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38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包含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绒毛浆层和底面层;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厚度为1mm‑5mm,开孔率为70%‑99.9%,由于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孔率,并且孔和孔在平面方向和厚度方向均相互连接,使得体液在到达开孔发泡材料时能够快速向高吸水性树脂层渗透并提供给体液较大的储液空间,从而提高了体液的渗透速度和储液性能,防止了由于吸收速度慢或储液空间不足造成的体液后漏或侧漏。

A Composite Absorption Coil Containing Foam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
本技术涉及卫生吸收制品
,特别是指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
技术介绍
一次性卫生吸收制品,例如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等,由于其更换方便的特点,应用于广大女性、婴儿、易尿失禁的中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等群体中。现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吸收制品通常由面层、吸收芯层及透气底膜构成。而吸收芯层多由无尘纸、绒毛浆等添加适量的高吸水性树脂组成。在使用时体液通过面层穿透到吸收芯层,吸收芯层中高吸水性树脂会将体液吸收并牢牢锁住体液,防止体液重新返回面层。但是传统的无尘纸和绒毛浆由于较为蓬松,厚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吸收制品的透气性,使得吸收制品较为厚重,尤其在夏季使用时,更加感觉闷热,并且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泛红、湿疹等症状。同时,无纺布、绒毛浆的强度较低,在吸收大量的体液后,很容易出现吸收芯层断裂,起坨等现象,严重时吸收制品会出现漏液,吸收性能下降现象,也会使得穿戴者不舒适。有鉴于此,本技术的设计人针对上述吸收制品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具有轻薄、透气、柔软的特点,防止由于吸收速度慢或储液空间不足造成的体液后漏或侧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具有不断层的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包含: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绒毛浆层和底面层;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厚度为1mm-5mm,开孔率为70%-99.9%。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密胺发泡材料。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上具有贯穿于表面发泡材料层的漏斗形开孔。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仅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由高吸水性树脂和固定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构成。所述固定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为蓬松无纺布、绒毛浆、开孔发泡材料中的任一种。所述绒毛浆层位于高吸水性树脂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底面层为发泡材料、无纺布、无尘纸的任一种。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和底面层是通过热压粘合或胶粘合在一起。所述在表面发泡材料层和高吸水性树脂层之间还具有一导流层。所述在表面发泡材料层和底面层之间具有多层的高吸水性树脂层和绒毛浆层。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垂直于收卷方向的两端在表面发泡材料层和底面层之间有封闭。所述封闭为热熔胶两端封闭或无纺布包覆封闭。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复合吸收卷材的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开孔率,并且孔和孔之间在平面方向和厚度方向均相互连接,使得体液在到达开孔发泡材料时能够快速向高吸水性树脂层或绒毛浆层渗透并提供给体液较大的储液空间,从而提高了体液的渗透速度和储液性能,防止了由于吸收速度慢或储液空间不足造成的体液后漏或侧漏。同时高的开孔率也增加了材料的透气性,并且发泡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由本技术所制成的吸收制品整体触感柔软,富有弹性。但由于开孔发泡材料在体液渗透时体液在厚度方向移动速度较快,使得体液容易集中在表面的一个很小的面积渗透,因此渗透后表面的残余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但是也容易局部吸液量大,局部未利用,造成利用不充分和吸液总量减少等问题,所以在复合吸收卷材中增加绒毛浆层,可以有效增加平面方向的液体吸收,均衡本技术所制成的吸收制品的面积利用率。另外,多层结构的复合吸收卷材在吸液后由于发泡材料的强度较大并且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和底面层相互热压粘合或胶粘合在一起,不会像现有的吸收芯层一样,高吸水性树脂仅掺杂于无尘纸或绒毛浆中,容易产生由于高吸水性树脂吸液膨胀后造成的吸收制品的断层、成团,严重影响了本技术所制成的吸收制品的穿着舒适度和吸收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复合吸收卷材的剖面图(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1,所述复合吸收卷材1包含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面发泡材料层A1、高吸水性树脂层B1、绒毛浆层C1和底面层D1,其中:表面发泡材料层A1为开孔密胺发泡材料,厚度为3mm,开孔率为90%;高吸水性树脂层B1仅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底面层D1为无尘纸。绒毛浆层C1位于高吸水性树脂层B1的下表面。表面发泡材料层A1、高吸水性树脂层B、绒毛浆层C1和底面层D1之间两两通过胶粘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吸收卷材1。渗透性能测试测量仪器:天平、标准放液漏斗、标准压块(Φ100mm,质量为1.2±0.002kg)及直尺。测试溶液:0.9%氧化纳溶液:1000mL蒸馏水加入9.0g氧化钠配制成的溶液。测试样品:将复合吸收卷材制成吸收制品,即表面层为亲水无纺布,中间层为本实施例的复合吸收卷材,底层为透气膜。空白样采用表面层为亲水无纺布,中间层为无尘纸和高吸水性树脂,底层为透气膜。测试步骤:1、回渗量的测定在水平操作台面上放置己知质量的Φ230mm中速化学定性分析滤纸若干层,将试样展开呈自然状态(直条型试样两头需翘起,使测试区域长度约200mm)放于滤纸上。用量筒准确量取测试溶液80ml,倒入漏斗中。漏斗下开口应朝向操作者,下开口的中心点距试样表面的垂直距离为5mm~10mm,然后迅速打开漏斗节门至最大,使测试溶液自由地流到试样的表面,并同时开始计时(测试时溶液不应从试样两侧溢出),5min时,再次用漏斗注入同量的测试溶液,10min时,迅速将已知质量的Φ110mm滤纸若干层(以最上层滤纸无吸液为止)放到试样表面,同时将标准压块压在滤纸上,重新开始计时,加压1min时将标准压块移去,用天平称量试样表面滤纸的质量。测试试样的回渗量以试样表面滤纸试验前后的质量差来表示,按下式计算:m=m1-m2式中:m-回渗量,单位为克(g);m1-试样表面滤纸吸液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m2-试样表面滤纸吸液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分别取5条测试样品和空白样作为试样进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精确至0.1g。2、渗漏量的测定如上所述,待测完回渗量后,移去试样,迅速称量放于试样底部滤纸的质量。试样的渗漏量以试样底部滤纸试验前后的质量差来表示。以5条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精确至0.1g。3、表面残留测试如上所述,待测完回渗量后,1min后用直尺测量试样表面层残留的长度和宽度。以5条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精确到1mm。测试结果如下: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吸收卷材1和空白样相比,回渗量相差不大,但是表面层残留的长度和宽度均较小,使得表面层体液残留尺寸较小,干爽性更好。本实施例中复合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包含: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绒毛浆层和底面层;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厚度为1mm‑5mm,开孔率为70%‑99.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包含:表面发泡材料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绒毛浆层和底面层;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发泡材料,厚度为1mm-5mm,开孔率为70%-99.9%。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为开孔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密胺发泡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发泡材料层上具有贯穿于表面发泡材料层的漏斗形开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仅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由高吸水性树脂和固定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构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含有发泡材料的复合吸收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为蓬松无纺布、绒毛浆、开孔发泡材料中的任一种。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有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继华陈路江温琳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