连通槽连通设置在所述流动腔底壁,所述连通槽与所述连通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传动机构由推动腔、卡杆、卡槽、第一转动腔、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拉动槽、拉动块、辅助腔、辅助杆、绕线轮、绳子和第二弹簧组成,所述推动腔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右侧,所述卡杆滑动安装在所述推动腔内,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卡杆内,所述滑动块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转动腔连通设置在所述推动腔右侧,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前后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卡杆啮合,所述拉动槽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所述拉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拉动槽内,所述拉动块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辅助腔设置在所述拉动槽上方,所述辅助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辅助腔前后内壁之间,所述绕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辅助杆上,所述绳子固定安装在所述挡块右侧端面与所述拉动块顶部端面之间并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挡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槽右侧内壁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分流机构由入水口、限位腔和中间槽组成,所述入水后设置在所述流动腔左侧,所述限位腔设置在所述挡块内并位于所述空槽左侧,所述中间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槽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由铰接腔、移动腔、移动杆、第二橡胶球、铰接杆、第一齿条腔和第一齿条组成,所述铰接腔连通设置在所述移动腔后侧,所述移动腔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收集腔顶壁内,所述移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移动腔内,所述第二橡胶球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杆底部端面,所述铰接杆铰接安装在所述移动杆后侧端面,所述铰接杆铰接安装在所述移动杆后侧端面,所述第一齿条腔连通设置在所述铰接腔后侧,所述第一齿条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齿条腔内,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铰接杆铰接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齿条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左右内壁之间转动安装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转动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二齿条腔,所述第二齿条腔与所述第二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二齿条腔内滑动安装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腔下方连通设有放水槽,所述放水槽与外界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放水部件由出水口和水龙头组成,所述出水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收集腔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左侧,所述水龙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口左侧端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有第一收集腔和第二收集腔对雨水进行收集,在第一收集腔内的雨水收集满后可以通过第一橡胶球和传动机构自动将雨水送入第二收集腔内,无需人为进行操作调整,并且在第二收集腔内雨水收集满后,雨水会通过放水槽流出,避免了雨水从装置顶部流出对路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参照图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包括箱体17,所述箱体17顶部端面固定安装具有聚集雨水的聚集部件65,所述箱体17顶部端面开口向上的流动腔15,所述流动腔15下方连通设有第一收集腔22,所述第一收集腔22底壁内固定安装第一橡胶球25,所述第一橡胶球25可随着所述第一收集腔22内压强的变化而变大变小,所述流动腔15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一移动槽44,所述第一移动槽44内滑动安装挡块18,所述挡块18内设有贯穿的空槽45,所述流动腔15左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移动槽19,所述挡块18向左延伸与所述第二移动槽19滑动安装,所述第一收集腔22右侧设有带动所述挡块18移动的传动机构70,所述第一收集腔22后侧设有第二收集腔47,所述第一收集腔22上方还设有可以将雨水送到所述第二收集腔47内的分流机构75,所述第二收集腔47上方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收集腔47内雨水量大小的控制机构80,所述第二收集腔47与所述第一收集腔22左侧设有可以将雨水放出的放水部件85。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集腔22下方连通设有滑动腔26,所述滑动腔26内滑动安装滑动块27,所述滑动腔26底壁连通设有弹簧腔30,所述弹簧腔30内滑动安装弹簧块28,所述弹簧块28与所述滑动块27固定安装,所述弹簧块28右侧端面与所述弹簧腔30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第一弹簧29,从而第一收集腔22内的雨水量增加,雨水对第一橡胶球25的压强增大,第一橡胶球25内的气体推动滑动块27向右移动,滑动块27为传动部件提供动力。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集部件65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连通管14顶部端面的聚集箱13,所述聚集箱13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流动腔11,所述流动腔11底壁连通设有连通槽12,所述连通槽12与所述连通管14连通,从而雨水经过聚集箱13聚集起来,然后通过连通管14和流动腔15进入第一收集腔22内。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70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腔26右侧的推动腔38,所述推动腔38内滑动安装卡杆32,所述卡杆32内设有卡槽31,所述滑动块27可卡入所述卡槽31内,所述推动腔38右侧连通设有第一转动腔34,所述第一转动腔34前后内壁之间转动安装第一转动杆36,所述第一转动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固定安装具有聚集雨水的聚集部件,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开口向上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底壁内固定安装第一橡胶球,所述第一橡胶球可随着所述第一收集腔内压强的变化而变大变小,所述流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挡块,所述挡块内设有贯穿的空槽,所述流动腔左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挡块向左延伸与所述第二移动槽滑动安装;所述第一收集腔右侧设有带动所述挡块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收集腔后侧设有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上方还设有可以将雨水送到所述第二收集腔内的分流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上方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收集腔内雨水量大小的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与所述第一收集腔左侧设有可以将雨水放出的放水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固定安装具有聚集雨水的聚集部件,所述箱体顶部端面开口向上的流动腔,所述流动腔下方连通设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底壁内固定安装第一橡胶球,所述第一橡胶球可随着所述第一收集腔内压强的变化而变大变小,所述流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挡块,所述挡块内设有贯穿的空槽,所述流动腔左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挡块向左延伸与所述第二移动槽滑动安装;所述第一收集腔右侧设有带动所述挡块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收集腔后侧设有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上方还设有可以将雨水送到所述第二收集腔内的分流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上方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收集腔内雨水量大小的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收集腔与所述第一收集腔左侧设有可以将雨水放出的放水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腔下方连通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滑动安装滑动块,所述滑动腔底壁连通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滑动安装弹簧块,所述弹簧块与所述滑动块固定安装,所述弹簧块右侧端面与所述弹簧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第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由聚集箱、流动腔和连通槽组成;所述聚集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连通管顶部端面,所述流动腔设置在所述聚集箱内,所述连通槽连通设置在所述流动腔底壁,所述连通槽与所述连通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流的生态雨水蓄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由推动腔、卡杆、卡槽、第一转动腔、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拉动槽、拉动块、辅助腔、辅助杆、绕线轮、绳子和第二弹簧组成;所述推动腔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右侧,所述卡杆滑动安装在所述推动腔内,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卡杆内,所述滑动块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转动腔连通设置在所述推动腔右侧,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前后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美善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踱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