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解元专利>正文

一种注射器及针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496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及针头收集装置,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针头,针头上配置有凸条。针头收集装置具有盒体、控制器;盒体具有收纳腔、滑道;滑道内有滑块,滑道两端配置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收纳腔相通,第一通孔适于让针头穿过,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适于让针头穿过;滑块通过弹性元件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一挡板上配置有电磁铁,电磁铁适于给滑块提供向第一挡板运动的力,滑块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凸条穿出第三通孔后适于与滑块发生相对转动使凸条与第三通孔错位,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的通断。该针头收集装置能将针头从针筒上分离下来,操作便捷、安全,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刺伤的几率。

A syringe and needle colle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射器及针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器及针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疗单位中,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已经取代了以往的玻璃瓶注射器,有效地避免了医院内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欢迎。现有的注射器,一般是有针头和针管组成,针头用于刺入血管,针筒内设置有活塞结构,利用活塞结构将针筒内的药水通过针头压入血管内。在注射完毕后,因针头和针筒的处理方式不同,需要将针头和针筒分离后存放。目前的做法是,医护人员直接用双手将针头和针筒分离并分别存放,以防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被重复使用而造成交叉感染。在医务人员分离针筒与针头的过程中,需要用双手直接进行操作,不仅操作不便,还容易出现刺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能便于针头的拔出,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针头收集装置,能将针头从针筒上分离下来,且操作便捷、安全,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刺伤的几率。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针头,所述针头具有适于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外壁配置有沿所述连接孔径向方向的凸条。进一步地,所述凸条数量为两条,且两条所述凸条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针头收集装置,包括:盒体、以及控制器;所述盒体具有收纳腔、以及位于所述收纳腔内的滑道;所述滑道内配置有适于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的滑块,且滑道两端有适于对所述滑块限位的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收纳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适于让所述针头穿过,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通孔适于让所述针头穿过;所述滑块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所述弹性元件适于给所述滑块提供向所述第二挡板运动的力,所述第一挡板上配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适于给所述滑块提供向第一挡板运动的力,所述滑块上开设有适于所述凸条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凸条穿出所述第三通孔后适于与所述滑块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三通孔错位;所述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小于针筒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呈漏斗形,且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所述滑块。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呈被压缩状态,以给所述滑块提供向第二挡板运动的力。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包括盒盖以及底座,所述盒盖与所述底座围成所述收纳腔,且所述盒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上配置有孔盖,所述孔盖适于在未使用时封堵所述第二通孔。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针头的连接孔外壁配置凸条,且滑块上有适于凸条穿过的第三通孔,并且凸条穿出第三通孔后适于与滑块发生相对转动使凸条与第三通孔错位,再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得电,那么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滑块将向下运动,由于这时凸条与第三通孔错位,所以凸条将不能沿原来的路径拔出,滑块上靠近第一挡板的一面将与凸条抵接,最后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拔下针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人直接用双手去拔针头,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拔针头操作便捷,能大大降低医务人员被刺伤的几率。在这头拔下来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失电,使得滑块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至滑道上端,便于下一次的拔针头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注射器的针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针头收集装置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针头收集装置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针头收集装置与注射器配合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针头收集装置的滑块立体图。图中:1、针头;11、连接孔;12、凸条;2、盒体;21、收纳腔;22、滑道;23、第一挡板;24、第一通孔;25、第二挡板;26、第二通孔;3、滑块;31、第三通孔;4、弹簧;5、电磁铁;6、针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射器,注射器包括:针筒6以及针头1,针头1具有适于与针筒6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11,连接孔11外壁配置有沿连接孔11径向方向的凸条12。通过凸条12,相当于给针头1提供了一个发力处,使得针头1更易拔出。参照图2-5所示,盒体2具有收纳腔21、以及位于收纳腔21内的滑道22。滑道22内配置有适于与滑道22滑动配合的滑块3,且滑道22两端有适于对滑块3限位的第一挡板23、以及第二挡板25,第一挡板2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4,第一通孔24与收纳腔21相通,且第一通孔24适于让针头1穿过,第二挡板25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6,第二通孔26与第一通孔24同轴设置,且第二通孔26适于让针头1穿过;滑块3通过弹性元件与第一挡板23连接,弹性元件适于给滑块3提供向第二挡板25运动的力,第一挡板23上配置有电磁铁5,电磁铁5适于给滑块3提供向第一挡板23运动的力,滑块3上开设有适于凸条12穿过的第三通孔31,凸条12穿出第三通孔31后适于与滑块3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凸条12与第三通孔31错位。控制器适于控制电磁铁5的通断。具体地,弹性元件可以为弹簧4,弹簧4呈被压缩状态,以给滑块3提供向第二挡板25运动的力。该针头收集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因为针头1的连接孔11外壁上配置有凸条12,而滑块3上有适于凸条12穿过的第三通孔31,且凸条12穿出第三通孔31后适于与滑块3发生相对转动使凸条12与第三通孔31错位,所以在使用时,使用者需将针头1上的凸条12对准第三通孔31插入,待凸条12穿过第三通孔31后,便可以握住针筒6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凸条12与第三通孔31错开,接着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5通电,那么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滑块3将会朝向第一挡板23运动,这时由于凸条12与第三通孔31错开了,凸条12将与滑块3上靠近第一挡板23的一面抵接,所以针头1最终将会被滑块3从针筒6上拔下,拔下来的针头1将会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第一挡板23上的第一通孔24进入收纳腔21。在针头1拔下来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5失电,这时,滑块3将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便于下一次的拔针头1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了人双手直接接触针头1,降低了医务人员被刺伤的几率,并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通孔26直径小于针筒6直径,参照图4所示,因为第二通孔26的直径小于针筒6直径,在进行拔针头1操作时,针筒6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挡板25抵接,而针头1将通过第二通孔26进入滑道22内,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只要用手握住针筒6,并将针筒6按压在第二挡板25上,然后控制电磁铁5得电,针头1就能被拔下来了。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的用手直接拔针头1的过程中,在针头1拔下来的那一刻,若针筒6内有残余的药液,药液将非常容易被甩出,造成污染。而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方式,将针筒6一端抵接在第二挡板25上,可以保证针筒6的固定,避免了残余药液的洒出。优选地,第一通孔24呈漏斗形,且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滑块3,漏斗状的第一通孔24可以减少针头1堵住第一通孔24的可能,因为漏斗状相当于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具有适于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外壁配置有沿所述连接孔径向方向的凸条,所述凸条数量为两条,且两条所述凸条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具有适于与针筒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外壁配置有沿所述连接孔径向方向的凸条,所述凸条数量为两条,且两条所述凸条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2.一种针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控制器;所述盒体具有收纳腔、以及位于所述收纳腔内的滑道;所述滑道内配置有适于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的滑块,且滑道两端有适于对所述滑块限位的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收纳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适于让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中的针头穿过,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通孔适于让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中的针头穿过;所述滑块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所述弹性元件适于给所述滑块提供向所述第二挡板运动的力,所述第一挡板上配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适于给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解元
申请(专利权)人:刘解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